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元代趙孟頫再登榜首,名家筆墨仍是主力:2024年中國古書畫短期波動劇烈,市場行穩而致遠

元代趙孟頫再登榜首,名家筆墨仍是主力:2024年中國古書畫短期波動劇烈,市場行穩而致遠

Yuan Dynasty's Zhao Mengfu Tops the Chart Again, Ink Art by Masters Remains Major Driving Force – After Short-term Volatility in 2024, Market Becomes Stable and Enduring

2024年的市場買氣明顯不及前一年,除了前四名的成交金額間隔人民幣2000萬元左右,其餘名次的差距皆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無任何拍品突破億元大關。本次排行榜冠軍為中國嘉德春拍的元代趙孟頫〈行書三札卷〉,最終成交價達人民幣9200萬元。

從2024年至今,全球政經局勢持續震盪。儘管部分拍賣公司透過降低佣金、下調起拍價等策略,試圖吸引更多藏家參與,然仍無法避免這波市場的跌宕。情勢令人聯想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後的2022年,十大排行榜的個別成交金額皆向下調整,交易趨於保守,買賣雙方皆採觀望態度的情態。2023年雖出現回升,然2024年又再現下勢,入榜最低門檻下探至人民幣2507萬元低於2022年的人民幣2990萬元。

延伸閱讀|2024年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整中的韌性與機遇

(成交價轉換匯率以拍賣公司提供為主,若無提供則以當日匯率為準。製表|朱子毓)

2024年的市場買氣明顯不及前一年,入榜作品一件拍品來自香港,其餘來自中國拍賣行,其中又以中國嘉德與北京保利占據主導地位,除了前四名的成交金額間隔人民幣2000萬元左右,其餘名次的差距皆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無任何拍品突破億元大關。由於古書畫市場講求長期持有才能獲取高報酬,變現速度相對緩慢,隨著亞洲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使市場資金流動性需求升高,進一步影響了古書畫的整體發展。

延伸閱讀|元代王蒙〈滌硯圖〉奪冠 :三席逾億元成交,2023古書畫價格回穩

然而,市場調整期亦為實力雄厚的藏家提供了更多撿漏珍罕名家筆墨的機會。本次排行榜冠軍為中國嘉德春拍的元代趙孟頫〈行書三札卷〉,最終成交價達人民幣9200萬元。趙孟頫書法再次登上當年度十大書畫之首,然而仍未突破個人拍賣紀錄,目前其最高價作品為2019年中國嘉德秋拍成交的〈致郭右之二帖卷〉,當時創下人民幣2億6737萬5000元的佳績。此外,〈行書三札卷〉的成交價亦不及2023年排行榜上的趙孟頫〈臨黃庭經〉,後者於北京保利春拍以人民幣1億8170萬元成交。

當前市場雖處於低迷期,但從歷史週期性來看,市場終有起落,下一波復甦終將到來,危機亦是轉機。古代書畫兼具藝術與歷史價值,其估價較不受市場流行趨勢影響。因此,對具備慧眼的藏家而言,趁此時機入手具備回升潛力的作品,不失為穩健的收藏策略。

1. 元 趙孟頫〈行書三札卷〉中國嘉德.人民幣9200萬元

趙孟頫〈行書三札卷〉最早著錄於乾隆朝《石渠寶笈》,被列為御書房的「上等手卷」,清宮內府收藏多年,1922年溥儀以「賞賜」名義交給溥傑帶出紫禁城,至此輾轉流落他方,動盪中此卷遭到重新分割,原附明人題跋,曾在1999年嘉德古籍場拍出。此卷由三封書信裝幀而成,尺寸大小不一。第一、第三札寫給「子敬」,其身分可能是姚式,姚式是趙孟頫的同鄉暨同窗,二人師從名儒敖繼翁,趙孟頫曾作〈送姚子敬教授紹興〉向姚式表達祝賀之意,二人多次唱和、關係匪淺;第二札〈致達觀長老札〉收件者身分未明,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的趙孟頫書予達觀的信札,以及張學良藏的趙孟頫〈致明遠提舉惠竹帖〉曾提及此人二點來看,推估他與趙孟頫的文人交遊圈相熟。〈行書三札卷〉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等印記,收錄於《清宮陳設檔》、《清宮舊藏歷代法書名畫總目》等,來源有緒。此卷與上海博物館藏的趙孟頫〈行書十札卷〉相比,為書家成熟時期的書法風格,結字布局體現了二王典範的書風,筆勢遒勁生動。日常信札是書家真性情的展現,在有限尺幅仍能運筆流暢,筆法豐富多變,內容傳達出文人往來的細節。此卷在2024年中國嘉德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首度現身,最終以人民幣9200萬元成交,這也是繼2019年〈致郭右之二帖卷〉之後,趙孟頫再次以書法登上古代書畫十大排行之首。

2. 清 任熊1850年底至1851年初《姚大梅詩意圖冊》北京保利.人民幣6900萬元

任熊,字渭長,號湘浦,精通詩詞、篆刻與繪畫。吳昌碩曾為其畫作題簽「大梅山民詩意」,共分裝六冊、計120開,成為中國畫史上頁數最多的冊頁之一。此冊為1851年應姚大梅之邀所作,寓居姚家期間,為其詩作繪製百幅詩意圖,涵蓋山川、人物、花卉、鳥獸、蟲魚、神鬼仙佛等題材,構圖巧妙,造型生動,色彩華麗。北京故宮亦有一套品質上乘的任熊《姚大梅詩意圖冊》,早在1959年入藏,共有十冊。本次拍品於2011年首次現身市場,它與北京故宮版本的主要區別在於帶有吳昌碩的題跋。2011年秋,中國嘉德公開展示這套民間流傳的《姚大梅詩意圖冊》,在學界引起廣泛關注。學者龐志英根據畫冊的形制、裝裱、題跋內容、畫風特徵及相關文獻紀錄,推測此套帶有吳昌碩題跋的版本,原為清末文人顧文彬與其子顧承舊藏,珍藏於其私人藏書樓「過雲樓」,並確認其為任熊真蹟。任熊師法陳洪綬,後臨摹宋元名家畫風,擅長寫真,並能將寺廟壁畫、石刻與民俗題材融入創作。他畫風靈動,能打破傳統束縛,自創新稿,展現獨特風貌。《姚大梅詩意圖冊》正體現了這種創新精神。此冊歷經兩次拍賣,於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現身,及本次再度登上北京保利秋拍,最終以人民幣6900萬元成交。

3. 明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陸治、姚允在、吳彬、魏之克、高陽、陳煥、王綦、吳振《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冊》北京保利.人民幣4830萬元

《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冊》演繹明代的藝壇風華,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承繼宋元傳統,主導了明代中期吳門畫壇的風尚;陸治、吳彬等畫家則各有千秋,筆下景物有高聳巉峻的山嶺、有溫潤秀麗的江南小景,既展現畫家筆墨及布局之巧思,又勾勒出文人嚮往的隱逸景緻,令觀者沉迷其中。本冊為潘氏聽颿樓舊藏,「聽颿樓」為潘正煒的書齋名。潘正煒,字季彤,一字榆庭,號聽颿樓主人,室名清華池館。清嘉道間廣東番禺(今廣州)人,曾任觀察使,為聞名海內外的廣州十三行商人兼大藏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吳彬、陸治、高陽、吳振八頁原為潘正煒所藏,無奈日後散佚,其孫潘寶鐄重新搜求,並補入魏之克、陳煥、姚允在、王綦,其王綦一頁得自潘仕成,此十二開終成一冊,實屬難能可貴。《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冊》每頁對開有潘寶鐄題跋,跋中詳述畫家小傳和畫作的流傳,而後成為王季遷「寶五堂」的重要藏品,刊載於2009年11月首都博物館刊行的《寶五堂─海外華人重要書畫珍藏展》中。2010年,此冊曾在保利秋拍現身;保利華誼2017年秋拍中以人民幣5071萬5000元成交,據傳由甘肅天慶博物館競得。是次2024北京保利春拍以人民幣3800萬元起拍,成交價人民幣4830萬元。

4. 清 郁生、宋犖、劉墉、紀曉嵐、伊秉綬、阮元等康熙丙辰年(1676)作〈大通秋泛圖詠〉中國嘉德.人民幣4140萬元

〈大通秋泛圖詠〉卷創作於康熙丙辰年(1676),乃胡惠春舊藏。圖畫記錄下大通橋漕運工程之後的秋泛盛事,由畫家郁生所繪製。受畫人是正值奉命監督大通橋漕運事務的田雯,當時九月順利報竣,於是效晉人蘭亭雅事,同人召集於通濟河泛舟。今日除了留有圖繪,田雯自撰的《蒙齋年譜》亦提此事。從繪畫題跋可知唱和者眾,除了畫家自題七言詩詞,另有同為「金台十子」的曹貞吉、王曰高、顏光敏、林堯英、汪懋麟、宋犖、葉封、謝重輝;儒臣宋炘、張完臣、趙文煚、李符、顧嗣曾、孟亮揆、朱彜尊,翌年又有入值南書房的沈荃題端,卷長近20公尺,總計有五十餘位士人題詠。即便畫家並非名家,然而此卷體現出清朝政治、經濟及漕運等諸多歷史面向,具有極高的文史價值。過去書畫市場聚焦在畫家名氣上,如今藏家在鑑賞藝術上講求全面性,更加重視作品的歷史價值、題跋內容及其文化背景,因而歷史價值在書畫市場的增值潛力不可小覷。2010年,〈大通秋泛圖詠〉以人民幣280萬元成交,2017年西泠春拍成交價人民幣1104萬元,2024年成交金額達人民幣4140萬元,前後的成長幅度逾十倍,顯示作品的文史價值是市場價格漲跌的關鍵,並在藏家間形成價格推動的效應。

5. 清 吳歷1704年作〈陶圃松菊圖〉佳士得香港.4393萬5000港元

吳歷,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等,江蘇常熟人,曾與大儒錢謙益學詩,繪畫則師從王時敏和王鑑,同時也向陳岷、陳瑚學琴和儒教思想。他一方面遵循傳統的文人教育,另一方面因年幼時居住在教堂旁,對天主教產生興趣,故於四十歲受洗,赴澳門進修神學並於江南一帶傳教。這些人生歷程開拓視野,他也有機會接觸西洋畫。吳歷將筆墨融入西法,在乾筆焦墨的基礎下,畫面運用西方透視的技巧,令畫中空間具有縱深感。他與「四王」及惲壽平並稱為「清初六大家」,是當中唯一融會中西技法的文人畫家。此件〈陶圃松菊圖〉描繪清初陸培遠莊園,以植菊聞名並種松竹柏,因此時人稱道「不鎖松筠三徑開,林泉招我共徘徊。」受其子陸廷燦之託,吳歷效王蒙筆墨,並用朱砂點苔,表現山林秋趣,整個畫面秀潤疏爽,以畫家著稱的乾筆焦墨勾勒描繪,意境悠遠隱逸。自清代以來,畫中的鑑藏印與著錄皆傳承有緒,曾經陸愚卿、梁章鉅、孫毓汶、張學良、王季遷遞藏。是次首現拍場,以2000萬港元起拍,現場和電話買家競爭激烈,成交價4393萬5000港元,為該場第一高價。

延伸閱讀|佳士得香港2024秋拍書畫現場斬獲2.7億港元,清代吳歷《陶圃松菊圖》4393.5萬港元奪冠

6. 清 石濤《杜甫詩意冊》十開 中國嘉德.人民幣3507萬5000元

石濤,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人。原名為朱若極,清亡後才改稱呼,別號有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又有法號元濟。他喜愛杜甫詩,故常以繪畫去詮釋杜甫詩意。此《杜甫詩意冊》共十開,畫幅尺幅不大,然畫家將詩句中高江急峽、斷崖絕壁、淡雲疏雨、冰雪斜陽的山水境界,轉化成酣暢淋漓的筆墨趣味,設色清麗雅致。此冊曾由將軍張學良、國民黨元老張群、香港船王趙叢衍遞藏,現今的冊頁錦套是張學良太太趙四小姐手工縫造,為金黃色的錦套,上頭另繡「石濤」二字。張大千、王季遷等書畫大家曾多次臨摹此冊,張大千與此冊的淵源始於張群。張群,字岳軍,國民黨元老,因嗜石濤書畫與大千結緣。1958年,張群在七十壽誕將自藏的石濤〈寫竹通景屏風十二幅〉影印分送,特邀張大千為其作序,大千以石濤貫串全文,回憶二人的深厚情誼,便提及《杜甫詩意冊》是張群與大千初相識時展示的藏品,這套作品於2019年「揚州書畫三百年特展」曾展出過,當時是美籍華人收藏家鄧仕勳提供。鄧仕勳收藏近年在市場創下佳績,像是2023年中國古書畫排行榜首的王蒙〈滌硯圖〉,由中國嘉德拍出人民幣2億8750萬元。是次《杜甫詩意冊》現身於中國嘉德,估價落在人民幣3500萬至4500萬元,最終以人民幣3507萬5000元成交。

7. 清 余省〈魚藻圖〉北京銀座・人民幣3001萬5000元

余省出身於虞山書畫世家,其父與弟皆擅丹青,乾隆時期入職宮廷,生平散見於畫史,曾向朝廷大臣、花卉名家蔣廷錫學藝。出身於虞山書畫世家,其父與弟亦善畫。據乾隆二年(1737)清內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余省在該年六月由蔣廷錫推薦供奉內廷,四年後被欽定為一等畫畫人,頗受乾隆皇帝賞識。《石渠寶笈》著錄余省的作品共37件,作品多有乾隆題詩。「魚藻」一詞源於《詩經・小雅》的〈魚藻〉篇,而後成為藝術史上重要的畫題和圖樣,北宋曾記載於《宣和畫譜》中,更是元明清各個朝代的瓷器,尤其是官窯的流行紋樣。本幅為宣德箋本,設色,繪游魚九種於藻荇之中,雜以蝦蚌蟾蜍。卷末有畫家款題「余省恭繪」,鈐「余」「省」二印之外,乾隆更寫下御題詩「菁藻琳池縟,連行戲眾魚。至清安用彼,知樂亦欣余。癸酉御題」,鈐蓋「齊物」、「輕吟寄遐思」二印。值得注意的是,此卷有乾隆鑑藏書畫八璽,是市場上罕見記載於《石渠寶笈》的余省作品。201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曾拍出2057萬5000港元;2021年在華藝國際(北京)以人民幣2932萬5000元成交,2024年再度登上拍場,北京銀座交出佳績,成交價人民幣3001萬5000元。

8. 明 徐渭1591年作〈墨花八段卷〉西泠印社.人民幣2990萬元

徐渭,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田水月等,八次鄉試都以失敗收場,但因出色的才華成為胡宗憲的幕僚,然至中年出現精神失常,曾有自殺未遂的狀況,隔年又以殺妻入獄。出獄之後,他以變賣書籍、題寫詩文書畫維生,晚年處境淒涼。戲劇化的人生歷程及卓越的繪畫天分,引起後世的好奇和喜愛。〈墨花八段卷〉為濟南文物商店舊藏,卷長近八公尺,描繪八種花草植物,這類構圖受到明代吳門畫派的影響,延續了陳淳、陸治、周之冕等明代畫家的四時雜花長卷樣式,採水墨寫意的風格。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徐渭1592年作的花卉長卷〈墨花九段圖〉,與此卷兩相對照,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每段都有畫家自題七言詩,乾隆年間的名臣張照也寫下九次題跋和賦詩八首。卷前則有王伯敏題引首,卷後有王个簃、俞劍華、潘天壽、謝稚柳四位名家題跋,潘天壽更將本卷視為畫家標準件並曾臨摹過。全卷的章款保存完好,出版和展覽記錄總計36個。〈墨花八段卷〉曾在2021年西泠春拍現身,成交價人民幣2932萬5000元。2024年西泠印社再度拍賣此花卉卷,成交價落在人民幣2990萬元。

9. 清 八大山人〈松鹿圖〉上海嘉禾・人民幣2530萬元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甯王朱權的第九世孫,明末清初書畫家。明亡後出家為僧。後世將他與石濤、髡殘、漸江並稱清初畫壇「四僧」。畫家擅長水墨寫意,筆下之山水花鳥獨樹一格。「松鹿」是中國藝術史的常見母題,松樹有著雙重寓意,一是長壽安康,二是歷寒不衰的文人氣節;鹿同音「祿」,因此象徵長壽福祿,向觀者傳達高官厚祿的祝願。館博單位收藏多件八大山人的松鹿作品,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南博物館等。畫家選擇梅花鹿的形象,鹿眼的眼神靈動,其眼白比例大於瞳仁,帶有桀驁不遜之姿。畫中松樹從右上方斜枝橫出,與粗筆勾繪的樹幹相互呼應。全幅的墨色多變,構圖簡潔明快。畫上鈐印「何園」、「遙屬」,「何園」是八大山人晚年常用印,啓用於1699年,直到他去世,這枚印章一直都在使用。左下角鈐有「遙屬」,從印章使用年代分析,推測作品應創作於1699年前後,與八大山人晚年畫風和用筆相符。此為香港著名收藏家何曼盦舊藏,上有收藏印「何曼盦鑑藏」、「長沙易氏家藏」、「漢和堂鑒藏」、「晏盦心賞」,曾借展於京都國立博物館,收錄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三編.第五卷.日本篇》,最終以人民幣2530萬元成交。

10. 元 倪瓚1364年作〈墨竹圖〉北京保利.人民幣2507萬元

倪瓚,字景仁,號明仲,江蘇常熟人,廣泛涉獵詩、書、畫三者,是元末至明初的著名文人書畫家。山水畫風格獨樹一幟,筆墨簡約淡雅,強調自然景物的氣韻意境,為後代所推崇效法,被譽為「南宗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根據學者傅申的研究,倪瓚作為元代名家風格的代表之一,提升了文人筆墨遣興的境界,目前世界博物館收藏的倪瓚墨竹真蹟有五件,分別是美國佛利爾美術館所藏冊頁的一開〈墨竹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竹枝圖〉卷、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的〈畫竹圖〉(又名〈晴梢圖〉)及冊頁中的〈竹葉圖〉。墨竹向來是文人鍾愛的題材。受趙孟頫以書法用筆入畫的美學論述影響,發展出借物抒情的水墨寫意趣味,而倪瓚惜墨如金、追求構圖的簡潔乾淨,令他筆下的墨竹有清麗之姿,竹竿和枝葉皆呈現優美的自然弧形,竹節間大多不留空隙。本件已知的藏家,最早為文淵閣大學士王掞,其後有王掞、劉恕、吳榮光、李秉綬、潘仕成、陸心源、陸樹聲、張善孖、張大千、劉靖基等十人收藏過。2019年曾登上北京保利春拍夜場,成交價為人民幣6325萬元;2024年再次現身,估價落在人民幣1800萬至2200萬元,最終以人民幣2507萬元成交。


(本文出自《典藏.古美術》390期〈元代趙孟頫再登榜首,名家筆墨仍是主力:2024年短期波動劇烈,市場行穩而致遠〉,作者:朱子毓。)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朱子毓( 15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