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書寫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2】—黃色力量與封建文化的解殖幻想
2023年夏天,台灣的「MeToo運動」衝破長久的沉默高牆,在許多具相對權力關係的場域中冒出聲音。有關藝術界與學界的受害...
【地景說話專題2】我怎麼就悠悠了起來?瓦旦.督喜與夥伴們《三十五年後的spi》
在這宣稱將預演未來35年後的計畫之下,Watan Tusi自承他看不到這麼遠的時間,若連當下都還沒有好好面對,如何談論未...
【地景說話專題2】酷異巫言:原住民酷兒、巫師與風景政治
我們或無以在既有文獻中找到如北美印第安或部分南島語族的極度「外顯」的多元性別表象,然而若以smapuh的巫覡傳統為例,它...
【地景說話專題2】褲腰之間是你的墾荒之地
一件件精心挑選的內褲,在夜晚降臨的鏡子前,穿上又脫下。各種三角褲和後空提臀褲:彩色樹葉印花,粉紅色絲絨、暗黑色提臀搭配亮...
【地景說話專題】專輯二:酷兒・原民・身體―原酷風景的四重速寫
本專題透過層疊交織彼此相容或互斥的複視觀點,一方面延續此性別觀點在原住民藝術認識論層面的批判張力,同時也嘗試回應台灣當代...
【評論的「挑戰」】不說再見,如果藝評還有明天:王聖閎談藝評與編輯的第一現場(下)
「屬於台灣在地的理論該如何產生?」王聖閎近年思考理論內生式的可能性,其中一個方向的答案是「要從作品裡找」。他認為評論者有...
「文心之所藝」的評論創作主體: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如何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
經過三屆的累積,究竟國藝會「現象書寫」如何回應視覺藝術生態所需,乃至於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四位獲補助評論人的背景、關...
為溝通而創作:博物館的藝術介入與駐村計畫
在某些案例中,委託藝術家製作甚至成為博物館思考館藏詮釋計畫的主流策略,當代藝術儼然成為博物館擺脫呆板印象的救命藥。然而,...
藝術可以教嗎?藝術家作為講師的陪伴之路
藝術可以教嗎?本文透過視覺藝術創作者投入「教學」的主體經驗,和對於「教『藝術』」的拆解與合作經驗,思考並實踐藝術教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