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覽
激進的重複:艾伯特.約拿桑.瑟提亞萬「靈語」
在此次展出的早一些的作品中,小件雕塑們組成更明顯的圖案、甚至是某種圖騰,這些圖案以其本身造型與人產生對話,其中蘊藏的秩序...
景泰藍,令乾隆也瘋狂的絕美神話文物:專訪國立故宮博物院「謎樣景泰藍」策展人胡櫨文
景泰藍,是一種以金屬絲在金屬胎上勾勒圖樣,再填入琺瑯釉燒製、打磨而成的工藝,其學名為掐絲琺瑯。掐絲琺瑯工藝於元代自拜占庭...
【documenta評論】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一個內向者的自白
這麼著才意識到是我搞錯了。「Collective」(集體的)和「Collaborative」(協作的),這兩個字是不一樣...
以賦入畫:內務化的旅程
距離 2012 年袁旃在高美館的大型個展已有十年之遙,這次袁旃接受國美館的邀請合作這一次的個展,同時間美術館也接受由凱瑟...
超現實主義啟蒙之下,「盜夢者Paprika」及其東方關懷
「盜夢者Paprika」展題以今敏(Kon Satoshi)生前最後一部動畫電影《盜夢偵探》(Paprika,2006)...
混沌迷霧裡的那道光:羅喬綾「故事裡的光」
這次展出的22幅作品中,大多數是具有羅喬綾創作特色:純真、溫潤的兒童肖像,這些肖像有著粉色的蘋果臉,大大的臉龐,相較起來...
一樹櫻紅:從俵屋宗達到達米恩.赫斯特的四百年粉色滿開
櫻花,瀰漫在春天各個角落。這片春意也吹到國立新美術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與東京國立博物館當中,透過畫作一探自然與精神交織...
那都是關於聽著海浪的拍打聲:本事藝術「作浪」
吳虹霏於本事藝術策劃的群展「作浪」,即是立基於奈曼尼斯的理論。藝術家從海潮、河流、雲霧到冰山,從極地、山林到火山,在白盒...
自然與畫意,要講的通通在圖畫裡:臺北市立美術館「李義弘:回顧展」
回顧李義弘畫作,敘述性的山水畫意或有曲境的山水逐漸淡去,對筆墨材質進行多元實驗性嘗試,個人性的技術、材料、主題選擇顯發,...
奧拉之城:相機視角與兒童的眼光
小朋友所看到的「奧拉之城」究竟是什麼樣子?無論如何想像,大人都很難勾勒這樣的世界吧?何不讓孩子自己說?念頭一轉,我訪問起...
文章導覽
1
2
3
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