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舉辦「史博68,璀璨永續」記者聯誼會,提出規劃及願景簡報。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梁永斐正式任職二個月,今就:治館理念、本館整建及開館進度、本館各樓層規劃、開館常設展及「生生不息──史博建築呢喃展」規劃、未來願景五大單元進行報告。
備受矚目的史博館整建工程案進度,於會中公開報告。史博館開館為梁永斐首要任務,甫一開場即展現魄力,重申強調「秉持一顆心,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戰士只有全力以赴,達成上面交付的任務。」史博館成立於1955年,為臺灣第一所公共博物館,對國家文物典藏、展覽教育與研究詮釋影響深遠,然自2018年7月2日起閉館,進行整建工程,原期待三年後華麗轉身,但遭疫情等因素延宕。史博館力拚明年開館,迎接新格局,梁永斐接下重責大任,陳述整建工程面臨的難處。因疫情影響到出工及物料,缺工缺料,工程款經費上漲,再加上文資審議的程序,這些面向都是後續政府需要去關照的。在維護品質、克服困難後,目前進度為:「一、第一期為土建及機電工程於2022年8月16日申報竣工,預計2022年10月底完成驗收。二、第二期室內裝修及景觀工程2022年9月1日上網招標,預計2022年10月底開工。三、2023年12月重新開館。」預計可將在明(2023)年10月份試營運,於館慶12月4日正式開館。
整建前後,最大的改變為展場空間的增加,將增加261.77坪。樓層規劃中較明顯的有:B1的會議廳改為兒童親子空間;2樓的特展空間、微型咖啡廳、行政辦公室全數整併為國家畫廊特展空間;3樓的常設展空間、行政辦公室整併為常設展空間;4樓的特展空間、微型咖啡廳改為環景餐廳;5樓的典藏庫房改為特展空間。原先的行政辦公室空間現規劃移至文化部南海工作坊(南海路20號九樓)。
3樓的開館常設展,以「在這裡,與歷史相遇」為策展理念,以「生活即是歷史」的核心概念出發,由常民之視角看歷史,透過「藝術美感(書畫雕塑精選)」、「精神信仰(宗教文物相關典藏)」、「生活工藝(科技與生活,食衣住行相關典藏)」、「貿易交流(館藏貨幣等相關典藏)」四大面向呈現,取代傳統以時間軸或地域性的框架,展示手法則強調虛實整合原則,以實體文物為主,科技藝術為輔,兼具可親性與可學性,讓觀眾更易親近歷史。梁永斐說明展品選件是「精銳盡出」!
5樓規劃的「生生不息─史博建築呢喃展」,則是透過這次的整建,讓建築自己說這近百年來的建築特色與歷史風華。聚焦在史博館的建築演變與建築構件,包含日治時期舊商品陳列館遺構,戰後文化復興的華夏宮室元素,以及當代建築之揉合。史博館的紅牆綠瓦一直是公眾的集體印象,新館舍亦將延續傳承,梁永斐表示新館舍包含前棟、主棟及東、西側捲棚的瓦片總計有7萬8570片,其中6753片大約8.5%是採取原館舍舊瓦片的再利用、仿舊瓦燒製占4%、日本進口琉璃瓦則占87.5%,為歷史文物現地見證的活化應用,也象徵著新與舊的傳承及融合,寓意深遠。
史博館未來將有兩大亮點,可拭目以待:「一、將典藏、行政等空間外移,擴大服務面積並提升公共服務空間品質,提供完善參觀環境,創造全新的博物館品牌形象。二、拆除原有圍籬,延伸串連都市開放空間,打破與民眾的藩籬,營造現代的、友善的、親切的、開放的博物館氛圍。」
「拚史,拚活,拚開館!」梁永斐喊出口號,擘畫願景,活化歷史,力拚開館!期與史博館同仁齊心協力,以榮譽、責任打造「史博68,璀璨永續」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