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紙上談食,筷下真章──食譜與食單裡的飲食文化與政治風景

紙上談食,筷下真章──食譜與食單裡的飲食文化與政治風景

宴席中最正式的場合,應該是國宴,也就是帶有政治意味的宴席。國宴可分作不同等級,且於宴客形式與地點作出明確的意圖區分,像是宋代的瓊林宴、清代蒙古親藩宴等。這些宴會不光是有慶賀節日之意,更有著與朝臣、外邦連絡感情的目的。而在臺灣,大家最為熟悉的國宴,或許是「總統就職國宴」以及外國元首來訪時的國是宴會了。
飲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在影像不發達的年代,食譜與菜單(食單)是記錄飲食的載體。民以食為天,食譜不僅單純記錄食物,也與文學的品味相結合,發展出飲食文學的領域。 從文字看飲食,或許不那麼詳細,從中卻又可以細品出不同的趣味。 ◆袁枚《隨園食單》真的做得出來嗎? 清人袁枚,字子才,晚年自號隨園老人,詩冠江南,著作等身。其所著《隨園食單》是明清文人飲食紀錄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部。《隨園食單...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李思潔( 1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