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厲蔚閣啟示錄: 朝向平衡市場、資源整合、多元彈性的畫廊新模式

厲蔚閣啟示錄: 朝向平衡市場、資源整合、多元彈性的畫廊新模式

LGDR’s Revelation: Towards a New Gallery Model with Balanced Market, Resource Integration, Diverse Versatility

前身為Lévy Gorvy、現已正式合併重組為LGDR的厲蔚閣,近兩年推動了一系列組織架構上的重大變革,在台灣,厲蔚閣也延攬了擁有多年台灣及國際畫廊業界經驗的姜毓芸為總監暨台灣區代表,強化其在亞洲的戰略部署。值此承先啟後之際,魏蔚與姜毓芸接受了我們的專訪,分享近年來對快速變化的國際藝術市場的觀察,以及厲蔚閣拓展之路上的策略與心得。

前身為Lévy Gorvy、現已正式合併重組為LGDR的厲蔚閣,近兩年推動了一系列組織架構上的重大變革:前佳士得亞洲區主席魏蔚(Rebecca Wei)於2020年秋加入成為畫廊的亞洲區合夥人兼主席,去年至今年Lévy Gorvy更聯合阿瑪莉亞.達揚(Amalia Dayan)與珍妮.格林伯格.羅哈廷(Jeanne Greenberg Rohatyn)各自在倫敦與紐約發展多年的畫廊資源,組成全新藝術企業厲蔚閣,悄然完成多元聯手的結構性變身。在台灣,厲蔚閣也延攬了擁有多年台灣及國際畫廊業界經驗的姜毓芸為總監暨台灣區代表,強化其在亞洲的戰略部署。值此承先啟後之際,魏蔚與姜毓芸接受了我們的專訪,分享近年來對快速變化的國際藝術市場的觀察,以及厲蔚閣拓展之路上的策略與心得。

從左至右:厲蔚閣聯合創始人阿瑪莉亞.達揚(Amalia Dayan)、多明尼克.李維(Dominique Lévy)、布賴特.格文(Brett Gorvy)及珍妮.格林伯格.羅哈廷(Jeanne Greenberg Rohatyn)。(攝影:Caroline Tompkins,厲蔚閣提供)

一、二級市場齊頭並進的平衡策略

據擁有豐富拍賣市場經驗的魏蔚以切身經驗觀察,亞洲的宏觀市場上,藝術收藏方面長期以二級市場為主導。香港藝術市場自幾十年前的起步期便由拍賣行所引領,直至約十年前大型藝博會所標誌的畫廊業開始發展起來,而國際畫廊的進駐更讓一級市場有了長足發展。就其個人而言,魏蔚持探索的心態從深耕多年的二級市場轉往一級市場,也因認同厲蔚閣以結合一、二級市場為核心的業務模式,而加入成為亞洲合夥人乃至如今的亞洲區聯合創始人。她認為隨著與以一級市場見長的紐約畫廊Salon 94(珍妮.格林伯格.羅哈廷為畫廊主)的強強聯手,未來的厲蔚閣會更具競爭力。

厲蔚閣亞洲區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魏蔚。(厲蔚閣提供)

魏蔚談及佔據亞洲市場主導地位的兩大藏家群,分別為以現代藝術作品和二級市場為主要偏好、且收藏實力雄厚的藏家,以及另一群隨近年來西方當代藝術在亞洲推廣力度加大、以及國際觀展經驗不斷累積之下形成的藏家群。前者包含許多台灣藏家,後者則不分東西方、以當代藝術為偏好,雖二者所觸及的藝術品價位有所不同,但這樣的藏家結構為畫廊同時帶來一、二級市場的機會。為此厲蔚閣逐步發展跨度更大、更加多元的展覽與推廣策略,探索藝術家與藏家這兩條軸線的平衡,而魏蔚也認為這一路線非常契合亞洲市場。

自魏蔚加入厲蔚閣以來,畫廊的香港空間已連續兩年開春推出「春華秋實」系列展,以時節更迭、色彩變幻為主軸,集結東西方現、當代美學風格鮮明的創作。(厲蔚閣提供)

這其中的多元性,同時體現在畫廊的經營內容與形式上。去年厲蔚閣為非裔美國當代藝術家米卡琳.托馬斯(Mickalene Thomas)舉辦紐約、倫敦、巴黎、香港的四城巡迴,以藝術家不同系列的作品組構一個跨越時空的完整敘事。自魏蔚加入厲蔚閣以來,畫廊的香港空間已連續兩年開春推出「春華秋實」系列展,以時節更迭、色彩變幻為主軸,集結東西方現、當代美學風格鮮明的創作,同時展現厲蔚閣在時代、風格、地域乃至一、二級市場上的跨度,相當具代表性。魏蔚特別指出在這次「春華秋實」展中已有包括胡瑪.芭芭(Huma Bhabha)、瑪麗蓮.敏特(Marilyn Minter)在內的Salon 94的藝術家,這代表著合併以來馬上可見的轉變。而Salon 94強健的策展力量,以及厲蔚閣在亞洲本就具備的大量機構客群,有望進一步彼此整合。魏蔚強調厲蔚閣將持續以藏家與藝術家二者為核心,一方面期待協助亞洲藏家建立有國際影響力的收藏體系,另一方面也為亞洲藝術家爭取更多的國際舞台,這都會隨著畫廊的資源整合而促成更多、更通暢的平台和管道。

「春華秋實」系列展展覽現場。(厲蔚閣提供)
這次「春華秋實」展中已有包括胡瑪.芭芭(Huma Bhabha)、瑪麗蓮.敏特(Marilyn Minter)在內的Salon 94的藝術家。(厲蔚閣提供)

姜毓芸在厲蔚閣更大幅度轉向兼顧兩個市場的這一時期加入,她表示已在台灣藏家對厲蔚閣了解的狀況中,看到團隊此前幾年在亞洲持續的努力確有成效。她介紹自己目前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便是將畫廊所代理的一級市場的國際藝術家、尤其是從Salon 94體系納入的藝術家推介給台灣藏家,協助畫廊新品牌推廣的過程中,也扮演某種藝術顧問角色,為藏家的收藏體系提出專業建議。她也以米卡琳.托馬斯為例,這樣在台灣藏家群中知名度尚不高的國際藝術家,將會透過厲蔚閣在多元經營的平衡策略,為不同背景的台灣藏家所認識。

厲蔚閣總監暨台灣區代表姜毓芸。(厲蔚閣提供)

近期市場趨勢縱觀

跳出厲蔚閣、針對更廣泛意義上的亞洲藝術市場,魏蔚認為過去一年並未有本質上的變化,但於兩方面有明顯的新氣象。一是亞洲藏家的市場活躍度有很大提升,在全球主要城市的拍場,面對夜拍中全球當代藝術、乃至在這一頂尖市場嶄露頭角的先鋒藝術家作品,都有亞洲藏家參與競標的身影,NFT這一新興市場的亞洲參與度與討論度也非常踴躍,可見疫情以來亞洲藏家對藏品的訴求也有所變化。

二者,愈來愈多藏家在未親眼見過作品的情況下透過遠程溝通,憑藉圖文影像資料、品項報告乃至多種虛擬手段的協助,進行藝術品的購藏,魏蔚甚至表示厲蔚閣香港今年以來的絕大部分銷售,都是透過這樣與傳統銷售模式截然不同的途徑達成的。從中明顯可見藏家決策的習慣也在改變,而各國際畫廊的遠程銷售能力也大幅提高,進一步影響到畫廊的銷售與工作模式。她也指出,這將對後疫情時代的藝術市場帶來深遠影響,藝術品銷售將更多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對於已建立良好口碑的畫廊和機構,未來可能會強者愈強,反之也可能導致一些中小型畫廊的消亡,產業結構會產生變化。與此同時,她也觀察到台灣藏家的風險承擔能力有所增強,但這也以與藍籌畫廊打交道作為前提。

去年厲蔚閣為非裔美國當代藝術家米卡琳.托馬斯(Mickalene Thomas)舉辦四城巡迴展。(厲蔚閣提供)
非裔美國當代藝術家米卡琳.托馬斯(Mickalene Thomas)展覽一隅。(厲蔚閣提供)

在這樣的變化下,魏蔚認為未來畫廊在規劃展覽的方式上會需要因地制宜,譬如若判斷某一地市場趨於成熟、開發新客源的可能性偏低,或是該地區藏家已習慣遠程作出購藏決策,可能就會削減該地實體展陳的投入。不過這樣的狀況並不適用於區域間差異較大的亞洲,尤其對於厲蔚閣這樣在亞洲尚處拓展期的畫廊而言,以香港一個據點覆蓋全亞洲不太可行,她認為仍有積極參與當地藝博會的必要性,因而在其2022年規畫中,便可見香港巴塞爾、台北當代、首爾Frieze以及上海的ART021、西岸等重要亞洲藝博會;與此同時,厲蔚閣也將持續參加瑞士巴塞爾及其剛剛宣佈進駐巴黎大皇宮的藝博會、倫敦Frieze等國際一線藝博會,但整體而言參與歐美藝博會的數量將會減少。

新形態畫廊營運模式的探索

近年來國際畫廊界逐步發展出資源整合、品牌拓展的趨勢,各自探索適宜的營運新模式。魏蔚強調厲蔚閣在這一方向上的探索,不會偏離以藝術家與藏家為中心、平衡一、二級市場的核心模式,兩年來的一系列改組,鞏固和發展出目前的合夥人制,五位合夥人的合作建立在對彼此專業的信任與尊重、以及平等的溝通交流之基礎上。亞洲區是厲蔚閣接下來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魏蔚作為亞洲聯合創始人,與國際團隊之間的溝通順暢,使得亞洲團隊在發展展覽與推廣計畫上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性,決策鏈短而高效。她表示自己在拓展亞洲藝術家合作、從文化與社會背景出發思考拓展亞洲社群等方面的判斷與策略也得到很大尊重,無論是「春華秋實」展中亞洲藝術家的比重,還是與香港藝術家劉建文(Michael Lau)將於今年夏天展開的合作,皆具代表性。同時,厲蔚閣篤定地將畫廊與美國藝術家喬爾.梅斯勒(Joel Mesler)首度合作的個展安排在香港,也是出於對其風格可令亞洲藏家產生共鳴的信心。

厲蔚閣與美國藝術家喬爾.梅斯勒(Joel Mesler)首度合作於香港空間呈現。(厲蔚閣提供)
美國藝術家喬爾.梅斯勒(Joel Mesler)於厲蔚閣香港空間展覽一景。(厲蔚閣提供)

對亞洲藏家的文化審美之熟稔,延續自魏蔚多年的拍賣市場經驗,而她也進一步對截然不同的新世代亞洲藏家有了深刻認識,她認為他們大多較為國際化、資訊與認知累積迅速,對西方藝術的鑒賞能力很強,甚至很多人在起步時便對自己的收藏體系有明確的想法,與此同時,不少人也更具理財投資觀念。就此,厲蔚閣也針對這一收藏群體帶來的趨勢,在團隊內部作出相應調整。除了以香港為中心的團隊之外,亦推進在亞洲其他重要地區的駐地深耕。近期除了延攬姜毓芸作為台灣總監外,原Salon 94的亞洲總監、常駐北京的馬遙也加入團隊,也是針對拓展年輕世代收藏群作出的舉措之一。

姜毓芸也強調,亞洲團隊隨著魏蔚的加入而具更大權重,可在亞洲區域內作出更好的平衡、串聯區域資源,譬如得以統籌不同地區參與藝博會的策略規畫。而在台灣,她也期待能逐步發展出更多的彈性與靈活度,如不局限於傳統的展覽空間,也如多樣性的跨界企畫,針對傳統形式的展覽,也有計劃以觀點、議題、文化主題為切入點,創造更具活力的畫廊形態。

國際畫廊積極探索新興營運形態以積極應對未來趨勢,除前述策略外,魏蔚也特別提及兩年來變幻莫測的疫情,讓畫廊逐步在整體規畫上兼顧靈活性,例如提前制定預警方案,也相應提高了畫廊經營的難度,她認為這其中所要求的技巧性與靈活度,也將是此刻開始的這一階段對畫廊產業帶來的巨大考驗,也從另一角度證明了,更能發揮在地自主性的合夥人制在未來畫廊發展形態中具備的優勢。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6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