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4年節嘉義走春:故宮南院龍年獻上新春三大展覽

2024年節嘉義走春:故宮南院龍年獻上新春三大展覽

2024 Lunar New Year in Chiayi: Southern Branch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o Present Three Major Exhibitions to Celebrate Year of the Dragon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今日(2/6)推出三大展。春節連假期間不打烊,邀請民眾到南院走春,一起橫跨覽月橋增添龍氣!逛三大展覽迎接新年吉慶氛圍,享受知性尋龍的樂趣。

新春龍年好運到!嘉義走春必訪首站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下簡稱故宮南院),今日(2/6)推出「人氣國寶─道」、「翰墨空間─情為何物,一往而深」和「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三展。春節連假期間(02.08–02.14)天天不打烊,邀請民眾到南院走春,一起橫跨覽月橋增添龍氣!全長80公尺的橋身,宛如化身一條巨龍行雲流水地盤旋於湖面上,從北側入口穿越龍身來到正館,逛三大展覽迎接新年吉慶氛圍,享受知性尋龍的樂趣。

跨越人工湖景觀橋「覽月橋」,宛如化身一條巨龍行雲流水地盤旋於湖面上。(攝影/朱佑霖)
跨越人工湖景觀橋「覽月橋」,全長80公尺。(攝影/朱佑霖)

推薦故宮南院尋龍路線:從正館三樓入場,來到「人氣國寶展」尋找南宋《劍龍葵花鏡》、「亞洲織品展」欣賞明代《龍紋圓補》;下到一樓忽見神龍現身,龍的威猛氣勢和呼風喚雨的能力,在「神獸現形展」《宋人繪霖雨圖》中展現無遺,同場還有明代《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剔紅雲龍紋長方匣》等祥瑞盡出,件件精采討喜。

《宋人繪霖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左)《剔紅雲龍紋長方匣》、(右)《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攝影/朱佑霖)

第一站「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特展

神獸現形特展,匯聚各類和動物主題相關的書畫、器物、經典、織品與建築構件,從「長相、地位、特殊能力及出沒地點」等多樣視角,探訪古代神獸豐富的樣貌與傳奇故事。此展設計以親子觀眾為目標,展場以鮮豔配色及可愛插畫描繪各式各樣的神獸形象,並調整展櫃高度友善兒童觀展。為了吸引兒童入館,更每日限量發送不同等級的神獸卡牌,一共15種等待大家入館收集。

「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特展主視覺。(攝影/朱佑霖)

本次特展規劃四單元,經由「神獸長什麼樣子?」、「神獸是什麼地位?」、「神獸有什麼特殊能力?」、「神獸出現在哪裡?」等四個提問,帶領觀眾一同探索神獸的外觀、身分、功能,以及在那裡能找到神獸?將這些只出現在傳說或是記錄中的奇幻生物,如龍、鳳、麒麟、獅子、猴王、仙鶴、白象等神話生物,透過藝術家想像具體成象,成為今日所見一件件驚奇又各具特色的作品。

「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展場一隅。(攝影/朱佑霖)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本次展覽也將龍子化身的祥瑞與傳說一一介紹給觀眾。例如同一展櫃內的文物《鰲魚花插》、《青花鯉魚躍龍門折沿盤》和《魁星點斗盆景》,表現了傳統文獻中鯉魚躍龍門的故事,鯉魚躍到龍門的過程中變成龍首魚身的神奇生物,又被稱「鰲(音同熬)龍」是龍九子之一。在《魁星點斗盆景》中以珍貴的紅色珊瑚雕出魁星形象,立在鰲魚頭上,延伸出功成名就與獨占鰲頭的寓意,藉此祝福所有莘莘學子考場得意。

清 康熙《青花鯉躍龍門圖折沿盤》,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左)清代《魁星點斗盆景》,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為故宮典藏重要珊瑚盆景作品。(攝影/朱佑霖)

展覽最後單元「神獸出現在哪裡?」復刻北院故宮屋脊上裝飾的神獸,由高至低分別是「獬豸、天馬、獅子、鳳凰、天龍、仙人騎鳳」,具有守護與吉祥寓意,也藉此說明神獸至今仍出現在你我生活之中。

「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特展,復刻北院故宮屋脊上裝飾的神獸「獬豸、天馬、獅子、鳳凰、天龍、仙人騎鳳」。(攝影/朱佑霖)

第二站「人氣國寶—道」主題展

農曆年走春到寺廟參拜,是多數臺灣人年節重要行程之一。「人氣國寶展」此次以「道」為題,展現道家神話中的神仙形象,以及道家哲思的智慧。在器物方面展出仙山飄渺的意境博山爐、道家辟邪法器之一銅鏡,以及吉祥的竹雕八仙等,透過帶有靈氣仙意的香爐和銅鏡背面別具意義的紋飾,訴說「東王母」和「西王公」的故事;至於民間熟知,各有持物的八仙造像,則呈現神仙信仰中豁然開朗、清閒自在的態度。

南朝至初唐《博山爐》,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博山爐是一種薰香的容器,流行於漢朝及魏晉。(攝影/朱佑霖)

書畫方面,選展17世紀八大山人朱耷和石濤兩位名家作品,希望藉由石濤抄寫的《道德經》、《自寫種松圖小照》和八大山人筆下的山水意境,與觀眾分享古代大師如何將個人對自然宇宙的體悟,轉化成筆墨創作的歷程。

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攝影/朱佑霖)

此外,現場展出重量級的人氣國寶商代晚期《嬰祖丁鼎》,此鼎高達85公分,總重94.65公斤,是故宮收藏最大又最重的一件青銅器。在清代,此器陳設於皇帝辦公的養心殿入口,可見此物在當時深受皇家重視與喜愛。

商代晚期《嬰祖丁鼎》,此鼎高達85公分,總重94.65公斤,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最大又最重的一件青銅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攝影/朱佑霖)

第三站「翰墨空間—情為何物」主題展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為每三個月換展一次的書畫常設展廳,本次展覽主題以「情」字做為發想,是傳統文物展中少見試圖以藝術家生命情感切入策展論述的展覽。策展人通過展出的26組件書畫與織品,梳理出日常可見的九種情感。以「有情」角度,重新審視「人神、君臣、親子、夫婦、兄弟、朋友、師生、寵物之情」等關係之外,也期盼以天地有「情」,成為觀眾在面對疫情及種種變局時,鼓舞自身重新出發的一股能量。

「翰墨空間—情為何物」主題展一隅。(攝影/朱佑霖)

本次選件首次於翰墨空間展出國寶作品,也是唐玄宗僅存的傳世墨蹟《鶺鴒頌》。鶺鴒貌似麻雀,但翼尾較長,且黑白色相間。鶺鴒鳥性習於「飛鳴行搖」間,彼此聯繫照應,故《詩經》以其為兄弟友愛的象徵。開元九年(721),玄宗見鶺鴒千隻翔集於宮殿上,遂召人撰文並親自書成此卷。

唐玄宗僅存的傳世墨蹟《鶺鴒頌》,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攝影/朱佑霖)

另一方面,愛情作為亙古不變的母題,橫跨古今觸動人心,本次特別選展趙孟頫寫給中峰和尚的兩封書信,讓人從中一窺趙孟頫和管道昇傳為美談的愛情故事。趙孟頫(1254-1322)與管道昇(1262-1319)的結合,成就中國藝術史上完美的婚姻。延佑六年,管道昇病逝於南歸途中,給了趙孟頫相當大的打擊,在〈南還帖〉、〈醉夢帖〉、〈兩書帖〉中,向中峰明本(1263-1323)禪師慟述妻子過世後的悲緒。其中一封以痛失「左右手」流露對妻子逝世的傷悼;另一封則陳述兩人有幸結為30年夫婦的因緣,通過文字,可以感受存在兩人之間堅定不移的情意。展覽檔期適逢初五為西洋情人節(2/14),是「情」的相聚,也是應景的祝福。

元 趙孟頫《致中峰和尚尺牘》,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攝影/朱佑霖)

年假期間(2月8日至2月14日)故宮南院不打烊,並精心規劃各種表演藝術及手作課程,憑票還可免費兌換龍年小提燈。更多詳細資訊,請至故宮南院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2024年 龍年小提燈。(攝影/朱佑霖)

延伸閱讀|回顧2023/展望2024:國立故宮博物院官宣新年度計畫及亮點展覽
延伸閱讀|蛟龍騰天:京都國立博物館「龍年生肖」專題展
延伸閱讀|異文化視野下的龍:費城藝術博物館「神話生物:中國和世界的幻獸」特展

ARTouch編輯部( 167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