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在地藝術品牌盛典「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長期深化花蓮—「石的故鄉」的意象,石雕藝術季多年來肩負傳承石雕藝術創作推廣的使命,也企圖讓石雕藝術成為花蓮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櫥窗。今年藝術季邀請策展人胡朝聖操刀規劃,以「石宇宙STONEVERSE」為名,策劃「雕塑主題特展」、「國際戶外創作營」、「民眾參與活動」、「科技鏈結藝術」四大項區塊。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1995年由花蓮縣政府與花蓮縣國際藝術村協進會共同主辦,1997年以「花蓮石頭在唱歌」為題,全面啟動花蓮辦理國際石雕藝術季的序曲;1999年「雕塑春天」則以太平洋自然景觀為創作背景;2001年「磊舞山海」塑造石雕觀光城市的行銷主軸;2003年「石雕雙城會」與義大利著名的聖拉維薩市共同辦理等,這些點滴的興辦歷史推進,也逐步建構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石材、自然景觀、城市行銷、國際交流的基礎定調。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定位,正是作為「石雕」與「世界」之間的聯結平台,不僅為世界各地石雕藝術家打造優質的創作環境,也得以讓花蓮在地民眾得以親近石雕的內涵。
當代藝術X石雕的品牌策略
然而作為全台唯一一個專注於石雕藝術創作的國際展會,長期被賦予帶動花蓮在地文化跟產業的目標,本屆邀請具有「粉樂町當代藝術展」、「白晝之夜」城市藝術節策展資歷的胡朝聖作為策展人,即是期待這場藝術盛會能順勢帶動地方產業在藝術、文化面向上的推廣,並且導入城市行銷策略,聚焦出花蓮作為「石雕之鄉」的城市品牌形象。
在策展前,胡朝聖帶領策展團隊大量爬梳「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過去史料,發現石雕藝術季過去的執行,仍多數以「材質」來討論藝術季策劃的範疇。然而,在當代藝術領域耕耘策展規劃多年的胡朝聖,期待在過去的活動基礎上,導入「當代藝術」的觀念激盪。「當代藝術呈現的更是一種觀念,面對材料,可以是一種形式,也可以成為一種方法。」
本次藝術季的主題特展,將在石雕博物館大廳及特展室舉行,主題特展之藝術內容結合多元媒材之作品展出,不再侷限於單一類別之創作媒材,而是以策展策略媒合藝術家或作品,並扣合「石」之主軸,及其延伸出的「岩、礦、自然」等方向。包括從石材延伸的內在省思、社會環境議題與人文關懷等。
石宇宙的多元詮釋
國際石雕藝術季本屆主題「石宇宙」(STONEVERSE),期待可以重新反思石材的本質,它不會只是一種材料而已,而是可以成為一種方法觀念與形式。當導入當代藝術的視野,可以產生辯證的方法來重新看待石雕這項媒材,期望以宇宙作為萬事萬物的本源之概念,邀請藝術家用多樣化的創作媒材,探討石雕藝術的另一種展現可能。
胡朝聖也預告,其中「雕塑主題特展」將探討宇宙時間與心靈的形上哲思,而「歷屆石雕創作營作品現況文件展」(名稱暫定)則挖掘過去設置完成之石雕營作品現況,透過AR互動讓民眾瞭解花蓮縣內的珍貴文化藝術資產,同時亦嘗試連結石材背後的產業特性與在地議題,並配合其他子項計畫共同呈現。本屆藝術季亦將創作營完成之作品結合NFT技術發行,在虛擬區塊鏈技術下,打造數位石塊的新型想像,順應當代科技發展趨勢,導入科技思維至整體規畫中,開啟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在即將邁入30年的里程,對石雕藝術嶄新的詮釋。
他列舉曾在文心藝所展示過的阿麗莎.柯維德(Alicja Kwade),藝術家以不平衡、不安穩的概念,來處理石材與金屬結構的裝置,並以此探討人內、外在的傾斜情境。包括了創作者在台灣當地拾遺的現成物、砂礫所構成的作品,都拓寬了傳統石材單一定義的可能,而此種多重視線對於石材、石雕的詮釋,將構成「石材」的多元宇宙。
展示・城市行銷・石材產業端
胡朝聖企圖以「石宇宙」,突破大眾對於石雕媒介的既定觀念,敞開媒材討論的新可能。而這些突破的嘗試,如同台灣許多以單一媒材的藝文活動所面臨到的困境,例如陶藝、玻璃工藝等,除了熟悉媒材的傳統藝師之外,很難和其他藝文領域的人產生交流和碰撞。甚至石雕的創作教育,由於石材昂貴,創作過程艱辛,也逐步在台灣的高等藝術教育生態中,產生斷層和人才凋零。「但單一媒材不應該只有一種被鑑賞、看待的方式,我的角色還是試圖丟出新的對話可能,媒材要從單一詮釋的禁錮中走出來,這個媒材的語言才可能持續演進下去。」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自1995年興辦迄今,是在地旗艦的藝術品牌活動,活動核心項目「戶外創作營」,一向是民眾最期待的活動,今年也將持續過往慣例,將於駐地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現場創作大型石雕作品,提供民眾近距離欣賞、瞭解石雕藝術的製作過程。在城市行銷的策略上,舉辦過12屆,長達28年歷史的「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各國藝術家參與石雕工作營留下的280多件作品,散落在花東兩縣山水幅員之中,是珍貴的藝術文化資產,也增添東海岸景緻與人文風情,為花蓮觀光產業、文化藝術帶來正面經濟效益。策展團隊也匯聚、考察了這些作品製作成藝術地圖的參訪手冊,重新結合在地藝文產業與地方觀光的城市行銷,也讓民眾對於這場藝術季的發展歷史,有更清楚的認識。
除了展示、城市行銷外,胡朝聖也積極梳理石材產業端的面貌,包括石材在應用美學上的應用,如現行台灣中小企業關於石材的創新專利,其中有使用石材製作的紙張,而這些創新科技又如何導入銜接創作者的創作應用。
不再以固化思考來面對媒介
總結本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胡朝聖期待在「石宇宙」的跨領域以及多元應用的組織手法下,實踐當代藝術、城市行銷與產業串聯,也將結合更親民的行銷社群宣傳,以屬於這個時代的行銷語彙,為這樣在地具悠久歷史的藝文活動,更新文化定位。
並和在地藝文商家串聯,以更生活化的方式,讓民眾對於石雕產生新的理解觀念,或是看到新的藝術形式可能。「希望能敞開民眾不會拘泥在單一材料的認識,最後的選擇還是回到媒材的創作者,他們如何不再以固定的想法來面對媒介,而是將藝術的可能性擴延到更寬廣的地方。」
藉由「雕塑主題特展」、「戶外創作營」等展演活動串聯,胡朝聖冀望本屆藝術季得以為參與者帶來不一樣的視野,並且在探討石礦的各種可能性之外,亦回應花蓮在地各種層面之特色,如歷史發展、環境生態、經濟與觀光之議題,深入探討藝術與社會之連結,搭起藝術家與技術產業鏈的橋樑,一起共創地方產業嶄新的榮景。
2023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石宇宙STONEVERSE」
展覽時間|2023年9月30日-10月29日
展覽地點|石雕博物館大廳、第一企劃室、2樓特展室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企劃主編《刺花 Tshiah-hue》、製作《調皮 The Skin Surfing》卡帶專輯,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