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畫

新世界中的印象派:美國伍斯特美術館的收藏
印象派自19世紀末誕生以來,早已超越巴黎畫壇範疇,成為全球藝術史的重要篇章。從戶外寫生到瞬間捕捉,從日常題材到色彩實驗,...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邱創乾《飛橋臥波》中的客庄與蕃界景觀
《飛橋臥波》是邱創乾於1920-1934年間描繪大嵙崁溪(大漢溪)河階景觀的作品。有關此畫的研究,長期以來缺乏對地景的判...
當印象派離開巴黎:日本近現代畫家眼中的光影重構
相較於印象派在美國的快速發展,日本首次展出印象派作品的時間則遲至1893年。1893年,黑田清輝與久米桂一郎自法國學習外...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直擊:80件真跡來台,與28件頂尖當代藝術作品跨時空對話
展覽精選了高達80幅透納最具代表性的畫作,這些作品不僅充滿激情且極富表現力,更聚焦在「崇高」(Sublime)美學的核心...
全球化建立的印象派網絡——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六大展覽脈絡一次看懂!
富邦美術館與美國伍斯特美術館聯袂呈獻年度鉅獻「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此展覽匯聚伍斯特美術館珍藏的52件印...
浮世中的日本街景: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的旅人風貌
《東海道五十三次》共有55景——包含起點「江戶日本橋」與終點「京師三條大橋」,以及沿途53處驛站(「次」即驛站),呈現出...
艾瑪.韋伯斯特,在數位時代重構自然
毋庸置疑,韋伯斯特面對的是一個全然屬於當代的課題:在數位虛擬時代,藝術家如何與真實世界相處?居住於洛杉磯的她,在地震、野...
江戶浮世幻想曲──大阪中之島美術館「歌川國芳展 ─奇才畫師的魔力」
今年歲末,大阪中之島美術館「歌川國芳展 ─奇才畫師的魔力」特展,睽違13年大規模集結歌川國芳作品,展出種類多元,從美人畫...
臺灣風景觀的變遷:以清領時期到戰後的長卷畫為例
長卷作為東方獨特的藝術形式,自右而左的觀看順序具有固定方向,適合製作者(或訂製者)經過巧妙設計,向觀者傳遞特定的風景觀,...
跟著畫家遊山玩水:近代臺灣實景山水與旅遊發展
國民政府來臺後,由於外匯需求以及軍事外交而發展觀光。隨行來臺的畫家同樣上山下海,遊山玩水,將旅遊與創作結合,讓臺灣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