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世和的立體派頭像,鑲嵌在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身軀,上方是陳澄波的素描碎片,疊在一旁的是謝牧岐孩子的塗鴉,調色盤在下面排列行軍,《看著謝先生的工作桌》(2024),猶如不同畫風齊聚畫布的繪畫歌舞劇。謝牧岐的繪畫逐漸體現出一種當代人身處於這個時代的複雜——幾乎過載的、碎片化的訊息反芻。那是每一位背負著歷史意識往前走的當代人,所擁有的複雜性。奠基在複雜性之上的,是唯有當代繪畫性可以體現的一種「非秩序的整體」。
謝牧岐在嘉義市立美術館二樓特展廳的個展「起始的地方」展出的繪畫作品,體現著由幾條思路的交錯,而產生的謝牧岐的複雜自我。在此次展出的多件作品中,謝牧岐大多為以「看著__」為作品命名的開頭。畫家在這個長方形的展間中,首先以反身性觀看意味濃厚的《忙碌的男子》、《看著謝先生的心臟》等作品開始,以兩排大型畫作提供不同個人觀看路徑,與它們最終的交會。這兩排作品在題材上,也許首先可以「大我」與「小我」想像:左排...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陳晞(Sid Chen)( 131篇 )追蹤作者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