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
影像的技術與死亡:許哲瑜、陳琬尹「三次哀悼練習」的兩個思考
此次展覽雖也延續和同樣的掃描團隊合作,以數位掃描建造影像場景,不過並不是為了特定角色的生命經驗來作技術使用選擇,而是技術...
探尋虛實世界的真相:「覺旅臺灣」攜近20件科技藝術作品,前進2023林茲電子藝術節
「2023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2023)將於9月6日至10日盛大展開。連...
工作是否有結束的時刻: 國立台灣美術館2023國際科技藝術大展「你正在工作嗎?」
國立台灣美術館2023國際科技藝術大展「你正在工作嗎?」(Are You Working Now?)由麥克.斯塔布斯(M...
【薄荷薄荷】20年後初探藝立協Elixus(下)網絡空間與其底層迷因
「藝立協」之所以名為藝立協,最早是希望Code as a Art。程式開發者或駭客能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一樣,如米開朗...
穿梭「2023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平行世界,跨入藝術結合科技的新藝境
2023年第13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2023 Art Revolution Taipei)於5月5日至8日在台北世貿...
一個神話的、跟一個當代處境的交集:鄭淑麗與東冬‧侯溫創作對談
藝術家鄭淑麗與東冬‧侯溫近期首次合作製作科技劇場《遊林驚夢:巧遇Hagay》,這次合作兩人分別初嘗試了科技、劇場的方式,...
【張寶成專欄】從「前瞻科藝」到「21世紀文化基礎建設」:《未來藝術生態系》三冊大綱 (上)
從2010年代開始,科技發展再進階(advanced),數據的傳輸、組合和應用,跟網路開始普及的千禧年拉出距離,編碼和協...
一種媒材的無限可能:「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胡朝聖談「石宇宙STONEVERSE」
胡朝聖期待在「石宇宙」的跨領域以及多元應用的組織手法下,實踐當代藝術、城市行銷與產業串聯,也將結合更親民的行銷社群宣傳,...
5G時代下藝術多元性的再探討:「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國際論壇
論壇主要分為兩大主軸──「速度與連結:5G世代下科技藝術展演及其可能性」與「科技藝術與光節的永續經營」,期待能與光影藝術...
「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未來內容展」開幕:19件國內外跨域展覽,以「擴增宇宙運算中」展現文化科技最新趨勢
「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中的「未來內容展」,於11月3 日至 13 日,在松山文創園區 2號及 3號倉庫開展...
文章導覽
1
2
3
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