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窺韓國藝術市場近況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窺韓國藝術市場近況

All Is Ready Except For The “opportunity” a Glimpse Into Korean Art Market's Recent Situation

西方的藝術專業媒體《Artprice.com》在最近兩年(2019~2020)的〈年度藝術市場報告〉則為東方藝術市場打了劑強心針。其中提及曾在20世紀由北美與西歐主導的藝術市場,在21世紀吹起了「東風」,令市場版圖產生大幅變動。中國也在2020年重回全球藝術品成交總額的冠軍寶座。除了藝術市場的生態界持續全球化,國家與人種、地域的界線逐漸消弭。而在藝術市場中,當代藝術作品的佔有率也持續上升,在2019年取得拍賣市場成交作品數最多的紀錄,使許多非洲、東南亞等非主流當代藝術家也藉此能夠嶄露頭角。這些現象也成為韓國藝術界憧憬的對象與目標。

變化:稅賦打擊與亞洲熱潮

韓國的藝術市場在2006、2007年間一度繁榮之後,在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的影響下直落谷底。其後由中堅畫廊持續打拼,使拍賣市場逐漸止跌回升,直到2018年韓國藝術品拍賣總額突破2,000億韓元(約1.7億美元)大關。但2019年起韓國政府開始對鉅額藝術品的讓渡利潤進行重點課稅後,便令拍賣市場的成交額大幅縮水28.7%。此外,公司企業對藝術領域的支援贊助普遍性減少造成的「藝術市場壓抑」現象,更直接反映在三星美術館(Leeum, Samsung Museum of Art)的長時間「開門休館」現象上。

不過西方的藝術專業媒體《Artprice.com》在最近兩年(2019~2020)的〈年度藝術市場報告〉則為東方藝術市場打了劑強心針。其中提及曾在20世紀由北美與西歐主導的藝術市場,在21世紀吹起了「東風」,令市場版圖產生大幅變動。中國也在2020年重回全球藝術品成交總額的冠軍寶座。除了藝術市場的生態界持續全球化,國家與人種、地域的界線逐漸消弭。而在藝術市場中,當代藝術作品的佔有率也持續上升,在2019年取得拍賣市場成交作品數最多的紀錄,使許多非洲、東南亞等非主流當代藝術家也藉此能夠嶄露頭角。這些現象也成為韓國藝術界憧憬的對象與目標。

三星美術館一隅。(©Wikipedia)

沉澱:肺炎疫情的直接衝擊

2020年正當全球藝術市場專注在「#BLM」(黑人性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等種族人權議題時,韓國藝術市場則直接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帶來的衝擊。韓國難以控制的疫情讓經濟發展陷入低迷,諸多藝術博覽會、雙年展亦直接停辦或延期,美術館隨著防疫措施閉館或限制人數等等。同年韓國線上藝術拍賣市場規模微幅成長2.6%,但仍不敵實體藝術拍賣市場規模銳減35.5%的打擊。

此負面影響在高價藝術品交易成績上更是可見一斑,2020年前十高價作品的總價規模自前一年的371億韓元(約3,226萬美元)直落至144億韓元(約1,252萬美元),平均價格亦自30億韓元(約261萬美元)減少為13億韓元(約113萬美元)。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在韓國交易總額最高價的仍然是李禹煥的作品(144件、121億韓元[約1,052萬美元]),其次則為草間彌生的作品(88件、85.5億韓元[約743萬美元])。

投資熱:X世代藏家與績優股藝術家

韓國《先驅商業》報(Korea Herald Business)分析了韓國兩大拍賣公司Seoul Auction及K-Auction在2020至2021年間實際交易顧客資訊,意外發現世代階層的板塊開始變動:20歲的千禧世代(2000至2010年生)之間流行起「不買皮包、買油畫」的奢侈品消費習慣轉變,而30至40歲的X世代(1970至1980年生)藏家數量增加許多,明顯主導著藝術市場。韓國藝術市場客群增加,並且改變既有不動產、股市甚至加密貨幣等投資習慣至藝術作品的主因,在於確保資產與享有稅賦優惠。這些X世代藏家最喜好的作品出自金煥基、李禹煥、朴栖甫、金昌烈等韓國知名藝術家之手─市場價格基本持續穩定成長,被視為可靠的「績優股」。

在目前韓國的稅制下,比起不動產(取得稅、財產稅、增值稅、讓渡所得稅)及股市(證券交易稅與金融投資所得稅),投資藝術品是相當吸引投資人的選項─只有在轉手讓渡時須要繳納約2.2至4.4%的所得稅,享有高達六千萬韓元的免稅額,若該作品為韓籍在世藝術家則直接免稅。在韓國政府持續針對房市與股市進行加強課稅的當下,可期待非鉅額投資活動受到藝術市場吸引的趨勢,以及以明顯投資心態進入藝術市場的「新藏家」,能夠再持續發生好一陣子。

被發現:西方眼中的隱藏版市場

在不過幾年之前,比起香港、北京等亞洲地區,首爾在藝術界仍被認為是規模較小的市場。根據韓國藝術經營支援中心自2008年起公布的年度《藝術市場實態調查》,藝廊、藝術博覽會、拍賣行、共同領域等韓國藝術市場的交易金額總和,至今為止從未曾超過5,000億韓元(約4.3億美元)規模。但市場業界的角度來看,因該調查未納入最近在韓國設址的外國藝廊及外國藝廊事務所,使該金額極有可能被低估。若再算上逐漸流行的線上國際藝博、國際網購等方式直接購入韓國的藝術品交易額,其規模可能為統計數據的兩倍之多。

法國藝術拍賣行德魯奧發行的《La Gazette Drouot》雜誌在2019年曾提到韓國是個「在神祕的藝術市場裡,擁有高水準藝術家的國度」,而兩年後英國《金融時報》則指出,「韓國首爾正以極具魅力的藝術市場之姿逐漸浮上檯面。」如今除了美國VSF(Various Small Fires)及德國國王畫廊(König Galerie)先後擇址首爾開設分館,2017年來首爾設址的佩斯畫廊(Pace Gallery)也在今年翻倍擴大其展館空間。國王藝廊畫廊主約翰.柯尼希(Johann König)在說明選擇韓國市場的理由時提到:「韓國藏家的當代藝術收藏水準是亞洲數一數二,持續嘗試多元美學的藝術家也多如繁星。」佩斯畫廊首爾總監李英柱(音譯)則說明該畫廊「每年的販賣額維持著一定水準。佩斯總公司看好韓國藏家的眼光與市場成長速度等未來成長的潛力。」此外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也在考慮著擴展其首爾館的規模。國際藝博會品牌弗里茲藝術博覽會(Frieze)更在最近發布消息,表示將與韓國畫廊協會合作在2022年共同舉辦Frieze Seoul,與既有的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Korean International Art Fair,KIAF)在同一時間以競合模式舉行規模空前盛大的首爾藝術博覽會。

課題:取得新平衡和發掘新生代

日前韓國物派(Mono-ha)藝術家李禹煥的作品《東風》在Seoul Auction以31億韓元(約264萬美元)售出,刷新韓國在世藝術家最高額成交紀錄。2021年上半年韓國拍賣行銷售總額1.155億美元,更創下較去年同期成長343%的驚人紀錄。業界估計此種趨勢下可期待韓國藝術市場在今年迎來1兆韓元(約8.7億美元)規模時代。除了反映出國際藝術市場再次重視韓國藝術的現象,亦可解讀為今年韓國兩大拍賣行Seoul Auction與K-Auction不約而同接連採取以多件高價藝術品衝高交易額的「績優股策略」奏效的結果。

如今韓國藝術市場加速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兩極化」與「國際化」的兩大難題。「績優股」藝術品能夠不受經年市場波折影響而維持穩定成長,但其銷售受益僅限於資本足夠的巨型藝廊,充分反映弱肉強食的定律。而雄厚資本能力甚能動搖當代藝術結構本身的世界藝術市場巨頭間的競爭也日漸升溫,意味著藝術市場的國際化令韓國中小型藝廊直接面臨更大的競爭舞台。國際化與本土化、普遍價值與自我認同等兩極對立,在藝術市場也無可避免。近幾年來韓國中堅畫廊與績優股藝術家的國際競爭力表現雖然耀眼,但中小型藝廊與青年藝術家則面臨著攸關生死的競爭舞台。

在後疫情時代(post-corona era),「非接觸」的線上平台加速開啟藝術市場的新模式,也增加韓國藏家與外國藝術品的接觸機會,而極度仰賴「接觸」的國際藝術交流活動驟然減少,則使得韓國青年藝術家在國境邊緣裹足不前。在國際藝術市場與韓國X世代藏家持續著重以單色畫派為主的「績優股」時,韓國藝術界則不得不肩負起持續培育新生代藝術家與發掘新商品的責任。藝術市場如何在各種兩難中取得平衡,藝術界如何培育「單色畫之後」的藝術家、找到新的「東風」並吸引藏家目光,以及如何讓投資者穩定留在藝術市場、追求永續發展,則是韓國藝界今後的共同課題。

楊爾寧( 8篇 )

台北出生,韓國學中央研究院(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Gyeonggi-do)語言學碩士,以及同院所博士學位候選人。貓派。目前在釜山討生活,時不時看展覽和寫東西,比起說話更擅長傾聽。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