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歷經九個月的休眠,北美館終重啟大門:分階段樓層.開放新價值

歷經九個月的休眠,北美館終重啟大門:分階段樓層.開放新價值

北美館今日「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記者會正式公布,自7月21日起開館行動將從大廳至地下樓的免票區開始,美術館將分階段、分樓層邀請觀眾重返台北市最重要的文化場域。
開放南進門.向都市敞開的溝通姿態
北美館館長林平於重新開館記者會表示,這個開館時刻是重新定位美術館的契機,她特別開宗明義強調對於館博經營的重要概念:「博物館必須做為一個氣脈相通的有機體。」而從硬體面來談美術館硬體自高而潘建築師設計至今,已歷經35年的歷史,是時候重新認識這個館的場館結構,如北美館以開窗的方式作為結構,建築體的隆重,以及它歷年來有機成長的過程等,美術館的兒藝中心以「建築的70%」教育計畫,來談一座場館的意義,建築僅佔了70%,其他的30%要靠藝術家和美術館館員來成就。
美術館除透過空調系統的更新,讓美術場館在溫濕度、空間建築、展示美學的層次上有所更新,對於民眾重新開放的姿態,林平也宣布會將美術館的南進門重新納入管理,過去北美館只開放北門,未來將開放南門,讓美術館不只緊鄰王大閎故居、更面向整個花博園區,做為一個向都市敞開明顯、溝通的開放姿態。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階段性開館的意義
林平也強調目前從大廳至地下樓的免票區的開館序曲,目的是先面向台北市民,而11月的「台北雙年展」則是階段性開館的終章,從目前對市民的邀請,到11月對於國際性藝術社群的邀請。
未來階段性開館後的二樓展區,仍是北美館的歷史區,處理大部分美術館的典藏展,充分表現美術館的研究實力,未來也將規畫重量級前輩藝術家的文獻展,北美館也是目前台灣美術館中僅有並成立文獻中心的機構,現下正密集在美術館內部運作,適當時機將正式開放使用。
林平也透露,三樓場館未來預計展出超現實藝術大師的規劃展示,但不會以熟悉的繪畫方式展出,在這個展覽的處理上,也揭示從明年開始,美術館將有一系列與全球機構合作的國際展,美術館將拋開用套裝巡迴展示的方式,強調在地重新生產與詮釋,協調出國外單位和北美館重新合作的計畫方式。
「建築的70%」於展場打造親子互動色彩的實驗空間。(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開館,北美館有何不同?
林平也表達在北美館休館後,不斷被詢問「北美館會完全不同嗎?」,或是告訴她如果分階段、分樓層開館,沒有亮眼的國際大展,開館不會獲得到好評。但林平認為「分階段開館和我治理上有機體的理念是呼應的,開館不是要英雄式的亮點,這不是我真正在意的,我真正在意的,是美術館未來的持續性、永續性和逐步展開和擴散的意義。」她回憶這長達九個月的休館,是台灣文化博物館建築歷史上最完整最巨大的一次。「這和文化建築的歷史有關,台灣的美術館都即將重新面臨更新、升級的階段,在空調改善計畫進行到現下,美術館希望觀眾早點回來,並趕快展開互動的關係,並透過階段性開館,讓民眾體會每個階段重新開放的場域價值。」
而文化局鍾永豐局長,也出席表達對於北美館重新開館的重視,三年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來北美館視察,對於美術館典藏、空調問題正視與尊重專業,才有了這個能完整修繕硬體的時刻,「無論是美術、文化界對於北美館的期待,市府與文化局都接收到,會盡力投入資源,讓美術館在林平館長的帶領下,在未來營運上更上軌道,我們也正式邀請台北市民們一起重返美術館。」
大型動力機械裝置展「異星系」展出一景:李子勳,《迷宮劇場》,綜合媒材,400×400×400 cm,2002,彭北辰捐贈、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經九個月的休眠,北美館終重啟大門:分階段樓層.開放新價值
重返北美館.四大展出/計畫
「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重新開館的首波開展行動開放四大展出/計畫,包含大廳與廣場跨領域互動參與展覽「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展開人類、機器與自然世界的競合關係。兒童藝術教育中心推出「建築的70%」,以高而潘建築師設計的北美館作為建築文本,藉由各種遊戲裝置搭配文獻展出,一窺建築師的奇想與日常。地下樓層D展間,推出大型動力機械裝置展「異星系」,緣起鉅作捐贈並呈現藝術家李子勳的近期創作,觀見其機動作品中被細節架構的奇幻世界。E、F展間呈現主題策展「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審視書的多重觀點,展開一場藝術與書的思辨對話。
明天一早,北美館將於9時30分準時開門,並在7月21日至29日間舉行「開館週」,宣告北美館又將重新返回市民文化活動的日常中。
發條鼻子,《weee》作品局部。(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張致中,《Gevær (來福槍Rifle)》(局部),紙、賽璐璐片、皮革、金屬、實物投影機,尺寸依展場空間而定,2018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台北市立美術館「開館週」展覽資訊
建築的70%
展期|2018.07.21-10.14
地點|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
展期|2018.07.21-10.14
地點|展覽室E、F
異星系
展期|2018.07.21-10.14
地點|展覽室D
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發條鼻子《weee》/2018.07.21-10.07
大廳施懿珊《人格的資本演繹》/2018.08.11-10.07/1A、1B廊道
陳慧嶠《預許之地》/2018.09.29-12.02/廣場
「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記者會嘉賓合影。(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自去年起進行長達約九個月的館舍修繕工作,一般民眾休憩使用的展示功能暫停,然北美館今日「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記者會正式公布,自明日(7月21日)起開館行動將從大廳至地下樓的免票區開始,美術館將分階段、分樓層邀請觀眾重返台北市最重要的文化場域。
台北市立美術館歷經九個月的閉館,將於明日(7月21日)9時30分準時開門。(攝影/張玉音)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