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關渡美術館「潛思維・逍遙遊─張光賓的學行記痕」

關渡美術館「潛思維・逍遙遊─張光賓的學行記痕」

張光賓1915年生於四川,於今年5月19日辭世,享嵩壽102歲。在研究上,精通元代畫史,被譽為「元代書畫活字典…
張光賓1915年生於四川,於今年5月19日辭世,享嵩壽102歲。在研究上,精通元代畫史,被譽為「元代書畫活字典」;在藝術創作上,91歲後創「焦墨排點皴」,進一步觸及山水內在的主體性,獨創嶄新的水墨繪畫視野;在教學推廣上,直指千百年來隸書轉變為草書的核心,撰編成24條〈草書結字口訣〉,以利草書的識讀書寫。並多次捐贈各書法文化團體,15年間多次捐贈北藝大美術系,累計共新台幣1000萬元以獎掖後學,除在百歲前傾盡所有悉皆捐輸,作為故宮書畫研究贊助基金,身後亦將寓廬產權捐託故宮全權運用。
張光賓以原子筆或毛筆速寫的小卡牆,神思飛揚,逸筆生輝,引不少觀眾細觀拍照。
9月30日至12月11日於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舉辦「潛思維・逍遙遊─張光賓的學行記痕」,該展由中華文化總會及台北藝術大學合辦,集趙宇脩、陳永賢、杜三鑫、洪致美四位策展人,展出張光賓逾半世紀的研究手稿、學思歷程、創作片羽與教學影響,縱覽其在研究、創作、教學與推廣四大領域,潛思維、遊於藝的歷程,及「盡其在我任自然」的創作態度。有別於一般的展覽,透過學思生活的立體呈現,使觀眾更能親近地去認識張光賓,去理解典範的生成。展中,張光賓任職故宮時期以原子筆或毛筆速寫的小卡牆,格外引人駐足,趙宇脩說明:「他到故宮後,在勤奮的研究工作之餘,找到任何機會就是畫畫寫字,其一生對藝術的熱情和毅力,從未是為了名望和利益,而是浸淫藝術本身時的快樂。」「這類寫生小卡,看似一般潦草速寫,諦觀則不然,一般速寫以掠取外在顯相的形影位置為主,張光賓的速寫卻是從內在天地生發叢線。」
張光賓2006年〈丙戌焦墨山水〉條軸(各182×60公分),與旁側年表牆。
張光賓《元四大家》及年表等研究之親筆校正手稿,於其辭世後由家屬捐贈予關渡美術館典藏,該館並將為這批史料手稿成立數位典藏專區,以供元代書畫研究及推廣。文化總會同時將進行〈草書口訣〉數位化,並製作動畫影片置於「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積極推動當代草書書寫及漢字美感的認知。透過展覽與推廣,以茲向這位無私無我、敦樸雍穆的長者致敬。
「今為農曆十月二十八日,是我三十七歲生辰,年來東奔西跑,家人父兄都仍在大陸,自己雖家小留台,而生活辛苦負擔日重,最近一年身心折磨太甚,本身學習亦工作與生活環境不宜逐漸疏遠,心志雖堅而環境迫人,前途如何實難預期。」
趙宇脩在整理張光賓資料時,於其1935年日記中閱讀到此段話。時張光賓任軍職,即便面對生活的困頓艱辛,但對藝術學習仍無法忘懷,這或許正可解釋張光賓日後於藝術研究與創作的成就高度所為何來。
張光賓起居室書畫文物布置。2005年91歲所書「麗山寓廬」、1993年三件書法作品、1980年席德進為張光賓畫像、及其所用筆墨印。
藍玉琦( 25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