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繪本專題II】繼2024年【一起看繪本專題I】將邀請多元領域的閱讀推廣專家推手們,邀請親子一起開始共讀繪本,今年專題將延伸至藝術主題,進一步前往美術館或藝術空間,與孩子一起在藝術世界裡體驗繪本之美!
隨著文化發展,教育推廣從上世紀下半葉即成了美術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美術館為民眾提供許多適合大人小孩一起參加的親子活動,也有許多美術館會與出版社合作推出藝術主題相關繪本,但你有想過這些事情發生在藝廊嗎?
【專題|一起看繪本 II】我想來與大家分享由藝廊出版的繪本讀物以及相關活動,希望能打破大家對藝廊總是冷冰冰的刻板印象!
由藝廊出版的繪本— 大衛卓納藝廊的兒童讀物
首先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由大衛卓納藝廊 (David Zwirner Gallery) 出版,亦有小典藏發行中文版的繪本— 〈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和〈我是藝術家〉。

這是兩本我非常喜歡的繪本,第一本〈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講述了從藝術家創作作品的過程,到這些作品完成後繼續發展成展覽的經過。我個人認為此書最特別之處便是在後半部,因為市面上大多藝術相關書籍多是以介紹藝術家與藝術品為主,很難得開始有故事提及作品完成後續的展覽準備過程。

第二本〈我是藝術家〉的故事,則是帶領讀者們去拜訪各種藝術家以及他們的工作室,內容不但鼓勵我們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也帶出過往藝術史中神秘、資料零散的藝術誕生地—工作室。書的開篇是棟大工廠般的工作室合輯,裡面涵蓋了許多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大大方方將其展示給大眾看。

這背後其實意涵了今日社會的變化,因為過去藝術家們為了強調其社會地位,大多不會將身體勞動與混亂的創作過程呈現給大眾,是到了包浩斯後開始興起種各藝術形式間的跨域融合、工作室就像開放式的實驗工廠,並強調創作過程與作品一樣重要的概念,如同德國藝術家安塞爾姆.基弗 (Anselm Kiefer) 曾提過,藝術家工作室也是一道景觀、一件作品,和會不斷變化的有機體。


這兩本書帶來了藝術故事的新視野,而出版它們的大衛卓納藝廊本身也是世界級的藝廊翹楚,不但經常推出時代最前沿的展覽,許多知名藝術家也皆是隸屬於他們旗下。卓納在出版這兩本繪本後,今年也即將推出幼兒的藝術家翻翻書,分別是大家所熟悉的草間彌生,以及重新獲得國際藝界重視的日裔美籍藝術家Ruth Asawa (露絲. 阿莎娃)。

雖說由藝廊出版的繪本,目前市面仍然稀少,但因為許多著名藝廊都有專屬自己的出版單位,相信在由大衛卓納這樣的先鋒藝廊打頭陣後,未來還會有更多藝廊為藝術繪本帶來前衛新穎的面向。

藝廊、繪本,與 Family Day!
那麼除了上述的大衛卓納藝廊外,我們最後再來看看還有哪些藝廊出版的繪本,或是在藝廊裡發生的兒童活動吧!
1. Kaikai Kiki Gallery
由日本Kaikai Kiki藝廊出版的村上隆繪本— Yume Lion Dreams On。這間藝廊的負責人就是村上隆本人,所以由它來發行村上隆的繪本,應該不奇怪吧!

2. 豪瑟沃斯藝廊 (Hauser & Wirth Gallery)
豪瑟沃斯藝廊,如同大衛卓納藝廊一樣是當今的藝廊界四天王,致力於藝術扎根多年。他們不但曾為知名繪本作家Richard Scarry策劃100週年紀念展,也在自己的旗艦店常設了專門給大眾的工作坊空間。



3. 貝浩登藝廊 (Perrotin Gallery)
源自巴黎的知名藝廊貝浩登,目前在紐約、日本、上海、洛杉磯、倫敦、香港、首爾都有據點,自2015年開始就會為兒童舉辦免費的工作坊活動。

4. 瑪麗安古德曼藝廊 (Marian Goodman Gallery)
瑪麗安古德曼藝廊是1980年代讓美國與歐洲藝術交流的重要藝廊,並且還是紐約上世代重要藝術商中,至今仍在世的一位。她的藝廊也有許多藝術教育活動,官網首頁欄目便有 ”Education/教育” 選項可以瀏覽!


5. 明尼蘇達街計畫 (Minnesota Street Project)
明尼蘇達街計畫是舊金山狗斑區的一棟藝廊Complex Building,也就是一次性集合許多藝廊在一起的大工廠 (喔~對了,他們對面就是另一棟集合藝術家工作室的大工廠),這樣的機構近年逐漸興起,能免去人們開始想接觸逛藝廊,卻不得其門而入的麻煩。這裡在成立之初,便專門騰出了一間給民眾活動的展間,週末常有親子兒童的藝術活動。

6. 台灣的路由藝術
最後,我們回到台灣藝廊吧!位在台北市中正區的路由藝術,是台灣第一間跨足至美國紐約的藝廊,而且也很致力於藝術教育的發展喔!
記得2023年時,我曾在華盛頓郵報讀到一篇非常有趣的報導— First the megadealers conquered the art world. Next up, museums,裡面討論了當代藝廊統治藝術世界後,開始在科隆/複製(clone)美術館,那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
報導起因是幾間國際級美術館因藝術家飛利浦.賈斯頓(Philip Guston)作品太具爭議而停止展覽計畫後,他的負責藝廊豪瑟沃斯宣布自行辦理。事實上這些藝廊有時後,比起美術館走在藝術的更前沿,或許大部分人們想到他們會先想到狂亂的藝術市場,但在藝術扎根的文化生態裡,他們其實也開始與美術館一樣,付出了他們的社會行動,甚至有時更前衛喔~你覺得當代藝廊會成為親子共讀共玩的新據點嗎?或許下一次,你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探索看看!

延伸閱讀
【專欄|Hipster Baby Diary】《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從繪本出發,與孩子一起看故事、看展覽,走進藝術家工作室
【小典藏|愛閱讀】藝術,從不是一條孤單的路——讀《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
本專題贊助單位 : 文化部

曾任職於台灣藝文產業,擁有英美藝術史、藝術管理雙碩士。
雖說是藝術控,卻與麻省理工畢業的阿宅老公,相知相戀。相信不同群體間,都能透過藝術找到他們的橋樑。
現居舊金山灣區,並在疫情逐步解封後,開始牽著孩子的手,四處去探索不同的藝術展覽,從美術館、藝廊,到各種可能的地方。經營IG帳號:@hipsterbaby_diary,歡迎你也跟著我們一起去看今日藝術世界千變萬化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