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提到去日本關西地區旅遊,旅行社多半以「京阪神」為號召,一般說到奈良,不過是去東大寺看大佛和餵鹿的半天行程,很少人會多待在奈良幾天,更不用說參觀當地的博物館。然而,此處的奈良國立博物館,卻有個讓日本人年年趨之若鶩的年度大事——正倉院展,從二戰後的1946年首次舉辦開始,目前已經邁入第70屆!「正倉院」到底有什麼魅力,可以年年舉辦展覽,還能讓日本人年年都像趕集一樣要一睹為快?
正倉院。(攝影/李孟學)
「正倉院」原本是奈良東大寺的倉庫。這樣的倉庫,在8世紀時的日本官方寺院、政府公署所在地都有類似的配置,但歷經了千年的天災人禍後,只剩東大寺的倉庫留存至今,「正倉院」也隨之變成專有名詞。但正倉院真正的重要性,在於當中所收藏的物品。「正倉院展」中所出陳展示的文物,多半是日本聖武天皇(701-756)駕崩以後,由遺孀光明皇后供養給東大寺的天皇遺物,以及當時進行法會所使用的物品。聖武天皇對佛教極為虔誠,東大寺即是在他統治期間內傾國家力量所建成的皇家寺院,從迄今仍是日本境內最大的青銅鑄佛以及木造建物的宏大規模,以當時日本有限的國力,要說「動搖國本」也不為過,足見天皇對此有多麼重視,也難怪光明皇后會在天皇崩殂後,將其生前的生活用品全數供養給東大寺。當時的日本唐風極盛,天皇的起居用度,幾乎全數模仿唐代的上層階級,當中不乏有許多直接從唐朝進口的舶來品。而正倉院所收藏的文物,除了自然的損壞之外,許多都保存至今,雖然有些物品經過多次修理,但相較於今日中國的唐代文物幾乎都是考古出土的情況下,正倉院能夠妥善的留存至今,實在彌足珍貴。在過去唐代文物尚不豐富的情況下,「正倉院寶物」就成為學者研究的第一手珍貴資料。
天理參考館。(攝影/李孟學)
正倉院當中許多唐代進口的舶來品,除了唐朝本土生產的物品之外,還有許多遠從西域而來的物品。這些異國風情洋溢的物品,與今日在伊朗、中亞等地,3世紀至7世紀的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以及粟特(Sogdia)文化遙相呼應,見證絲綢之路傳播的影響。因此日本學者將絲綢之路的終點訂在奈良,可以說是從日本發散出去的「一帶一路」。今年約莫同樣時間,在奈良天理市的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也因應此一概念,推出「華麗的薩珊王朝——正倉院寶物的源流」特展,展出館內的收藏。其中的玻璃圓碗、八曲長杯、胡瓶等文物,皆可以在正倉院找到對應的物品,中國境內也發現了許多類似的文物。雖然中國、日本的文物不見得是從中亞地區所傳入,也有可能是當地的仿製,但相似的造型與技術,都能看出當時絲綢之路上,西域文明所帶來的深刻影響。
天理參考館收藏的薩珊王朝玻璃碗。(攝影/李孟學)
天理參考館的玻璃碗說明。(攝影/李孟學)
今年度第70回正倉院展,館方以「玳瑁螺鈿八角箱」以及「平螺鈿背八角鏡」為主打,兩件文物皆是工藝精湛、無比華麗。八角箱以玳瑁殼為底,挖嵌珠光貝所製作的花鳥圖案,中央花朵的花芯甚至放入紅色琥珀,整個箱子光澤閃耀,在燈光的照射下極為富麗堂皇。而同時展出的八角鏡不遑多讓,鏡背全布滿螺鈿與琥珀,排列出繁密的花鳥圖案,空隙中還填滿土耳其石的碎片,整體五彩斑斕、目不暇給。此兩件文物應該都是唐朝舶來品,或可以藉此遙想當時繁華盛世的氣象。
天理參考館收藏的薩珊王朝八曲盤。(攝影/李孟學)
此外,本次展覽亦強調了當時日本與新羅之間的關係。位於朝鮮半島的新羅王朝,原本與百濟、高句麗鼎足而峙,但在7世紀中葉消滅了百濟與高句麗,成為朝鮮半島上的主要政治勢力。跟日本比起來,新羅受到唐朝影響更為深厚,並且有發達的佛教文化,因此也成為日本接受外來文化的重要媒介。此次展示的許多文物,比如金銅碗、羊毛布、古琴、油燈剪等,都是當時從新羅舶來的物品,留存至今。當時的日本雖然是文化後進國,但拜這些保存千年的古代文物,使我們也可以從中一窺當時文化交流的樣貌,也看出文化的多元性。無論是當時唐朝的長安、新羅的慶州、還是日本的奈良,千年以前的文化傳遞,迄今仍讓現代人目眩神迷。這或許也是正倉院展何以能夠年年展出,仍深受日本人喜愛的原因。
正倉院展海報。(攝影/李孟學)
第70回正倉院展
展期|2018.10.27-11.12
地點|奈良國立博物館
展期|2018.10.27-11.12
地點|奈良國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