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達文西最著名的女人 解析普拉多美術館《蒙娜麗莎》(下)

達文西最著名的女人 解析普拉多美術館《蒙娜麗莎》(下)

單純以肖像畫來看,《蒙娜麗莎》最傑出之處在於空間的協調感、大氣的流動感、以及人物的真實感。達文奇以他特有的「煙霧」畫法來描繪形體,也就是利用模糊界線的方式來強調物體在空間中存在的方式,置身於有列柱的涼廊之中,透過柱子看到遠處的風景。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引發了林林總總的說法,一般坊間通常的說法有:(一)麗莎夫人因懷孕而流露出幸福的微笑;(二)因喜獲第二個兒子而露出滿足的笑容;(三)為了數年前過世的女兒而有著淡淡哀愁的笑顏。
曾任紐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的理察.忒納(Richard Turner)在他的代表作《發明雷歐納多》(Inventing Leonardo)認為這幅畫一開始是肖像畫,但後來發展成為理想女性美的意象;那一抹微笑象徵了生命和靈魂的神秘,超越世俗的境界;從這種形而上的角度觀看,背景的山川湖泊就不僅僅是特定風景,而是象徵了宇宙。
單純以肖像畫來看,《蒙娜麗莎》最傑出之處在於空間的協調感、大氣的流動感、以及人物的真實感。達文奇以他特有的「煙霧」畫法來描繪形體,也就是利用模糊界線的方式來強調物體在空間中存在的方式,置身於有列柱的涼廊之中,透過柱子看到遠處的風景。
雷歐納多.達文奇《麗莎.給拉迪尼的肖像,法蘭切斯寇.碟爾.玖控多之妻》(Portrait of Lisa Gherardini, Wife of Francesco del Giocondo)通稱《蒙娜麗莎》(Mona Lisa)原名《玖控達》(義大利文為La Gioconda,法文為La Joconde).約 1503–06.油彩白楊木.77×53 cm.羅浮宮美術館。
《蒙娜麗莎》的繪製經過
根據德國藝術史學者法蘭克.佐爾納(Frank Zöllner)的研究,麗莎.給拉迪尼於1495年嫁給法蘭切斯寇,法蘭切斯寇之前有過兩次婚姻,與麗莎的婚姻是第三次。法蘭切斯寇之所以委託達文奇畫這幅畫,或是慶祝他們的兒子安德瑞亞(Andrea)在1502年12月出生(之前他們的女兒在1499年夭折),或是慶祝1503年購買新宅。至於麗莎所穿的暗色衣裳與頭髮上的黑紗並不是如坊間所傳的有哀悼的意思,佐爾納認為那是從西班牙流行傳來的新潮時尚;而黃色衣袖、打褶的衣服以及從肩膀上披下來的紗巾則與貴族身份無關。
又據佐爾納的研究,達文奇作畫速度向來以緩慢聞名,他從1503年10月開始接受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委託,為俗稱舊宮(Palazzo Vecchio)的市政廳於1500年落成的大會堂(Sala del Gran Consiglio)繪製安吉阿里戰役(Battle of Anghiari)的壁畫,除了這項委託是重要工程之外,為時一年且每個月15個佛羅倫斯金幣(florins)的潤筆費遠超過私人的酬勞,於是達文奇就擱置《蒙娜麗莎》一畫。之後又因為《巖窟聖母》(Madonna of the Rocks)一畫之額外酬金的法律訴訟,以及希望能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達文奇於是前往米蘭發展,因此《蒙娜麗莎》一直擱置未完成,這是目前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說法。
關於《蒙娜麗莎》的疑點
直到去世時,達文奇留在身邊的有《蒙娜麗莎》、《施洗者聖約翰》以及《聖母、聖子暨聖安娜》。顯然達文奇非常重視和珍惜這幅《蒙娜麗莎》,從佛羅倫斯攜帶到米蘭,又從米蘭攜帶到法國。這就引起了一個疑問:如果《蒙娜麗莎》是玖控多妻子的肖像畫,那麼為何沒有交給委託作畫的玖控多,而是達文奇一直將此畫帶在身邊?
由於委斯普奇在1503年的眉批似乎證實了瓦薩里的記載,也解決了《蒙娜麗莎》的身份問題。但是根據義大利習俗,在二十世紀之前,女人在結婚後仍然保持娘家姓氏,不會冠以夫姓,因此「麗莎.給拉迪尼」就不見得與眉批中所提到的「麗莎.碟爾.玖控多」是同一人;筆者認為這個疑問相當關鍵,目前羅浮宮美術館的正式畫名《麗莎.給拉迪尼的肖像,法蘭切斯寇.碟爾.玖控多之妻》使用分開的方式來規避並統一這個矛盾。此外,瓦薩里的記載和委斯普奇的眉批所提的女子肖像畫是否就是羅浮宮美術館的《蒙娜麗莎》,其實也無法證實。
阿拉龔的樞機主教與秘書安東尼歐.德.比雅提斯在克魯斯造訪達文奇時曾經看到三幅畫,其中一幅是「某位佛羅倫斯女子的肖像,根據真人而作,是奉朱里亞諾.德.梅迪奇的指示所繪製」。這個記載衍生了另一種說法:畫中女子就是贊助人朱里亞諾的情婦。或許這幅畫一直未能在朱里亞諾去世前完成,既然委託者過世了,達文奇只好將此畫留在身邊。這個情婦究竟是誰,也引起諸多揣測,有七八種說法之多,一些當時的歐洲名媛都曾經被認為為是可能的人選,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2004年的《蒙娜麗莎》研究計畫以紅外線攝影的圖像顯示原來的麗莎夫人罩著薄紗外罩,計畫主持人布魯諾.莫汀解釋十六世紀的義大利女人在懷孕或哺乳時都穿著這類透明罩袍,似乎吻合此畫是慶祝麗莎夫人生下第二個兒子的說法。可是在十六世紀的義大利,只有未婚少女與妓女才會作頭髮垂肩的打扮;但紅外線攝影的圖像顯示麗莎夫人的頭髮並不是垂放下來,看起來像是挽到腦後塞入一頂小軟帽裡,或是扎成一個髻再覆以薄紗,這個紗巾有一道縫邊。雖然這個發現解釋了麗莎夫人是已婚女子的身份,但為何達文奇後來又將《蒙娜麗莎》的麗莎夫人改為長髮垂肩,又是費人思量。
《達文奇自畫像》.紅堊筆紙本.33×21 cm.約 1510-1515.義大利杜林(Turin)皇家圖書館(Biblioteca Reale)。
美國電腦藝術家李莉安撒拉易許瓦茲的合成。
《蒙娜麗莎》是達文奇的自畫像
在十六世紀的義大利,男人盛行長髮垂肩的裝扮,達文奇當然也是如此,也可見諸撒拉易的肖像。《蒙娜麗莎》中的麗莎夫人顯得比當時實際芳齡24歲蒼老許多,英國藝評家沃爾特.沛特(Walter Pater, 1839 –1894)曾在1869年寫過一篇關於《蒙娜麗莎》的論文,其中有句經典名言:「她比周遭的巖石顯得蒼老」。加上麗莎容貌又有幾分接近達文奇,因此一直有人認為達文奇在《蒙娜麗莎》中呈現的其實就是自己。在發表於1995年4月號的《科學美國》(Scientific American)中,美國電腦藝術家李莉安.許瓦茲(Lillian Schwartz)以達文奇一張老年的《達文奇自畫像》與《蒙娜麗莎》做比對,發現兩者五官頗為吻合,引起相當的矚目。不過這張素描一直到1840年才被判定是達文奇的自畫像,但學界尚未有定論,主要是素描中的人年齡遠大於達文奇當時的實際年齡,因此也有學者認為素描中的人或許是達文奇的父親。
達文奇《施洗者聖約翰》.油彩木板.69×57 cm.羅浮宮美術館。
達文奇《聖母、聖子暨聖安娜》.油彩木板.168×130 cm.約1510.羅浮宮美術館。
佛洛依德的解讀
〈雷歐納多.達文奇:心理與性的研究〉(Leonardo da Vinci: A Study in Psychosexuality)一文中,佛洛依德認為《蒙娜麗莎》既然是受委託所畫的肖像畫,畫中人的容貌就不是達文奇自己。他選擇從達文奇的生平來闡釋,達文奇是私生子,四歲時才由父親帶回給妻子來扶養,因此佛洛依德認為達文奇在畫中反映他對生母卡特莉娜(Caterina)的懷念,而微笑則表現了他對母愛的懷念,這抹微笑成為達文奇終生夢寐以求的母愛象徵,因此也出現在《施洗者聖約翰》。佛洛依德又闡釋《聖母、聖子暨聖安娜》中之聖母與聖安娜的下半身之所以重疊,即反映了達文奇對他生母和養母之認同的混淆;佛洛依德認為達文奇可能在《聖母、聖子暨聖安娜》這幅畫中投射了他對母子親情的嚮往,也因此間接在聖子中投射了他自己。雖然《聖母、聖子暨聖安娜》這幅畫因清理不當以致於容貌的精微處不復存在,但依稀可看到聖母和聖安娜與《蒙娜麗莎》的容貌確實有些相似。
達文奇的學生《撒拉易肖像》.油彩木板.37×29 cm.約1502-1503.私人收藏。
《蒙娜麗莎》是撒拉易的畫像
甚至還流傳另一種說法,《蒙娜麗莎》畫中人是達文奇的愛徒撒拉易,在撒拉易的自畫像中,除了一頭漂亮的卷髮外,微笑也非常嫵媚。長期以來,學者注意到同樣收藏於羅浮宮美術館的《施洗者聖約翰》之容貌和神秘的笑容與《蒙娜麗莎》頗為相近,而聖約翰一頭美麗的卷髮又很類似撒拉易著名的頭髮,因此也有許多人認為施洗者聖約翰與麗莎夫人都可能是撒拉易。如果將《蒙娜麗莎》與撒拉易的畫像重疊比對,容貌與神情頗為吻合,幾乎可以互換交錯。義大利國立文化傳統委員會的會長昔爾瓦諾.韋賽提(Silvano Vinceti)於2011年2月發表文章:他在麗莎夫人的右眼瞳仁發現了字母L,左眼則看起來像是S,左右合看就代表雷歐納多.達文奇與撒拉易。國際媒體曾經廣為報導。《蒙娜麗莎》之原作遍佈豔光油的裂紋,這樣的所謂「發現」其實有些牽強。
撒拉易 《蒙娜婉娜》(《裸體的蒙娜麗莎》).約 1515.羅馬普里莫里基金會(Primoli Foundation)。
《裸體的蒙娜麗莎》
據傳達文奇曾畫了一幅《裸體的蒙娜麗莎》(Gioconda Dona Nuda),又稱《蒙娜婉娜》(Monna Vanna),意為「虛榮夫人」,這個名稱是出自但丁(Dante)的《新生活》(Vita Nuova)。達文奇之原作已失傳,目前流傳於世的至少有六個摹本,可能是撒拉易在1515年左右臨摹的作品,有素描,也有油畫。其中最為有趣的是羅馬普里莫里基金會的版本,原為拿破崙的繼父樞機主教約瑟夫.費許(Cardinal Joseph Fesch, 1763-1839)所收藏,根據一份 1845年的記載,費許買了「達文奇所作的法蘭西斯一世的情婦蒙娜麗莎的肖像」,這幅畫在他逝世後曾經收藏在他書房的夾牆幾近一個世紀之久。
拉斐爾 《烘焙店女孩》油彩木板.85×60 cm.1518-19 .羅馬國立古代藝術畫廊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從素描與油畫摹本來看,除了姿勢類似以外,《蒙娜婉娜》與《蒙娜麗莎》的容貌也有幾分神似,顯然兩者有所關聯。義大利學者連佐.馬內提(Renzo Manetti)在2009年著有《蒙著紗的咎控達》(Il velo della Gioconda),從當時流行的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的角度來看,他認為達文奇可能是以「裸體」與「著衣」的麗莎夫人來對比「神聖」與「塵俗」。拉斐爾(Raphael)作於1518-19 年的《烘焙店女孩》(La Fornarina)顯示拉斐爾曾經受到達文奇《蒙娜婉娜》的啟迪來描繪他的情婦,也顯示裸體的肖像並非特例。
《蒙娜麗莎》是達文奇的女性自我呈現
眾所周知達文奇是同性戀者,學者也從這個角度來解讀他的畫作,英國藝術史學者堪納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在《雷歐納多.達文奇》一書有關〈蒙娜麗莎〉一文,除了接受佛洛依德對達文奇之母愛的講法之外,還提出達文奇所表現的聖約翰帶有幾分女性的氣息,表現在柔美的姿態與微笑上,而且指出達文奇有可能轉移性別的特徵,也有可能以《蒙娜麗莎》的微笑呈現他對撒拉易之微笑的著迷。
從克拉克的解讀和許瓦茲的電腦圖像合成,顯示《蒙娜麗莎》是達文奇自己的女性畫像,表現他壓抑的女性人格。二十世紀的達達大師馬歇爾.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1919年的作品《L. H. O. O. Q. 》,是在《蒙娜麗莎》的複印本上用鉛筆畫上兩撇八字鬍和山羊鬍鬚,圖片下端再用鉛筆寫上「L. H. O. O. Q.」,這幾個字母以法文唸起來就像是Elle a chaud au cul,意思是「她底下發騷」。這件作品有多重的意涵,其中的一種解讀就是杜象藉麗莎夫人呈現他另一個女性自我,而且是淫慾面的那個自我。
馬歇爾.杜象《L. H. O. O. Q.》.明信片鉛筆 19.7×12.4 cm.1919.紐約瑪莉希斯勒(Mary Sisler)藏。
杜象甚至在1920年又以霍絲.賽拉薇(Rose Sélavy,後來寫成Rrose Sélavy)之名字呈現他的另一個女性自我,此名字來自法文「情慾即生活」(Éros , c'est la vie);此後杜象就以這個名字來簽署作品。杜象也曾經裝扮成一個豔麗的女人,並由曼瑞(Man Ray, 1890 –1976)幫他拍攝照片留影。如同杜象裝扮成女人並取名霍絲.賽拉薇一般,杜象將麗莎夫人加上鬍子,意謂:這是一個偽裝成男人的女人,或這是偽裝成女人的男人。有趣的是,如果將杜象男扮女裝的照片與作品《L. H. O. O. Q.》並置,兩個容貌也有幾分相似。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其實就是性別轉換的形象遊戲。
曼瑞《霍絲.賽拉薇》(馬歇爾.杜象女裝).1921.美國費城美術館。
各個摹本的《裸體的蒙娜麗莎》都呈現出男子體態的女子,面貌也像似撒拉易,與《施洗者聖約翰》的男身女態恰恰相反。原收藏於溫莎(Windsor)的皇家圖書館(Royal Library)的素描《肉身天使》(The Angel Incarnate),據稱可能是達文奇所畫,容貌和姿勢非常類似《施洗者聖約翰》,模特兒顯然是撒拉易,但容貌更為女性化,神情也更為嫵媚,下體有勃起的陽具。《肉身天使》與《施洗者聖約翰》的模特兒可以確定是撒拉易,而《蒙娜婉娜》則可能是化為女人身軀的撒拉易;既然《蒙娜婉娜》是《裸體的蒙娜麗莎》,那麼達文奇極有可能又以撒拉易當《蒙娜麗莎》一畫的模特兒。達文奇之所以如此,可能是藉撒拉易當模特兒來表現他的另一個女性自我。如果將《蒙娜麗莎》與《蒙娜婉娜》一併觀看,那麼達文奇的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的性別轉換發想比杜象早了500年。
《蒙娜麗莎》畫名的秘密
《蒙娜麗莎》一畫的義大利文原名為《玖控達》,這個畫名來自何時已不可考。「玖控達」的意思是「嘻鬧的人」或「快樂的人」,當然可以說是源自畫中人著名的微笑,但一般又公認畫中人的微笑帶有一絲憂鬱的神秘感,稱之「嘻鬧」或「快樂」,似乎並不貼切。
羅浮宮美術館也正式面對這個意涵,認為達文奇習慣採用視覺的雙關語,如同他在1474-78年所繪製的《吉內芙拉.諜.邊齊肖像》(Portrait of Ginevra de' Benci)一樣,在背景中繪有常青樹杜松來表現畫中人:吉內芙拉(Ginevra)在義大利文裡就是常青樹杜松。職是之故,羅浮宮美術館也認為此畫之所以叫作「玖控達」就是在表現「快樂」。對於《蒙娜麗莎》一畫之原名「玖控達」,近年來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視覺雙關語,如果採用佛洛依德的追溯文字方式來推敲原義,「快樂的」之英文的對應字就是 gay,而gay在英文俚語又可指稱「男性同性戀者」。如果gay既意謂「快樂」,又意味「男性同性戀者」,或許達文奇在藉《蒙娜麗莎》中這抹神秘的微笑很含蓄地表達:「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原文刊載於《典藏投資》第55期_2012年5月號)
數位專題Da Vinci The Genius 尋找達文西密碼
王德育( 2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