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玗
藝聞摘要:臺灣錄像藝術亮相芝加哥藝術博覽會、何子彥被任命為2026年光州雙年展藝術總監、韓國藝術家Suki Seokyeong Kang病逝、2025年透納獎入圍名單公布、荒川Nash醫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5年4月15日至4月28日。
【藝術自然史II】迎向「觀看」失靈的年代——劉玗混雜感知與重釋自然的創作實踐
我們對於自然的單向觀看,在劉玗的作品中,終究是要失靈。這個失靈並非意味著作為感知方法之一的觀看無效,而是觀看不再只是一種...
【專題】藝術中的自然史 Ⅱ
延續二月號「藝術中的自然史I」專題,本期推出專題的第二部分。相較於第一部分更聚焦於植物學,本次專題將視角轉向豐富多彩的動...
當紀念碑化為幽靈海洋:從「沉浸」到「暗湧」體驗
裝置化的沉浸展演,原本是消解藝術紀念碑化權威的距離感,但在今天品牌操作下搖身一變成新型態的「沉浸產品紀念碑」。然而,另一...
【南方潛能專欄】手拉手,把大家圈在一起:森川里海藝術季的魅力所在
在地方藝術季泛濫成災的臺灣,位於花蓮豐濱鄉部落的「森川里海藝術季」有何特殊之處?又有何魅力?2021年「森山里海藝術季」...
慶典喧鬧之後,臺南何以400 ? 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
熱鬧如慶典的「臺南400」在兩個月過去後,應是重新思考為什麼要將焦點置於曾經「被殖民」的年份?這個時間的轉折點對於臺南應...
_OR_,「問問題計畫」的非結果導向支持系統
不難發現「問問題計畫」的作品皆在看似對立的答案中,時常角力出一處我們無法輕易回答、且具深刻反思意義的暫時性思辨時空;若再...
【小典藏|愛看展】北美館兒藝中心「跟你說個故事」──第二波教育計畫「很久很久以後」走進藝術家作品,用想像力身歷奇境!
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人類就已使用楔型文字記錄下第一個故事《吉爾伽美什史詩》。一個不可考的時空、一個主角、一個轉折,加上...
三十年後,廢墟如何再迷走?關於新北市美術館典藏線上展「廢墟再迷走」內的新藝術史關照
九〇年代的邊陲、實驗與自我放逐,如今成為新北市美術館典藏線上展「廢墟再迷走」觀看新北藝術史與未來性發展的視窗。如何重新觀...
新北市美術館首檔典藏線上展「廢墟再迷走」,開啟跨域虛擬感官體驗
新北市美術館首次典藏展透過館藏與跨域藝術作品的對話,以線上即展場的概念,讓觀眾不受時空束縛,透過多樣的互動瀏覽模式,從旅...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