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
讓紙說話,感受「方寸」間的寧靜:「崎 Heterogeneous」鳳嬌催化室品牌總監李依耘專訪
或許正如本次展名所寓示,「崎」歷經三次提案淬煉、籌備將近一年,找到「紙」之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迴廊空間最合適的展呈形式。以紙...
從抗爭到共創之路——重返母系社會的策劃行動
ruangrupa團隊將邀請參展的權力下放,展出形式與內容,甚至製作資金也可由參展單位決定。這種亞洲藝壇常見的民間資金介...
從威尼斯到柏林和卡塞爾: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藝術圖景
原訂2021年舉辦、因疫情延後一年登場的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緊接著六月在德國柏林和卡塞爾依序揭幕的第12屆柏林雙年展和...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他們在畢展的前一天爆炸:策動組織後的運動傷害與徒勞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系列專題第六篇作者楊芙(b.1996)從台藝大畢業後,目前就讀北藝大美術系研究所。他曾與同學一起向...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不小心按下重置鍵:策展以外的身份思考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專題的第二篇文章作者王芮瑀(b.1999),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之後,一邊就讀北教大的CCSCA,...
那都是關於聽著海浪的拍打聲:本事藝術「作浪」
吳虹霏於本事藝術策劃的群展「作浪」,即是立基於奈曼尼斯的理論。藝術家從海潮、河流、雲霧到冰山,從極地、山林到火山,在白盒...
引發思辨、對話的場所:博物館/美術館如何創造觀展體驗?
要如何評估觀眾的體驗?這是個難題。觀眾走進來,參與了多少、學習了多少?當離開之後,又會記得多少?當然可以透過博物館的觀眾...
當前與未來,策展人的角色
針對館藏物件進行管理、保存修護與研究是今日策展實務中相當重要的工作面向。策展人還需要相當務實、靈活、善於交際並具備各式各...
《策展簡史》:2002 年,如何理解現在的博物館觀念?博物館的未來如何?
作為博物館館長,始終要把人們的興趣放在首位。你的工作就是吸引人們來欣賞藝術,考慮他們的興趣和藝術之間的關係,並將他們的興...
策展意識與獨立意識:重審台灣策展二十年
「二十年」正是一個很有趣的時代與歷史分界點,由現在往回尋溯,那便是發生於九○年代初期解嚴後不久的台灣。那幾年間台灣引進「...
文章導覽
1
...
8
9
10
11
12
13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