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域」:設計角度重構嘉義地景新面貌

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域」:設計角度重構嘉義地景新面貌

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攜手合作,策劃「現域」一展,邀請六組設計師,以水文地景為題,重新構築對公共空間的另一種想像,並探問對城市生活的未來想望。

2021年台灣設計展」將24日於嘉義登場,位在嘉義市文化新絲路上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嘉美館),此次也將加入重新演繹的行列。由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攜手合作,策劃「現域」一展,邀請六組設計師,以水文地景為題,重新構築對公共空間的另一種想像,並探問對城市生活的未來想望。

過往,在台灣的設計教育與實踐中多半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本次在美術館的展覽,則讓設計師回歸創作者的角度,盡情發揮想像力及設計力,對未來提出倡議及提問。主責策劃嘉美館展區的台灣設計師連線,聯手參展的六位/組設計師,拋開過去設計實用性的思考,將他們對嘉義在地關注的議題發揮到極致,各自拋出獨樹一幟的觀點。

嘉義市的城市發展原就與水文系統息息相關,除了南面八掌溪、北面朴子溪,形成與嘉義縣之間的天然界線之外,如:紅毛井、中央噴水池、杉池(貯木池)等地景,長期以來也扮演著庶民生活集會的重要場所,展覽「現域」中的所有創作命題圍繞在這些地景/公共空間,一共展出六件作品,分別為五件裝置作品及一件數位媒體作品,設置於美術館內一至三樓展區與館外的庭院區域。

曾熙凱《不存在的噴泉》,複合媒材裝置、鋁合金、PVC管、LED燈,280x280x100,2021。(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提供)

館長賴依欣於展覽記者會中提及,「嘉美館是嘉義第一座美術館,因此在建造、籌備時,希望傳承嘉義作為畫都的精神,在館舍呈現可以站在當代的觀點,同時回應百年來在嘉義不同地區的藝文發展。」嘉美館自開館來的展覽以嘉義歷史、文化為主軸,涵蓋近現代、當代的創作,並從當代生活的角度,切入在地文化。在這次的「現域」一展也延續了嘉美館的精神,由水文、公共空間的議題切入,從設計的思考裡回應城市裡的歷史痕跡與當代生活的關係。透過設計的方式去想像,甚至折射出對於未來的城市觀點。

台灣設計師連線執行總監邱乾珉表示,此次展覽攜手嘉美館共同合作,在台灣設計展的框架中,以水文的家為敘事,展覽主題不僅呈現水文之命題,更延伸至公共空間的議題想像,邀集不同世代的設計師,透過嘉義街邊現地考察,研究水文線索,最後將展覽聚焦於嘉義城市的公共空間討論。

首先,一樓展區由設計師曾熙凱作品《不存在的噴泉》揭開序幕,將對嘉義人有多重意義象徵( 地理上、精神上、記憶的地標)的中央噴水池,倒吊在無法觸及的高度,觀者透過不同觀看視角時,反思噴水池背後象徵的公共意義。

步上二樓展區,另一件同樣以噴水池為命題的作品《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由設計師張家翎,取材自然的鵝卵石與綠色石頭等⋯⋯以環繞之姿排出直徑7公尺的範圍,意象式地再現中央噴水池初始的形貌,在今昔對照間,回應公共空間當中持續變化的權力關係。

張家翎《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現地裝置 ,黑卵石、青彩玉、印度黑花崗石、聲音裝置,尺寸依空間而定,2021。(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提供)

因著阿里山林業發展應運而生的杉池(貯木池),昔日是兒童嬉戲、大人垂釣之所在,今日則成為嘉義林業發展的重要見證。設計師宮保睿作品《貯物池》透過重新編寫世代口耳相傳的貯木池傳說,再透過象徵性的物件展示,喚起眾人共感的生活記憶。

宮保睿《貯物池》,複合媒材裝置,尺寸依空間而定,2021。(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提供)

嘉義公園生態豐富,其中不乏不顯眼的苔蘚以及菌類,公園同時也是自然與人造物界線不明的矛盾產物,徐景亭《大地神經系統 》以苔蘚作為介質,提出相關衍伸應用的奇思異想,藉以呈現人與自然並存的微妙關係。

徐景亭《大地神經系統 》,複合媒材裝置,尺寸依空間而定,2021。(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提供)

此次參展最年輕的一組設計師吳柏翰、祁孝霖,則透過作品《民間製造開源所》取樣在嘉義街景中觀察到的庶人智慧:居民經常透過水泥、五金零件(現成物)等異材質,替街道上被忽視的傢俱加工,讓傢俱擁有嶄新生命與公共性:這樣來自民間製造的靈感,不僅顛覆一般產品設計慣性的思維及流程,也重新啟發人們對於設計的想像。除了展覽空間的呈現,吳柏翰、祁孝霖與其團隊,在嘉美館外的廣場,透過對於居民自製傢俱的觀察,導入設計師美感與使用安全思維,再製傢俱並融入於館外,讓作品於無形之中融入當代生活。而在展場一樓中,設計團隊透過米袋結合設計思維製作的懶骨頭,以及在嘉義五金行常見的庶民板凳,打造生猛的講座空間,讓作品與居民實際生活空間產生直接的對話。

吳柏翰、祁孝霖《民間製造開源所》,複合媒材裝置,尺寸依空間而定,2021。(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提供)
吳柏翰、祁孝霖與其團隊展場一樓《民間製造開源所》創作,打造生猛的講座交流空間。(本刊資料室)

紅毛井是嘉義市內現存最古老的歷史遺跡,當若科技藝術的作品《###》則結合深度感測技術裝置來進行創作,隨著手部不同程度的觸控,從投影中能讀取紅毛井不同時期的文獻、地圖等史料,藉此揭開不同時代的序曲。現場反覆放送描繪紅毛井的古詩朗讀,透過荷蘭文、河洛語兩種語言重新詮釋,讓人有了彷彿搭乘時光機,有了回到過去時代的聯想。

當若科技藝術《###》, 互動裝置,尺寸依空間而定,2021。(台灣設計師連線與嘉美館提供)

除卻那些你我習以為常的,設計師們藉由「現域」一展重新賦予歷史與常民生活更多詮釋與再造的想像,透過用不同的方式開啟觀者對於公共空間的存在與意義的思考,藉由對話的開啟,讓大家對嘉義能夠有更多元的理解與認識,積累其城市內涵。


現域

展期|2021.12.18 – 2022. 02.27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本館展廳1-3

ARTouch編輯部( 169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