正在閱讀
江南風華:南京博物院明代吳門繪畫特展

江南風華:南京博物院明代吳門繪畫特展

吳門畫派的正式提出,最早見於明末董其昌題杜瓊〈南村別墅圖冊〉的跋語:「沈恒吉學畫於杜東原,石田先生之畫傳於恒吉,東原已接陶南村,此吳門畫派之岷源也。」在此,董其昌明確提出了「吳門畫派」的名稱,將沈周、文徵明為首的一批吳門畫家,劃歸為淵源於杜瓊的畫派,進一步將沈周、文徵明納入到文人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杜瓊乃是沈周的老師、沈恒吉是沈周的父親,其間還應包括沈周的伯父沈貞吉、前輩劉玨、謝縉、王紱等。這些吳門畫派的先驅,秉承了元末文人畫的傳統,架構起元明繪畫轉承的橋樑,從而使元代文人畫與吳門畫風緊密地連接了起來。如果再往上追溯,還可提及如陳汝言、徐賁等活動於元末明初的過渡性人物,他們使元末文人畫在明初這一特定歷史階段得以延續。
沈周〈山居讀書圖〉,立軸綾本墨筆,116.6×28.8公分。圖/南京博物院
在吳門畫派崛起的過程中,沈周與文徵明無疑是兩位最為重要的人物。沈周的誕生,標誌著吳門畫派的正式崛起,而文徵明將沈周所建立的吳門畫派的基礎形象發揚光大,進而流布天下。沈周時的吳門畫壇是「融洽了多種畫風而構成了的一幅多元化(至少是吳、浙兩元化)藝術圖景,雖然宗法元人的畫風具有相對更大的受眾面,但院體風格也同樣具有廣泛的市場。」與業師沈周相比,文徵明一生嚴謹而沉重,對儒家思想一生恪守的態度,導致他比沈周多出一份理智上的優勢,也令他對繪畫創作呈現出一種冷靜、敏感、含蓄的吸收與表現。他從不強調個性化的呈現,而是機警地將古人的形式感,融合成為符合他要求的圖式。
周臣〈柴門送客圖〉,立軸紙本設色,121×57公分。圖/南京博物院
吳門畫派繼沈周、文徵明之後卓然而立者,應推陳淳、陸治兩家。文嘉、文伯仁、錢穀、陸師道、陳淳、陸治、居節、王寵、周天球、王穀祥、朱朗等,這一長串名單首尾相銜,表明了吳門畫派的確盛況空前,而又薪火相傳。以下僅以本次展品舉隅,以饗讀者。
唐寅1520年作〈吹簫仕女圖〉,立軸絹本設色,164.8×89.5公分。圖/南京博物院
江南風華/江左流韻—明代吳門書法/繪畫專題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即日起~7/26
吳門畫派的正式提出,最早見於明末董其昌(1555~1636)題杜瓊〈南村別墅圖冊〉的跋語:「沈恒吉學畫於杜東原(瓊),石田先生(沈周)之畫傳於恒吉,東原已接陶南村(宗儀),此吳門畫派之岷源也。」在此,董其昌明確提出了「吳門畫派」的名稱,將沈周、文徵明為首的一批吳門畫家,劃歸為淵源於杜瓊的畫派,進一步將沈周、文徵明納入到文人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文伯仁1570年作〈登山眺遠圖〉局部,扇頁金箋設色,18.3×51.3公分。圖/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