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 現正推出的「日本漫畫展」(The Citi exhibition Manga マンガ),是迄今海外最大規模的主題展 。其細膩探討漫畫藝術作為特殊創作類型如何在日本深根茁壯,並於世界發揚光大進而造成深遠的流行文化現象。在策展人妮可.考里奇.羅斯曼尼爾 (Nicole Coolidge Rousmaniere) 和松葉涼子(Matsuba Ryoko)的策劃下,本展陳列超過50位漫畫家、70種圖冊及162件名品佳作。
手塚治虫(Osamu Tezuka)《大都會》,1949。手塚治虫(1928-1989)為日本的「漫畫之神」,被視為現代漫畫的發明者。(©手塚製作株式會社,大英博物館提供)
從19世紀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的《北齋漫畫》到全球轟動的《精靈寶可夢》,館方期待藉此能讓觀眾理解日本漫畫的發展歷程,不但學習漫畫專屬的視覺語彙和形式內容,更進一步知曉漫畫對於現今社會群體的影響及作用。
展場中虛擬漫畫書店,攝影/J. Fernandes。(©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館提供)
觀眾跟著兔子走:日本漫畫的奇幻旅程
當觀眾進入主展場前,首先會在門口接觸一個小型陳列,展示眾所皆知的英國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藉由併置原作者路易斯.卡羅 (Lewis Carroll) 的初稿和多位日籍漫畫家的創作,如CLAMP、大友克洋(Otomo Katsuhiro)和星野之宣(Hoshino Yukinobu) ,聯繫起英、日兩地的藝文交流渠道。
星野之宣(Hoshino Yukinobu) 《愛麗絲》,1988。 (© 星野之宣/小學館,大英博物館提供)
此舉不僅讓本地民眾感到熟悉,也能以這個親切主題帶領他們順利進入日本漫畫的嶄新境界。這個展示旨在呈現一個舉世知名的童話故事,是如何透過漫畫形式而被重繪表現,並彰顯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創意靈感。除此之外,由漫畫家河野史代(Kouno Fumiyo)創作一隻名叫「Mimi-chan」的白兔,也會同時陪伴觀眾暢遊全場,成為最佳指引解說員。
漫畫藝術
為了讓觀眾熟悉漫畫創作的獨特形式與發行流通,策展團隊首先在第一展區內,分別從文字閱讀、圖畫描繪和流程製作三方面,向大眾解說箇中奧妙和訣竅細節。展覽中以河野史代的圖繪著作《漫符圖譜》為例,來當做導讀入門工具書。這是第一本詳盡收集、分類並加以解說何謂「漫符」(manpu)的書籍。
河野史代(Fumiyo Kouno)《漫符圖譜》,2018。( © 河野史代/朝日新聞社,大英博物館提供)
另外,透過對漫畫家,包括赤塚不二夫(Akatsuka Fujio) 、齊藤隆夫(Saito Takao)和東村明子(Higashimura Akiko)等人的採訪錄影、精選原畫 (genga) 和漫畫稿本的展示陳列,本區旨在透露繪製漫畫時的構思階段與創作過程。除了聚焦創作者本身及作品外,在商務業界中擔任關鍵推動角色的重要出版商與編輯群,例如白泉社的鳥嶋和彥(Torishima Kazuhiko)、講談社的吉羽治(Yoshiba Osamu)、小學館的中熊一郎(Nakaguma Ichiro)以及集英社的鈴木晴彥(Suzuki Haruhiko),其專訪影片也都在本區當中公開播放。
赤塚不二夫(Akatsuka Fujio)《鰻犬的終期》,1973。 (© 赤塚不二夫,大英博物館提供)
與古為徒
第二展區「與古為徒」則探詢日本漫畫中視覺敘事的藝術型態,研究其歷史根源 與現今實況 ,並關注20世紀初期的創作先鋒人物,例如北澤樂天(Kitazawa Rakuten)、岡本一平(Okamoto Ippei)與手塚治虫 。在本區的盡頭處,館方還設置一個展示書店與閱讀空間,透過虛擬式和數位化的雙重結合,觀眾得以盡情閱覽歷來風行的漫畫單行本 (tankobon) 與連載雜誌 ,還能自由下載電子版本。
日本漫畫之起源,可追溯至浮世繪師葛飾北齋。圖為葛飾北齋1833年作的《百物語之小幡小平次》。(©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館提供)
漫畫至今仍深受民眾歡迎,圖為2018年7月號《Flower》少女漫畫雜誌封面之萩尾望都《波族傳奇》。1972年開始連載的《波族傳奇》描繪永生不衰之少年故事,在日本少女漫畫史上具重要影響,曾被寶塚歌劇團改編演出。(© 小學館,大英博物館提供 )
此外,2011年受到大英博物館的委託,以創作《宗像教授異考錄》聞名的星野之宣,曾為之量身訂做《宗像教授之大英博物館大冒險》。漫畫中宗像教授彷彿如同日本的印第安那.瓊斯 (Indiana Jones),不但帶領讀者遊歷冒險犯難、解開歷史謎題,更提供許多文化知識。當年本書一出版,即受到世人好評,此次館方亦重新加以變化,讓觀眾享受到精采的數位體驗。本區另也重現位於東京神保町的高岡書店,作為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漫畫書店之一,其陪伴著無數讀者的成長時光。
星野之宣(Hoshino Yukinobu)《宗像教授之大英博物館大冒險》,2011。(© 星野之宣/小學館,大英博物館提供)
眾人漫畫
日本漫畫除了以千變萬化的風格筆法吸引大批讀者外,其廣泛涉獵的內容議題與故事情節,更是熱門話題十足而令人愛不釋手。策展人在此區以「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世界 (Seen and Unseen Worlds)」為標題,全方面涉獵日本漫畫中的各種敘事類型。前者包括體育、冒險、科幻、變身與情愛;後者則囊括信仰、神祇與恐怖。
野田智(Noda Satoru)《黃金神威》,2014年連載至今。「黃金神威(GOLDEN KAMUY)」是由英語(Golden)和愛奴語(Kamuy)組合的新詞彙,故事發生在日俄戰爭後,講述日兵杉元佐一和愛奴族少女阿席莉帕二人結伴冒險的掏金故事,2018年榮獲手塚治虫文化賞的漫畫大賞。(© 野田智/集英社,大英博物館提供)
在本區中被介紹出場的漫畫家與作品洋洋灑灑,例如體育類的千葉徹彌(Chiba Tetsuya)《小拳王》、高橋陽一(Takahashi Yoichi)《足球小將》與井上雄彥(Inoue Takehiko)《灌籃高手》;冒險類的野田智(Noda Satoru)《黃金神威》、岸本齊史(Kishimoto Masashi)《火影忍者》與尾田榮一郎(Oda Eiichiro)《海賊王》;科幻類的竹宮惠子(Takemiya Keiko)《奔向地球》與松本零士( Matsumoto Leiji)《銀河鐵道999》;變身類的武內直子(Takeuchi Naoko)《美少女戰士》與諫山創(Isayama Hajime)《進擊的巨人》;情愛類的田龜源五郎(Tagame Gengoroh)《弟之夫》 與萩尾望都《柳之木》;神話類的手塚治虫《佛陀》與中村光(Nakamura Hikaru)《聖哥傳》以及怪談類型的伊藤潤二(Ito Junji)《漩渦》與小西紀行(Konishi Noriyuki)《妖怪手錶》等。
田龜源五郎(Tagame Gengoroh)《弟之夫》,2014-17年連載。田龜源五郎自稱是「同志色情藝術家」(Gay erotic artist),創作多為大膽強烈的同性色情故事,觸碰禁斷性虐等話題。2014年出版的《弟之夫》,他一改原有風格,談論同志的家庭親情,圍繞單親爸爸彌一、女兒夏菜和其已故雙胞胎弟弟的丈夫麥克,三人從陌生到熟悉的故事,榮獲美國漫畫界的奧斯卡威爾.艾斯納獎。(© 田龜源五郎,大英博物館提供)
漫畫威力
日本漫畫業能夠蓬勃發展,不僅立基於眾多創作人士的辛勤耕耘與出版公司的積極推動,在民間社會中也醞釀著不少的支援動力。本區主題即是把對漫畫作品的關注,轉移至其他領域,譬如粉絲俱樂部、草根漫畫群以及同人誌文化。尤其近年來受到大眾流行藝文活動的影響,動漫同人展 (Comiket,Comic Market的簡稱) 與扮裝會 (Cosplay) 迅速在全球崛起,這股新興潮流的發展也是本區亟欲探討的議題之一,涉及作品包括高橋陽一《足球小將》和青山剛昌(Aoyama Gosho)《名偵探柯南》。此外在文博機構方面,館方在本區中則回顧自身的漫畫收藏史,其作品年代從17世紀延續至當代新作,現藏約有14,300 張版畫、3,100本插畫圖冊與400件寫真集錦,反映館藏品的豐富面貌。而就教育推廣與資產維護層面而言,本區也介紹正在進行中的「原畫計畫」(Genga Project),其是由漫畫家暨大學教授竹宮惠子規劃,該項目與京都精華大學國際漫畫研究中心合作,旨在幫助保存和公開展示各種精美且易於褪色的漫畫手稿。
高橋陽一(Takahashi Yoichi)《足球小將》,1981-1988年連載。(© 高橋陽一/集英社,大英博物館提供)
線條力量
為了展示漫畫生動的線條力量,策展團隊特地在賽斯伯里展廳 (Sainsbury Exhibition Gallery) 的兩側長型牆面上,陳列日本近代至當代漫畫家的巨幅原創作品,當中包括河鍋曉齋(Kawanabe Kyōsai)《新富座妖怪引幕》、鳥山明(Toriyama Akira)《七龍珠》、荒木飛呂彥(Araki Hirohiko)《JoJo的奇妙冒險》與東村明子《海月姬》 等。當中河鍋曉齋的水墨設色長卷,篇幅超過17公尺,堪稱是本區的明星焦點。河鍋曉齋活躍於日本幕末至明治時期,畫風極具個人風格,專擅神祇鬼怪主題,其特例奇想的美學品味,被譽為是末代妖怪浮世繪師。此幅巨作現藏早稻田大學坪內博士演劇博物館,製作於1880年間,是為當時的進富映畫劇場所作之引幕。畫面上各式妖怪包羅萬象,畫家以其睿智的構圖手法與揮灑自如的筆墨,快速完成整幅畫作,可說是現代漫畫風格的前身範例。
展場陳列河鍋曉齋(Kawanabe Kyōsai)1880年作《新富座妖怪引幕》。(© 早稻田大學坪內博士演劇博物館,攝影/J. Fernandes。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館提供)
東村明子(Higashimura Akiko)《海月姫》,2008-2017年連載。 (© 東村明子/講談社,大英博物館提供)
漫畫無限
本展最後部分則討論日本漫畫不斷擴大界線疆域的現在進行式,包括前衛表述、跨媒體運用、電動遊戲與國際傳播和文化影響力 。例如當代藝術家赤塚理惠子(Akatsuka Rieko)在本區中利用裝置作品,來回憶作為漫畫大師父親——赤塚不二夫對她個人創作的意義影響。此外近年來風行全球的寶可夢旋風,不但已在動漫界奠定超高人氣,更逐漸擴展至電玩和影視領域,成功建立起跨媒體製作的系列產品,證明日本漫畫無遠弗屆的吸引魅力。
展場第六主題區,攝影/J. Fernandes。(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館提供)
《旅情浪漫系列‧京都》,2013至2016年刊載。( © 京都市交通局,大英博物館提供。)
最後,配合此次展覽的盛大開幕,館方亦出版精美圖錄。書中不但同步反應展廳裡的主題架構,更增添數篇學術專論與人物採訪,加強展覽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當流行漫畫進入文化聖殿中,今夏英倫的熱門大展莫過於此!
日本漫畫展
展期:2019.05.28-08.26
地點:大英博物館
地址:Great Russell St, Bloomsbury, London WC1B 3DG
林逸欣( 7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