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身心俱疲地離開工作兩年的《雄獅美術》月刊,拎起一只皮箱,前往因採訪愛上老建築改置,推動當代藝術的臺南「新生態藝術環境」(有「地下臺南文化中心」之名,設畫廊、劇場、餐廳、書店、藝文教室等部門,每月出版藝訊)工作。
第一個任務是做一週年慶的「時代與意象——臺南市現代藝術發展大貌」,時間跨度從1900年到1965年出生,包括臺南前輩、中生代、新生代40位藝術家的大型聯展,與時間賽跑的工作速度,得趕上6月的開幕,總經理杜昭賢、展覽部經理何美幸與我無分晝夜卯足勁拜訪參展藝術家與商借作品。
第一次見到73歲的黃慧明外科醫師,是在他府前路的診所,知曉他不僅醫術高明,行醫之外,全心專注畫畫。同時,與許武勇醫師、陳一鶴醫師皆為1920年出生,是活躍於1952年成立的「南美會」的代表型(醫師)人物,且,他們三人都是成立第二年入會並參展。
我們在黃慧明醫師的午休時間到訪,醫師娘熱情細心接待,卻,用臺語直率迸出「我最討厭他畫圖,圖畫那麼多,要放在叨位?床鋪底下塞滿滿!」
黃慧明醫師站在一旁,沒多說一句話。
等醫師娘走開,黃慧明醫師開口說:「實在真歡迎你們來,除了看病人,我都在畫圖,很開心你們記得我的畫,邀請我參加展覽,真多謝。」談吐溫文儒雅,身形短小精幹,皮膚黝黑的黃慧明醫師,先領著我們走向陽臺,乍見許多殘破的畫作木塊,還有不少木塊被劈開再釘成雞籠子養著雞呢!黃慧明醫師強調:「我太太不愛我畫圖,看見這些圖就生氣,沒經過我的同意,直接釘成雞籠子、因為她說畫這些圖沒用,畫什麼圖?」我聽得一愣一愣,望著窄小空間矗立的雞籠子,雞隻咕咕聲變得特別響亮,心想愛畫畫的一家之主貴為醫師,卻,沒能獲得牽手的支持或肯定,試想,心底何其苦楚啊!
最後,我們奮力拉出床底的多件畫作,挑出一件1987年畫的油畫《回憶》。
黃慧明《回憶》,油畫,73x91cm,1987。(©黃慧明)
臺南盛夏的烈陽,熱力無窮,曬得人發昏。某日午后,畫廊沒有參觀的觀眾,冷氣強力吹送,忽然,我見到一位戴黃色安全帽手持拐杖斯文的老先生走進來,定睛一看,是黃慧明醫師,趕忙迎上前去。黃慧明醫師笑容親切與我打招呼,就像對待孫女般慈祥和藹,然,他沒脫下黃色安全帽,只是,緩步,細細觀看牆上每張畫作,有條不紊,慢條斯理。
接著,移步,走往角落的藝術書區,慢慢瀏覽。他請我幫忙拿下最上層那本厚重的畢卡索畫冊,認真翻閱,最後,他表示要買這本畫冊,我小心翼翼為他裝在書袋中。因這本畢卡索畫冊在書架上許久許久無人聞問。
恭敬送黃慧明醫師離開,推開大門,熱滾滾空氣襲來,但見頭戴安全帽的黃慧明醫師沒流一滴汗,仍舊一派輕鬆,輕聲對我解釋:「我是外科醫師,知道外科醫師哪裡最重要?頭部最重要,所以我外出走路一定戴『黃色』安全帽,讓車輛能看到我,保護自己的安全,我愛買畫冊,下次有空再來看書,謝謝!」
高熱溫度漾在空氣中,右手持拐杖,左手提著書,戴黃色安全帽的外科醫師畫家黃慧明身影,漸漸縮小在我的視線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