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掘光而行:北美館展出「礦工畫家」洪瑞麟完整創作面貌

掘光而行:北美館展出「礦工畫家」洪瑞麟完整創作面貌

“Unearthing Light”: TFAM Exhibits Complete Oeuvre of “Miner Artists” Hung Jui-Lin

今年適逢洪瑞麟110歲誕辰,臺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學者白雪蘭與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掘光而行:洪瑞麟」歸鄉首展,以洪瑞麟之子洪鈞雄所捐贈作品為核心,整理出六大子題,再現過去少見的曝光作品。
臺北市立美術館「掘光而行:洪瑞麟」自3月19日至7月31日展出,展覽由藝術史學者暨客座策展人白雪蘭(右二)及館內策展人方美晶(左二)、高子衿(左一)共同策劃。(本刊資料室)

著名台灣前輩藝術家洪瑞麟所描繪的礦工身影,是台灣美術史中表現出勞動樣貌與人道關懷最具代表的創作者。今年適逢洪瑞麟110歲誕辰,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邀請學者白雪蘭與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掘光而行:洪瑞麟」歸鄉首展,以洪瑞麟之子洪鈞雄所捐贈作品為核心,整理出六大子題,再現過去少見的曝光作品,包含留日創作、家人肖像等。

「掘光而行:洪瑞麟」展以洪瑞麟《自畫像》(圖右)、《父親像》為展覽開端,藉由多件水彩寫生作品,回望早期臺灣風土。(本刊資料室)
洪瑞麟,《父親像》,油彩、畫布,39.5×30.5cm cm,約 1933, June Hung 收藏。(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提到,洪瑞麟與北美館關係密切,早自1987年時,任職於館內的白雪蘭就曾承辦過洪瑞麟的展覽。經過35年後,北美館又自洪瑞麟之子手中獲捐一批珍貴的作品,其中包含過去鮮少公開的早期求學作品,以及晚年赴美後的創作,再加上自19處館舍私人的收藏,促成這次展覽成形。策展人白雪蘭表示,1987年的展覽只局限於洪瑞麟的礦工與裸女作品,但這次可以說是對洪瑞麟創作更全面的呈現,展中也有豐富的文獻資料,以及早年與倪蔣懷與石川欽一郎的人互動等相關作品,期盼讓觀眾對洪瑞麟的創作生涯有更完整的認識。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一隅。(本刊資料室)
「掘光而行:洪瑞麟」對洪瑞麟創作更全面的呈現,展中也有豐富的文獻資料,以及早年與倪蔣懷與石川欽一郎的人互動等相關作品。(本刊資料室)

洪瑞麟早年在稻垣藤兵衛所創立的「稻江義塾」接受啟蒙教育,稻垣在台灣投入社會救助事業,成立「人類之家」,其兒童部即為稻江義塾。洪瑞麟在這樣的受教環境下,亦受到人道主義的薰陶。後受石川欽一郎指導,並倪蔣懷、陳植棋、張萬傳等人交好。後洪瑞麟考入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留日期間參與新興美術家同盟等獨立美術團體,關注風土民情、勞動階級,描繪台北後車站與日本貧民、山區勞動者等主題。本次展出的「山形系列」即是描寫日本東北山形縣一帶的農民,在冰天雪地當中辛苦維生的情景。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一展,共計展出350餘件精彩原作及文獻,包括展露其早慧才華的大稻埕時期作品、留日受到普羅藝術影響之作品,以及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與礦工日記速寫等。(攝影/李孟學)
洪瑞麟,《山形市集》,油彩、畫布,120×162 cm,1937,私人收藏。(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回台之後,受邀至倪蔣懷所經營的瑞芳礦坑工作,其第一線與礦工接觸的經驗,讓洪瑞麟留下大量有關礦工的描繪,在其快速的筆觸下,勾勒出礦工身體的姿態與勞動的辛勤,成為台灣獨樹一幟描寫工人勞動樣貌的重要藝術家。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展場一隅。(本刊資料室)
洪瑞麟,《礦工頌(坑內坑外)》,油彩、畫布, 63×86 cm,1965,私人收藏。(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於3月19日開幕,並邀請同根生樂團與張雅淳重新演繹台灣傳統歌謠,以洪瑞麟作品為靈感進行演出。本次展覽至7月31日。


掘光而行:洪瑞麟

時間|2022.03.19 – 2022.07.31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


延伸閱讀

ARTouch編輯部( 169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