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奈良美智特展關渡開幕,小而美的生涯回顧奏響最強音

奈良美智特展關渡開幕,小而美的生涯回顧奏響最強音

Yoshitomo Nara Exhibition Opens in KdMoFA, the Small but Refined Retrospective Sparks Strong Resonance

奈良美智的臺灣首度個展於今11日在關渡美術館開幕。由文化總會力邀促成主辦的這次特展,於日本311大地震10週年之際推出,呼應此次奈良美智欣然應邀,也是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將此次特展納入臺日友好系列活動的重要原因:對臺灣當年賑災善舉的感恩。
奈良美智特展一景。(© YOSHITOMO NARA,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作為國際藝術界與藝術市場最為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之一,奈良美智的臺灣首度個展於今(11)日在關渡美術館開幕。由文化總會力邀促成主辦的這次特展,於日本311大地震10週年之際推出,呼應此次奈良美智欣然應邀,也是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將此次特展納入臺日友好系列活動的重要原因:對臺灣當年賑災善舉的感恩。

此次展覽展出橫跨奈良美智幾乎整個創作生涯的53件作品,藝術本人親臨臺灣的耐心佈展,讓這一小而美的回顧特展在整體規劃與細節處皆顯細緻。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去年曾在東京森美術館首度亮相、此次首度在海外展出的新作《月光小姐》(Miss Moonlight);同時,奈良美智為與這幅最新畫作搭配而醞釀數月,此次特意為臺灣而創作的同等尺幅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Hazy Humid Day)也在臺灣全球首展。

奈良美智特展一景。(© YOSHITOMO NARA,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雖然奈良美智本人在親自來臺佈展後便匆匆前往下一站美國,未能親臨開幕現場,但仍在緊湊的佈展之餘錄製感言影片。而包括總統蔡英文、文總副會長江春男、文總副會長鄭麗君、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Hiroyasu Izumi)、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關渡美術館館長黃建宏、力晶集團總裁黃崇仁等諸多貴賓悉數出席開幕記者會。蔡英文於致辭中親切回憶前幾日與藝術家的溫暖早餐會面,也特別對臺日走過災後歲月、在挑戰中互相扶持的可貴友誼表達感念與期待。

奈良美智特展開幕剪綵,左起力晶集團總裁黃崇仁、總統蔡英文、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臺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展場動線簡潔,分為兩部分。一邊是奈良美智近年來的最新創作,除最為醒目的兩件大幅女孩肖像外,更有尺幅較小、但力度不減的紙上作品,其中包括其在各種隨手可得的紙張上創作、頗具代表性的「看板繪畫」系列,以及新近創作的素描系列。前者以簡潔線條與圖文互融的畫面,交織著奈良美智延續自青年時期的搖滾精神與災後生活所凝結淬煉而出的生命智慧;後者則以油彩或壓克力般的筆觸創作,甚至可見全側面像這樣的新表現形式。

奈良美智特展一景。(© YOSHITOMO NARA,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另一邊展場,則以時間軸串起從1984年至今的一系列小作,側面觀看一位藝術家的養成過程,2001年奈良美智結束十餘年旅歐生涯回國後、其標誌性的大眼女孩肖像逐漸風格成熟過程也一目了然。而奈良美智以2001年同名裝置作品再製作的《生命之泉》(Fountain of Life)位於動線中心位置,這間單色雕塑是奈良美智自德國回到日本後、與橫濱美術館首展時創作的作品,當時的展題「我不介意,如果你忘了我」即表現出藝術家與自己的童年對話的自我探索之意,迄今仍在延續。

奈良美智特展一景。(© YOSHITOMO NARA,圖片來源:文化總會)

奈良美智將《月光小姐》視為總結其畢生創作的巔峰之作——對於那些早就對其畫筆下多變大眼的小女孩耳熟能詳的觀眾而言,這樣的沉澱之作表現為一位閉眼女孩的肖像,本就意味深長。細看之下,反覆堆疊的筆觸在乍看扁平的畫面中蘊藏了豐富深沉而卻淡然流淌的情感內涵,用奈良美智的話說,這是一件「從沒有任何冀望中、最期待誕生的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則宛若同一個靈魂的睜眼肖像,是奈良美智心懷臺灣、並展現最真實自我的又一件高峰之作,在他於臺灣感受到的南國氤氳空氣中,明亮閃爍的光在女孩的大眼內外、甚至畫面背景中流動,與《月光小姐》無論在氛圍格調、畫面主題上都形成輝映之態,是藝術家的漫長災後重生之旅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奈良美智特展將分別於7月和11月南下高雄市立美術館和臺南市美術館展出,奈良美智本人也表示會再度來臺佈展。


奈良美智特展
展期│2021.03.12-2021.06.20
地點│關渡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0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