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奇美博物館舉辦 「靜嘉堂藏日本陶瓷名品展」

奇美博物館舉辦 「靜嘉堂藏日本陶瓷名品展」

茶道及煎茶道用器的大本營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圖2)為日本重要私人博物館,同時也是三菱集…
茶道及煎茶道用器的大本營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圖2)為日本重要私人博物館,同時也是三菱集團旗下的財團法人文教單位。雖是私人機構,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卻典藏有不少傳世稀少的名品佳作,藏品約有6500件,當中即包含有七件日本國寶、80多件重要文化財。以碗內滿布藍色窯變斑點、如滿天繁星的南宋建窯〈曜變天目〉為七件國寶之一,以「唐物」身分飄洋過海來到日本,作為茶道席上價值連城的精緻茶碗,《君台觀左右帳記》中曾明言「曜變」為當時傳入日本的中國陶碗中最難能可貴者。此件茶碗曾為德川幕府將軍家所藏,後又由淀藩主稻葉家傳藏,最後在1934年成為岩崎家藏。
圖2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外觀。圖∣奇美博物館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多數典藏,是由三菱集團第二代社長岩崎彌之助(1851~1908)及其子第四代社長岩崎小彌太(1879~1945)兩人購藏得之,時間大約是在明治中期至昭和前期。在明治維新講求西化的氛圍下,岩崎彌之助有感於日本、乃至整個東洋文化的快速消逝,開始購藏東洋文物。若仔細檢視該館典藏的來源,不難發現很多茶道具等文物曾入將軍家、大名家或者茶人之手,例如靜嘉堂藏有幾件來自伊達家的花器及茶罐,根據該館研究員說明,這些花器及茶罐等重要文物曾多次出現在伊達家舉辦的茶道宴席上,理當是家傳珍寶,卻不知何故寄存於大阪茶具商白山彥三郎,最後伊達家放棄這些文物,文物歸白山所有。岩崎彌之助從其合作之道具商人小川元藏處購得這些珍寶。從流傳情況或顯示明治時期大名家家道中落、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不得不將珍貴財寶典押賣出,這樣情況絕非少數,這也是為什麼岩崎父子在明治、昭和期間,可以收購這麼多來源珍貴的藏品。
繼承父業的岩崎小彌太,英國留學的經驗讓他除傳襲父親保存東洋文物之志,更多了一分卓越的鑑識眼光。岩崎小彌太開始有系統的收藏各式各樣、器形豐富的中國陶瓷,同時不囿於日本傳統鑑賞價值,對於器物器形的好壞與否,更是他著重的重點。像是日本國寶南宋建窯〈曜變天目〉、重要文化財〈油滴天目茶碗〉等重要「唐物」,都是由岩崎小彌太所購藏。
「靜嘉堂文庫」於1940年公開開放,內藏有無數書籍,文庫名稱得自於岩崎小彌太的堂號「籩豆靜嘉」,後成立財團法人靜嘉堂。而兩代父子的收藏在岩崎小彌太過世後,由夫人寄贈予集團,1977年靜嘉堂文庫展示館成立,部分藏品展示於此,1992年建立新館、更名為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おもてなし的精髓展覽內容
日本三菱集團與台灣奇美實業長久以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係於2015年奇美博物館開館之際,三菱集團決定大方獻上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藏品展覽為賀禮,是展籌備近兩年,於今年6月底正式開幕,展期至11月12日止。此次展覽展出百餘件靜嘉堂藏佳品,內容規畫為三大單元:「茶之湯與懷石器物」、「宴會器物」及「煎茶之器皿」。
予人恬靜中帶有點謹慎之感,日本茶道(茶の湯)自茶聖千利休起,至今發展不歇。中國茶藝於8世紀傳入日本,然發展未興,12世紀日本僧人榮西赴中國學習禪宗之時,將宋代當時的點茶法帶入日本,才是日本茶道的初始。最遲至14世紀,日本不管寺廟僧人、武士階級以至一般百姓都能夠接觸到茶,飲茶普及率倍增,鬥茶遊戲的興起、唐物的傳入到茶席的出現,飲茶文化至此有了基本的型態。然今日日本茶道講求的「侘び」(寂靜美)源自於茶人村田珠光對於「侘茶」的提倡,認為茶道應追求心靈層面的安定,而非使用器物的浮華。茶聖千利休繼承這樣的觀點,且更加強調茶道前人人平等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圖3 日本桃山時代美濃窯〈黑織部茶碗 銘「假寐」〉,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圖∣奇美博物館
圖4 日本17世紀備前窯〈火櫸三耳淨水罐(「種壺水指」)〉,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圖∣奇美博物館
茶道之中,最為重視的便是茶碗的使用,展品桃山時代美濃窯〈黑織部茶碗 銘「假寐」〉(圖3),口沿處不平整,從三個方向內縮,茶碗器深直筒,下承矮圈足。茶碗上不規則黑色釉料及些許歪曲的器形,正是黑織部茶碗的特徵。這件作品於器腹處以相繫的三角形比喻正在打瞌睡的漁夫。這類看似不完美、樸拙的茶碗,正是「侘茶」文化中所追求的極致。茶道席上除了因應場合所時更替的茶碗,道具更是百百款,裝茶末的棗、盛水的水指、舀水的柄勺等,皆十分講究,馬虎不得。展品17世紀備前窯〈火櫸三耳淨水罐(「種壺水指」)〉(圖4),為茶席中用來儲備水的道具,備前窯由於過去多生產庶民用器,古拙的外形深受重視「侘び」的茶人喜愛,日後便開始生產茶道用器。
圖5 日本17世紀美濃窯〈織部草花紋方盤〉,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圖∣奇美博物館
茶道宴席經常耗費數小時,供應餐點給客人成了必備之需,即為今日日本懷石料理的前身。「懷石」二字取自禪宗打禪時欲強忍饑餓而在懷中所抱的溫石,料理主要在茶事進行前提供,主人會隨著當日品茗為「薄茶」或「濃茶」來決定料理的內容,這樣的習慣在與千利休同時期的茶會記錄中便可見到。料理傾向簡單,多為「一汁三菜」(三菜一湯),後來茶道經典《南方錄》即將「一汁三菜」等同於「懷石」,是「懷石」名詞最早的出處。展品17世紀美濃窯〈織部草花紋方盤〉(圖5),正是懷石料理中所需用到的道具「八寸」,負責盛裝兩到三道下酒菜。作品仿木製,綠釉以不規則式施罩,並在盤底中央以褐色釉藥畫連枝花草紋,生趣十足。
奇美博物館舉辦 「靜嘉堂藏日本陶磁名品展」
與懷石料理小巧量少不同,日本宴會料理(席料理)產生於武士階級興盛的江戶時代,附庸風雅的同時又講求熱鬧、娛樂性,美酒、美食也就必不可少。簡化自本膳料理的宴會料理,在菜色佳餚的數量及種類較懷石料理又來得更為豐富,吃飯的步驟也較之本膳料理自由無拘束,氛圍上也跟追求心靈寧靜的懷石料理有所區隔,走向一種比較世俗、大眾化的樣貌。展品〈山水菊花蒔繪提盒套組〉(圖6),提盒又稱為「提重」,也稱為「行廚」,包含有多層大小不一的小盒,可以盛裝多樣食物,附有兩個小酒罐,提盒附有把手,方便提拿,可說是豪華加大版的便當盒。作品以日本特有的蒔繪技巧裝飾,金料滿布,更顯華貴。
同樣來自中國,日本煎茶道於17世紀始興,傳說將煎茶飲茶文化傳入日本的人是宇治黃檗山萬福寺的開山祖師隱元隆琦(1549~1673)。但真正將煎茶之法傳播出去的是賣茶翁高遊外(1675~1763),曾為僧人,在70歲還俗前他便在京都開店賣煎茶,還俗後更加專心一致經營賣茶生意。81歲時,高遊外自認年事已高,放棄了原本所開的店面,且毀去所有他使用過的茶道具。煎茶文化與茶道在最基本的泡茶方式上即有不同:茶道是將茶葉磨成粉後,再以茶筅快速切茶而成;煎茶道最初的泡茶方式是以將茶投入盛有沸水的茶壺中,煮出茶葉的原味,但在日本天保年間開發出「玉露」茶葉品種後,漸漸地轉向以茶壺(急須)煮沸熱水,沸水靜置一段時間後再倒入裝有茶葉的小茶壺中。而這樣的泡茶方法,與中國明代開始的煮茶法可說是有非常大的關聯性。
圖7 中國清〈「荊溪八仙」梨皮泥茶壺〉,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圖∣奇美博物館
圖8 日本江戶時代〈五彩梅圖茶壺(「急須」)〉,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圖∣奇美博物館
事實上,日本煎茶道不管在泡茶技法及使用器具上,都和宜興紫砂壺、潮汕功夫茶脫離不了關係。展品清〈「荊溪八仙」梨皮泥茶壺〉(圖7),一套八件組的紫砂壺,外觀各具特色,有的如盛開花朵、有的稜角分明,同時作工細緻非常。這組作品全曾刊載於江戶時代收藏家奧三郎兵衛(即奧蘭田,1835~1897)的《茗壺圖錄》,奧蘭田依每件壺的造型而以漢詩文賦命名。此外,當中的四件擁有清代宜興陶工許龍文款識。同時,煎茶道也如茶道一般,講究各類道具,展品江戶時代〈五彩梅圖茶壺(「急須」)〉(圖8)為尾形周平(1788~1839)的作品,「急須」造型有異於一般常見的提樑式或後把式茶壺,這類以側把為主的茶罐原形很可能來自中國的藥罐,流入日本後被當成茶壺使用,在煎茶道中使用的方式有煮沸水的茶壺或當浸泡茶葉的小茶壺兩種形式。此件作品以白瓷為胎,施罩各色釉上彩,佐以金彩,梅花盛景於壺中綻放。
圖9 日本17世紀〈赤樂茶碗〉,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圖∣奇美博物館
樸拙vs華麗日本審美大不同
此次展覽除讓觀眾可以更深刻了解日本文化中對於「以客為尊」的核心價值,在各種技藝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矩與典範外,回歸到視覺觀賞部分,也一次呈覽出日本文化中常為人討論的審美觀念:「侘び」(寂靜美)及裝飾性美感。在村田氏的提出、千利休大力提倡,強調心靈層面感知的「侘び」成為茶道用器主流,如展品〈赤樂茶碗〉(圖9)一樣,強調不使用轆轤、不過度規整,反而欣賞手和刮刀所創造出的「手捏」感,就像現在人們喜歡手作的樸拙感一般。而這樣對於「侘び」也延伸到了煎茶道具,在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典藏煎茶道具中,最為人熟知的一件是清代宜興窯〈朱泥俱輪珠茶銚「大俱輪珠」〉(非本次展覽展品),壺身成圓形、直流如砲管,為日本人特愛的紫砂壺器形之一。這件作品與前述〈「荊溪八仙」梨皮泥茶壺〉不同,作品製作粗糙,樸拙野趣濃厚,代表的也是如「侘び」一般的特質,深受煎茶道茶人們的讚賞。
圖10 日本江戶時代〈五彩牡丹紋十六方碗〉,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圖∣奇美博物館
與此同時,在宴會用器上則看到日本審美的另一面,講求裝飾性及色彩,和「侘び」完全不同。在17到18世紀,以外銷為主要導向的有田、伊萬里瓷器,吸收了中國釉上彩系統的同時,也以強調橘色及金彩的使用,創造出獨特風格的伊萬里瓷器,當中使用有金彩者被稱為「金襴手」,展品〈五彩牡丹紋十六方碗〉(圖10),以各式釉上彩料繪有各種日本傳統圖案,並以印花技法表現大而豔麗的牡丹。另外,同樣擅於使用釉上彩,伊萬里瓷中的「柿右衛門」樣式更顯日本傳統的恬靜風格,如〈五彩秋草紋八稜酒瓶「德利」〉一對(圖11),作品呈八稜,以乳白色釉為地,僅於器口、器頸上半及器腹中央裝飾花卉,未使用金彩的同時,花樣也多以日本傳統紋飾居多,屬日本內銷的高級產品。
此次展覽不論是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或奇美博物館,都用心非常。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開館至今,未曾到過海外展覽,這次展覽可說是難得的一次。在展場的設計上,策展方布置有茶室及懷石料理、宴席料理等模擬造景,視覺效果十足。今夏台灣南部很「日本」,不用到日本就可以體會道地日本風情,「おもてなし」就等您來體會。
待客之心與宴客文化:靜嘉堂藏日本陶磁名品展台南 奇美博物館∣6/30~11/12
茶室內床之間擺放著隨季節變化的畫軸,一碗茶人凝聚心力的好茶,一道道精緻美觀的佳餚,榻榻米自然散發出的香氣迎著茶香,這是一幕日本文化的縮影。日本文化常給予人一種迎合自然、但同時又追求用器及操作步驟的合宜,看似矛盾卻又意外融合。台南奇美博物館現正展出的「待客之心與宴客文化:靜嘉堂藏日本陶磁名品展」,展出茶道、宴飲及煎茶道等日本代表性文化的使用陶瓷,「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賓至如歸)的精神無所不在(圖1)。
圖1 展場入口處以投影方式呈現出日本四季風情及各式文化技藝。圖∣奇美博物館
王怡文( 9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