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文化政策主張

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文化政策主張

為「今專欄」撰稿的此刻,距離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之日,已經不足30天。接續本刊11月號,我對馬英九政府「文化…
為「今專欄」撰稿的此刻,距離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之日,已經不足30天。接續本刊11月號,我對馬英九政府「文化背信」的評議,現在應該也是檢驗三位總統候選人文化政策的最佳時機。
儘管三位候選人已經在12月14日抽籤,確定各自的號次,一號的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和三號的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到目前為止卻沒有提供任何可供參考與評議的文化暨藝文政策。看來我們只能消極地推測,身為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其文化政策想必延續國民黨長期以來的執政軌跡。較令人悲觀的是,馬政府在位八年,「文化背信」已是事實,而朱立倫照目前看來,對於文化藝術議題的冷感與冷漠恐怕不遑多讓。尤其是,如果用他過去在桃園縣和新北市執政期間,曾經任用過的多位文化局長做為觀察指標,他似乎偏好選擇政治、新聞與傳播背景的官僚人選擔任,對於文化人才的重視度甚至不如馬英九。
毋庸置疑地,二號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是對文化政策著力最多,也較為深刻的一位。蔡英文針對文化政策所提的方針或願景,雖然沒有貼在民進黨官網上,卻可以透過網路搜尋,很快地在她為本次大選而設的「點亮台灣LIGHT UP TAIWAN」官網當中,找到〈厚植文化力,打造台灣文藝復興新時代〉這篇「2016總統大選蔡英文文化政策主張」。內容洋洋灑灑,長達8500字之多。顯見自2012年敗北以來,蔡英文持續有心地關注文化議題,對於台灣如何厚植文化力的課題已有明確見地。整體內容延續她2012年的口號基調,不但更為充實,也提出具體的設想與做法。
開宗明義,她確定地指出,期待「文化」能夠成為台灣開創新時代的關鍵動力。她希望推動「教育和文化雙軌並進的改革」,「解放人的創造力」,「培養具有豐富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公民。」
在「文化治理」的執行層面上,她希望「讓資源分配的權力下放,回歸專業治理,並引入參與式機制,建構藝術發展的支持體制」。「專業治理」這樣的文化政策目標,聽似吸引人,實際要如何突破現有僵化的官僚體制,恐怕還需要很大的努力,甚至不無落實的技術難題。尤其是,權力如何合理與合法地下放?「參與式機制」具體的概念與做法,乃至於可行性,則還待進一步說明與釐清。
就具體的做法而論,蔡英文所說的「文化專業治理」,明顯地寄望並仰賴於「行政法人化」這項工具。長遠看來,文藝專才確實唯有擺脫官僚體制的捆綁,尤其是現行僵化的公務人員制度,以及一昧防弊而畏於鬆綁的會計暨審計法規的箝制,才有可能真正讓創造力適得其所地解放與發揮。
亟需面對的還在於,政府如何在「行政法人化」施行的同時,確保各級文化藝術機構不淪於自生自滅的經濟窘境,甚至能夠未雨綢繆地扶植與獎勵贊助制度,創造鼓勵性的誘因,使民間豐沛的資源願意挹注於文化藝術的扶植之中,這是需要同步進行的。畢竟,政府財力有限,尤其台灣官方的經濟處境節節衰退,文化藝術機構很難單由官方一力提供充分的支援與照應。很可惜地,蔡英文目前所提的文化政策,雖然對「行政法人化」有所期待,卻還未能針對如何刺激並獎勵民間贊助的做法,提出任何具體的設想或規畫。
固然如此,蔡英文的〈厚植文化力〉專述還是十分用心地為台灣的文化政策把脈,亦積極提出對策。譬如,她希望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重新定位」,導正國民黨執政八年的錯誤,希望「改變現行產業別的部會分工」,「建立跨部會文化經濟平台。」藉由「文化經濟推動平臺」的建立,她期許「納入文化部、經濟部、交通部觀光局、內政部營建署與金管會等相關主管機關,由此機制即時商討跨部會分工,並每年提出文化經濟的短中長發展策略,做為發展相關產業政策的基石。」
不但如此,針對法規的層面,蔡英文也拋出願景,「政府應為藝術家『量身打造』合適的法規,並簡化流程、拆除枷鎖,以讓藝文組織及藝術文化蓬勃發展。」在態度上和看法上,這些都是正確的思考,也格外讓人期待。由此也可看出,她在過去的四年當中,確實全方位地嘗試深入問題核心,至少找到了專業人士為她指出了執政應當改革的方向。
綜合以上,蔡英文、朱立倫、宋楚瑜三人分別代表三黨,誰優誰劣的差距已經昭然若揭。若再比較何者最用心且致力於擘畫改革,恐怕勝出的也還是只有蔡英文。
王嘉驥( 1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