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元代王蒙〈滌硯圖〉奪冠 :三席逾億元成交,2023古書畫價格回穩

元代王蒙〈滌硯圖〉奪冠 :三席逾億元成交,2023古書畫價格回穩

2023年中國古代書畫市場表現優良,整體買氣以春拍為勝,排行榜共占七席,另有三件逾億元成交。綜觀近年來的漲跌變化,古代書畫的稀缺性使其價格穩定,即便短期有盈虧波動,但仍具備保值避險的功能。若要提高獲利幅度,藏家則須採取長線投資。

亞洲經濟的局勢不明,物價上漲成世界趨勢之際,中國古代書畫市場在動盪中依舊交出穩健的成績單。相較於2022年十大高價排行榜無一席過億的情況, 2023年中國古代書畫市場表現優良,整體買氣以春拍為勝,排行榜共占七席,另有三件逾億元成交(本文未特別標示幣值者,皆為人民幣),分別是元代王蒙〈滌硯圖〉、明代董其昌、王時敏、王鑑、李流芳、楊文驄、張學曾、程嘉燧、卞文瑜、邵彌《畫中九友集冊》以及元代趙孟頫《臨黃庭經》。十大榜中書法近半,《臨黃庭經》和朱敦儒1145年作〈與益謙郎中札〉之外,宋代張即之更有〈楷書卷〉及〈論書帖〉兩件上榜。十大排行全數由中國拍賣行的拍品獲得,可見古書畫主力仍以中國藏家為主,入圍最低門檻為4887萬5000元,遠高於2022年的2990萬元。各大拍賣行爭取高端客戶不遺餘力,令人關注的拍賣盛事如劉益謙夫婦收藏大量釋出,以及中國嘉德《畫中九友集冊》專場特設香港,與北京現場同步連線拍賣。

綜觀近年來的漲跌變化,古代書畫的稀缺性使其價格穩定,即便短期有盈虧波動,但仍具備保值避險的功能。若要提高獲利幅度,藏家則須採取長線投資。以2023年的拍賣結果為例,排行榜中的第五名至第十名皆非首度在市場亮相,部分獲利成績不俗,漲幅最大者為明代唐寅〈松岡圖〉,歷經近20年的鑑藏,新近成交價上漲近六倍之多。其他多數拍品為2010年至2020年現身拍賣,正逢亞洲市場的熱錢湧入,整體估價略高,清代惲壽平〈載鶴圖及致王翬信札兩封〉(2012春拍,估價待詢)、南宋張即之〈論書帖〉(2018秋拍,估價4500萬至5500萬元)當時並未成交。如今市場熱錢帶來的巨浪不再,藏家出手更為理性之際,拍行選擇以具吸引力、比行情略低的估價,鼓勵藏家入場嘗試,最終分別以5175萬元及4887萬5000元取得佳績。南宋張即之〈楷書卷〉和明陳繼儒〈雲岩蕭寺圖〉分別在2016年、2010年有成交紀錄,與2023年相比,漲幅落在5%至20%之間。

(標誌*為破該作者個人拍賣紀錄。換算匯率以拍賣會當日為準。製表|朱子毓)

1. 元 王蒙〈滌硯圖〉
中國嘉德.人民幣2億8750萬元

繼2022年之後,元代畫家王蒙於2023年再度奪得古代書畫之冠。王蒙,字叔明,浙江湖州人,為元四家中最年輕者。〈滌硯圖〉乃市場上唯一《石渠寶笈》著錄的王蒙立軸,特開設單一拍品專場夜拍,氣勢不容小覷。此畫來自北美重要藏家,曾在波士頓美術館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示,收錄於徐邦達編撰的《古書畫過眼要錄》中。

作品以層層疊疊的山影為遠景,襯托著如銀鍊般的白瀑,畫家以細密筆法描染林葉植被,樹叢掩映著臨溪茅屋,屋內隱者獨坐靜觀,命童子赴溪清洗硯臺,此舉亦是品名「滌硯」的緣由,清代《石渠寶笈》可見其畫名條目。畫上收藏印20餘枚,清代藏印便占15枚,除了《石渠寶笈》的鑑藏印「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乾隆鑑賞」、「宜子孫」、「三希堂精鑑璽」、「石渠定鑑」及「寶笈重編」,另鈐蓋「乾隆宸翰」、「太上皇帝」等,乾隆皇帝亦題詩:「臨池靜課餘,洗研命僮胥。應有魚吞墨,那無鵝換書。豈懷投卞璞,惟覺類莊樗。徒倚南榮下,窗開萬象虛。」

拍品估價待詢,根據媒體報導,拍賣行私下預期成交價至少2億元。正式起拍價為1億8000萬元,每口叫價為1000萬元,現場及電話買家參與競價,金額至2億3000萬元之際,競價階梯降至百萬元,十多口喊價後,落槌在2億5000萬元,由電話買家獲得。此次成交未突破畫家個人拍賣紀錄,目前王蒙最高價仍是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的〈稚川移居圖〉,成交價為4億250萬元。

2. 元 趙孟頫《臨黃庭經》
北京保利.人民幣1億8170萬元

《黃庭經》為道教典籍,敘述道家養生修煉之道,傳說為春秋時期老子所作,因而又名《老子黃庭經》,早在魏晉時期盛行。趙孟頫目前所知的存世《臨黃庭經》共兩件,一件藏於北京故宮,上無簽署年款,臨自宋刻古本中的「水痕本」,第七行因蟲蛀傷殘而缺字;另一件為2023年北京保利春拍釋出的項元汴舊藏本。雖然兩件的臨本不同,然而從風格判斷,二者書寫時間相近,用筆存有法帖風範之外,仍帶個人特色,線條細緻銳利,落筆迅捷有力。相似的筆意結字亦出現在其〈水村圖〉、〈重江疊嶂圖〉的題款上,是趙孟頫中年成熟期之作。

現身市場的項元汴舊藏本,不只曾經明代項元汴收藏,元代鄧文原、貢奎、恭璛及清沈德潛等重要文人、書家、藏家皆留有題跋,歷代收藏印更高達148方,推論是在江蘇如無錫、嘉興、蘇州等地流轉。直至張允中帶至北京,再輾轉來到海外。北京保利由海外徵得,以1億2000萬元起拍,競價階梯相對保守,每一口加價500萬元。來到1億5000萬元大關之際,電話委託買家將每口降至100萬元,喊價更顯謹慎。中途雖有網路出價1億5600萬元,但由持續出價的電話買家奪得。是次未突破元代趙孟頫書法的過去拍賣紀錄,最高價仍由2019年北京嘉德拍出的〈致郭右之二帖卷〉衛冕,成交價落在2億6700萬元。

3. 明末清初 董其昌、王時敏、王鑑、李流芳、楊文驄、張學曾、程嘉燧、卞文瑜、邵彌
《畫中九友集冊》中國嘉德.1億9113萬港元

明末清初吳偉業曾寫〈畫中九友歌〉,文中讚揚九大家的畫藝,分別是董其昌、楊文驄、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李流芳、王時敏、王鑑。推波助瀾之下,「畫中九友」成為後世追捧收集的對象,亦成為民初藝壇巨擘吳湖帆的收藏宏願。根據吳湖帆日記,可知他為收集九位畫家精品耗費重資,如王時敏冊是以家藏的宋代鈞窯洗和定窯盌、汝窯、官窯三碟換來,楊文聰冊則用六組書畫交易取得,從1933年開始搜集,終在15年後完成收藏壯舉。

吳湖帆將作品重新裝池,統一篇幅尺寸,令每位畫家單獨成冊,根據吳湖帆之編號,排列如下:董其昌《丙辰七錦冊》、王時敏《仿宋元山水冊》、王鑑《仿宋元山水冊》、李流芳《仿宋元山水冊》、楊文驄《萬曆三才冊》、程嘉燧《偈庵墨戲冊》、卞文瑜《仿宋元山水冊》、邵彌《眾山皆響冊》,部分有前代名賢題跋,如楊文驄冊得董其昌八題、陳繼儒題,且《九友冊》均得吳湖帆題簽及題跋。作品多傳承有緒,如邵彌冊為張若靄、勵宗萬、毛志訒、蔣祖詒之舊藏,珍罕非凡。無奈財務拮据之故,吳湖帆將集冊轉讓給蘇州同鄉的企業家。企業家移居海外,逝世後將收藏託付其子,如今其子已古稀之年,後繼無人因此出讓。

《畫中九友集冊》的數量及品質俱佳,是難得一見之重磅,中國嘉德專場設立在香港,並與北京同步連線。拍賣官以8800萬港元起拍,應價絡繹不絕,突破1億港元大關之後,競價階梯以100萬為單位推進,北京委託席至少有五位電話買家競價,香港買家止步於1億4500萬港元,最終由北京現場電話委託席買家奪得,成交價1億9113萬港元。

4. 清 乾隆帝、金廷標1760年作
《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贊》
北京保利.人民幣9200萬元

用畫像作為臣子功績的表彰,最早始於漢代,據傳漢宣帝曾將單于繪於麒麟閣,表彰他歸順之心。乾隆皇帝1755年出兵西域,平定準噶爾部及回部,軍隊班師回朝,皇帝設宴招待之外,命人為立功將士繪像,表彰他們的驍勇功勳。有別於中國的畫像傳統,《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贊》的功臣面容栩栩如生,畫家細膩地捕捉到人臉的特徵,並且用明暗對比去形塑五官的立體感。然除了面容,功臣的身軀線條及戎裝造型則依循傳統的中國筆法,在衣紋勾勒上講究筆觸的提按勾勒,線條帶有書法的韻律趣味。雖然圖畫僅有金廷標署名,但從清宮存世繪畫及文獻記載來看,人物面容極有可能是另請西洋畫家圖繪,而從宮中檔案來看,當時領旨作畫的西洋畫家常是郎世寧。

這類清宮功臣像的數量不少,拍賣場上時而可見,形制包含立軸、長卷及冊頁。2015年北京保利曾拍過〈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長卷,與本次《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贊》的冊頁形制不同,成交額7475萬元,為當年度中國古代書畫高價榜的第四名。是次拍賣的功臣人像姿態多變,有的拱手行禮,有的則作勢彎弓,不只表現每位人物的個性,更增添了觀賞的趣味。拍前估價待詢,拍賣官當日宣布以6800萬元起拍,經過九口競價之後成交。

5. 南宋 張即之〈楷書卷〉
中國嘉德.人民幣6900萬元

張即之,字溫夫,南宋和州(今屬安徽省)人,官至司農寺丞,授直秘閣。他與陸游、范成大及朱熹並稱南宋四大書家,自唐人楷法啟蒙,得顏真卿的寬博厚重,後經父執輩指點,並受蘇軾、朱熹等人之影響,轉以長鋒硬毫見長,提按分明。張即之影響東亞書壇深遠,不只與宋敵對的金朝多次重金購藏其作,日本僧侶赴中原交流之際,亦將多件真蹟帶回東瀛,因此鎌倉時代興起學習南宋書風的熱潮。

中國嘉德春拍推出的〈楷書卷〉,據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記述,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華嚴經卷第五》(殘本,京1-399)本屬同一冊,行文內容正是緊接在故宮藏本之後。《華嚴經》談述成佛的境界與方法,在宋代與淨土信仰相互融合,廣泛得到士大夫的認同。本件無紀年,但從書蹟推斷應是目前存世《華嚴經》中較早的書家墨蹟。原藏杭州潮鳴寺,卷上鑑藏印累累,歷經陳鴻壽、吳榮光、葉夢龍、葉應暘、潘正煒、伍元蕙、溥儒等遞藏,卷後除陳鴻壽手札,亦見伊秉綬、翁方綱、張問陶、吳榮光、陸潤庠等名家題跋及觀款。此卷曾在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現身,成交價6325萬元。是次估價在6000萬至8000萬元,最終成交6900萬元,登上當季中國嘉德「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拍場的第一高價,亦突破畫家個人拍賣紀錄。

6. 明 陳繼儒 1622年作〈雲岩蕭寺圖〉
上海嘉禾.人民幣5922萬5000元

陳繼儒,江蘇上海人,與當朝大儒董其昌、王衡齊名,是明代文學家暨書畫家。根據畫中題跋「壬戌秋日擬廉山陽筆意於苕帚庵之東軒」,〈雲岩蕭寺圖〉作於壬戌(1622)秋日,在畫家精心打造的「苕帚庵」完成,屬畫家晚年之作。陳繼儒詩、書、畫皆精,致力於碑刻、書畫收藏,雖隱居於松江一帶,但和士紳交好,文壇上頗具影響力。他強調以書法入畫,筆墨清逸疏朗。〈雲岩蕭寺圖〉構圖清奇,層疊的山石扶搖而上,大面積的留白擬仿白雪靄靄的景緻。山腳下的植被樹木零星生長,適切地展現出秋景的蕭瑟。半山腰的林叢間有茅屋矗立,則暗示著此處的寂寥幽靜,正是文人雅士理想山水的展現。

畫上鈐印的「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萬華宮鑑藏寶」、「石渠寶笈」、「寶笈重編」、「石渠定鑑」、「嘉慶御覽之寶」判斷,〈雲岩蕭寺圖〉在清乾隆年間已入宮中收藏,收貯於萬華宮,並且著錄在《石渠寶笈續編》,應是畫家陳繼儒少數可靠的傳世作品。此作曾在2010年秋季於北京保利上拍,當時估價待詢,最終以5040萬元成交。如今2023年再次現身市場,估價2500萬至3500萬元,吸引買家入場嘗試。最終亦不負眾望,以5922萬5000元打破畫家個人拍賣紀錄。

7. 宋 朱敦儒 1145年作〈與益謙郎中札〉
北京保利.人民幣5692萬5000元

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他的一生橫跨兩宋,歷經過太平和戰爭之亂,詩詞婉麗清暢,南宋時期曾短暫入朝為官,高風亮節、不喜官爵的他最後選擇在野隱居,其詩詞書畫無不精通,時人評價「其字如其詩,其詩如其人」。如今朱敦儒傳世的書法罕見,小楷可見於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定武蘭亭拓本題跋,行草墨蹟則僅三處可見,分別是國立故宮博物院〈塵勞帖〉、上海博物館藏〈瀟湘圖卷〉後的題跋,以及本次北京保利的〈與益謙郎中札〉。〈與益謙郎中札〉為朱敦儒寫給友人益謙的信件,一筆一畫具宋人風範,堅實墨重,是現今已知尺幅最大、字數最多的書法作品,又名〈暌索帖〉。

此作流傳有緒,曾由書畫鑑定家張珩收藏,他在《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中稱此札原收錄在明代王世貞收藏的《宋人尺牘》冊頁中,而後由上海商業大亨張文魁、經濟學家張五常等人收藏。1996年9月佳士得紐約舉辦「上海張氏(張文魁)涵盧舊藏」專場,它首度於市場亮相,2020年中國嘉德秋拍亦曾出現。是次在北京保利秋拍現身,成交價為5692萬5000元,為當日夜場的第一高價。

8. 清宮廷畫家合繪 《壽意圖冊》頁(十二開)
北京保利.人民幣5175萬

《壽意圖冊》由孫祜、戴正泰、丁觀鵬、陳善、陳枚、戴洪、張為邦七位雍正朝時期的宮廷畫家合繪,從畫題風格判斷,應是為了雍正皇帝50歲壽誕而作。此組冊頁原為八冊共94幅,如今僅留存12幅:6開人物畫為丁觀鵬所繪,張為邦、戴洪及陳善各留下2幅。現存外箋使用第五冊陳枚作「群仙獻壽」冊的原箋,面板仍為宮裝原裱,採明黃地「五福捧壽紋」與「雲壽紋」組合圖案的織錦,左側有篆書泥金題簽。

丁觀鵬的人物冊頁採明代以降的傳統肖像畫法,以釘頭鼠尾的方折之筆勾勒衣紋,人物神情栩栩如生;張為邦繪蝙蝠及靈芝花卉,曾與郎世寧合作的他在作品中融合西洋技法,因而畫中有明暗變化之外,更運用透視法;戴洪擅花卉翎毛及松石,現存二開分別為仙鶴及鴛鴦,作品鮮活生動、敷彩豔麗;冊中陳善繪製的二幅山水更是稀有,為畫家目前僅存的留名傳世作品。陳善師從清初宮廷畫家唐岱,畫史文獻提及其「山水多用焦墨,丘壑深邃可觀」,為傳達祝壽之意,畫家在山水間置入麒麟及鳳凰,體現壽山福海的意境。2015年龍美術館的「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宮廷藝術大展」曾展出此冊,2019年現身北京保利春拍,為該年古代書畫排行榜第十名。

8. 清 惲壽平〈載鶴圖及致王翬信札兩封〉
北京永樂.人民幣5175萬元

惲壽平,江蘇武進人。詩文為毘陵六逸之首,繪畫與清初四王及吳歷齊名,擅山水花卉。他與王翬交情甚篤,傳世多件題詠合作之作,如藏於上海博物館的王翬〈春山飛瀑圖〉上有惲壽平題。本件〈載鶴圖〉描繪水岸景色,淡墨暈染悠遠的山影,岸上山石以細皴飾之,呈現江南山水的柔美秀麗。船夫撐篙的小舟正在靠岸,舟上有白鶴停佇。圖畫右上角有王翬題跋,傳達對畫家的懷念之情。畫作與兩封致王翬信札一同裱成卷,而後成為清宮收藏,上有《石渠寶笈》七璽之外,亦見「嘉慶御覽之寶」、「宣統鑑賞」、「宣統御覽之寶」、「無逸齋精鑑璽」皇室藏印,收錄在乾隆朝《石渠寶笈》,《清宮陳設檔》、《溥儀賞溥傑皇宮中古籍及書畫目錄》。另有「虛齋至精之品」、「元濟恭藏」、「龐萊臣珍賞印」、「伯淵珍藏」、「吳郡孫氏圖書」等私人收藏印,為上海博物館退賠文物。

拍品於2012年曾登上中國嘉德春拍,估價8000萬元但未果,至2022年於龍美術館的「群星璀璨時─四王吳惲與四僧書畫特展」展出,方知其成為劉益謙與王薇伉儷收藏。2023年,劉益謙夫婦收藏大量釋出,其中惲壽平〈載鶴圖及致王翬信札兩封〉、王時敏〈春日山水〉及王原祁〈大痴得力荊關〉,皆在永樂秋拍推出,惲壽平一作成交金額5175萬元,三件總成交額為9453萬元。

9. 明 唐寅〈松岡圖〉
北京保利.人民幣5117萬5000元

唐寅,字伯虎,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吳中四才子之一,與沈周、文徵明、仇英為畫史上的明四家。〈松岡圖〉為唐寅42歲前的創作,畫作構圖布局疏朗,山石層疊環圍,與流水相襯更顯雄奇。九棵松樹矗立,松針用粗實韌勁的線條鈎成,松蔭下有一茅亭,亭中文士正展卷閱讀。以細筆乾墨勾勒,皴法用中鋒表現方折的線條,佐以層層皴染,淺絳渲青著色,呈現隱逸閒適的山水境界。引首「松岡」為文徵明隸書,根據畫中題跋及文獻資料,松岡應是當時金陵文士楊進卿的別號。楊進卿在蘇州有田產別業,每年秋季便赴蘇州,並與當地文人墨客交好,此作推測應為餽贈的「別號圖」。畫後有祝允明、王寵、謝承舉、湯珍四跋,鑑藏印有「蕉林書屋」、「雲松館靖侯珍秘璽」、「黃田村上八郎」、「如如居士之章」、「吳子深珍藏書畫之印」等30方,曾由梁清標、葉夢龍、韓榮光、蔣超伯、吳子深、朱靖侯、Frank Caro、戴福保遞藏。

此作曾在2008年佳士得香港秋拍現身,當時估價900萬至1100萬港元,成交價864萬港元。是次在北京保利春拍登場,起拍價為3200萬人民幣,現場買氣熱烈,至4000萬元之後,競價階梯降至20萬至30萬元,各家出手克制謹慎,誰也不肯放棄,最終5117萬5000元成交。

10. 宋 張即之〈論書帖〉
北京保利.人民幣4887萬5000元

張即之傳世書法作品稀少,其書法獲得市場關注的起始是2002年4月佳士得香港拍賣,以無底價方式競標《楷書大方廣佛華嚴經》,最終成交金額高達887萬港元,創當時中國書法作品拍賣世界紀錄。本件〈論書帖〉又名〈比留空山帖〉,應是張即之告官歸里後所書,是十分少見的行書手札,不同於宋人書信常見的尺寸,此件約二尺,內容以論法書鑑藏為主,援引梁武帝《評書》語、黃伯思〈題河南王氏所藏子敬帖〉韻語等觀點,可見張即之的淵博學問,其中亦參雜「籠餅」、「鹽柿」等通俗用語,也展露出當時宋代士人交際的樣態。通篇用行楷書寫就,與其常見的抄經書法相比更為靈動,結組的變化更為活潑。根據鑑藏印「宋犖」、「項士傑印」、「長萬氏」、「長萬珍賞」、「張氏涵廬珍藏」及「五常鑑賞」推斷,〈論書帖〉曾由宋犖、項士傑、張文魁和張五常的收藏。

〈論書帖〉首度亮相於1996年9月佳士得紐約「上海張氏涵廬舊藏─宋元翰牘明清書畫精品」拍賣專場,拍品為1940年代上海實業家、著名收藏家張文魁舊藏,其中包含19件宋人信札和20件元人詩牘,這批精品部分由博物館購得,部分至私人藏家手中,如曾鞏〈局事帖〉、曾紆〈過訪帖〉、張即之〈論書帖〉。2018年〈論書帖〉在中國嘉德秋拍登場,估價4500萬至5500萬元未果,是次拍賣預估價落在1800萬至2800萬元,以低價策略吸引藏家入場,最後以4887萬5000元成交。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朱子毓( 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