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
當代博物館防震實踐:故宮、史博館、碗盤博物館防震措施專訪
1999年921地震後,臺灣防震意識提升,不僅修訂建築耐震法規,使建築物提升至能承受6級震度不倒塌,文化資產方面,199...
扎根自生活與文化的全方位藝術創作者——楊英風
楊英風是一位創作力豐沛的藝術家,創作時間超過60 年,作品超過2,554 件,創作面向廣泛,從水彩、油畫、水墨、版畫、漫...
【新刊】地震速報
﹝地震速報﹞注意!您所在位置發生顯著有感地震。成因眾說紛紜,《聖經》認為是上帝憤怒的表現,中國視為君王德不配位的警訊,日...
【新刊】故宮體檢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於紫禁城內廷正式成立。1965年11月12日,故宮臺北新館於外雙溪落成。「國立故宮博物...
冷戰視角下的戰後臺灣藝術及其國際文化交流
回首冷戰初期,當時甫於臺灣站穩腳跟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思考對外文化交流事務時,往往以外交需求作為首要考量。討論戰後臺灣現代美...
新鮮事|兒童節出遊首選!史博館全新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親子一起探索時間~
「兒童創意共學空間」,結合展示、學習、休憩的複合功能,以「時間」為主題,從日常生活中透過自身感受及測量工具度量時間,同理...
史博館開館特展:「筆墨豐碑」&「五月與東方」
史博館的歷史是臺灣近現代歷史的縮影,史博館館長王長華便將史博館形容為「一座貢獻給理解臺灣近現代社會文化發展史的博物館」。...
臺灣現代藝術的黎明:重逢史博館「五月與東方」特展
池畔春風徐來,文化部在史博館重新開館之際,希望能推出一個足以反映臺灣在地前衛藝術發展的展覽,以呈現臺灣美術在戰後重要歷史...
【新刊】2023 TOP10 拍賣市場前十大
每年的三月號,本刊專題依例為年度拍賣市場前十大,分為古書畫、近現代書畫、瓷器、工藝品四大板塊,若以人民幣計,2023年共...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十年一瞬,回望藝術產業的現象與熱潮
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亞洲藏家與各樣國際藝術項目的交流更為密切,收藏版圖也在西風東漸之下益發多元。而在臺灣本地持續蓬勃發展...
文章導覽
1
2
3
4
5
...
11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