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兩代台港人政治離散下的書寫與攝影:邱永漢的《香港》與高仲明、蔡慧敏的「後時代革命」
2022年4月,從香港轉而定居台灣的高仲明,在台北學藝埕發表了最新個展「後時代革命」,本次的影像相較於《港傷》中刻意呈現...
【臺漫現場專欄】爸、媽,我要當偶像!臺灣動漫地下偶像的環境現況與問題
電傳時代的來臨、與廣播電視的普及,造就流行文化的興起,歌手或演員透過媒體傳播渲染,有了「偶像」一詞的出現。「動漫地下偶像...
從「暫緩」到「終止」,再「重新提案」:北美館撒古流案46天緊急事件幕後
撒古流.巴瓦瓦隆事件北美館在2021年12月20日晚間宣佈,在相關情事獲進一步釐清前,將「暫緩」威雙台灣館相關展務。而至...
【評論的「挑戰」】留下來,與離開的人:王聖閎談藝評與編輯的第一現場(上)
「屬於自己的評論語言為何?」藝術評論總是在梳理藝術家創作中比較創造性的一面,藝術家當然可以反問評論者「在你文字中比較具創...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十:黃聲遠
黃聲遠以自然與人文的環境思考,超越建築專業的侷限性,縫合社區生活與環境地景,將公共性延伸、擴展、連結成友善的流動網絡,體...
武裝衝突下的文化資產保護
二戰對古蹟、文物的衝擊,正面催生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締訂《關於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的1954年公約》,任何締約國...
掘光而行:北美館展出「礦工畫家」洪瑞麟完整創作面貌
今年適逢洪瑞麟110歲誕辰,臺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學者白雪蘭與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掘光而行:洪瑞麟」歸鄉首展,...
《事件現場製造》:與許哲瑜、陳琬尹展開台灣集體潛意識的一次巡弋
《事件現場製造》如同許哲瑜與陳琬尹先前合作的作品,總在回探已成為公眾記憶的歷史事件之餘另闢蹊徑,乍看在處理圍繞著事件與人...
最後的情人節:我一直在想為何這個展那麼讚
莊約翰的作品既不是一種社會奇觀,也不是社會議題的反思。「最後的情人節」並不真正邀請大家去理解這個現象。論述更像是一個參考...
華麗魔法屋:故宮的洛可可珍藏
「華麗魔法屋─故宮的洛可可珍藏」時空彷彿穿越到18世紀的歐洲,那個被稱為「洛可可」的時代。透過沉浸式的展覽規劃,讓觀者身...
文章導覽
1
...
49
50
51
52
53
...
60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