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態
後冰川景觀,藝術家如何透過作品省思冰層流失、關懷冰川作用、重建極地神話和記憶?
對於人類世氣候的想像而言,冰川代表的是全球變暖的極端脆弱性,冰蓋崩融到北極海域,預示著全球沿海將會發生洪水,以及從喜馬拉...
合成的環境:藝術家如何標示人類世最清楚可見的標記——「塑膠世」
藝術理論家希瑟.戴維斯(Heather Davis)對人類世塑膠的研究,已引起人們發現「我們身體和思想的多孔性已滲透到經...
專訪2023文博會「上半場比數 10:10」策展人胡永芬,談橫跨十年的視覺藝術創作觀察
藝術銀行透過購藏作品與租賃推廣,支持、鼓勵台灣的創作者至今已滿十週年,在這個別具意義的里程碑裡,藝術銀行請資深藝評人胡永...
20年獎項的品味、社會性與其再現:台新藝術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上)
台新藝術獎20年之際,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於北師美術館舉辦「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與系列論壇。首日開場安排...
如果真有戰國,巨人國邊的小人國何為?
面對已有國際一級、二級藝博品牌的到訪,能有甚麼樣的回應能力,這裡說的不見得只是對抗,更不考慮主體性的現實問題,是被「看上...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他們在畢展的前一天爆炸:策動組織後的運動傷害與徒勞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系列專題第六篇作者楊芙(b.1996)從台藝大畢業後,目前就讀北藝大美術系研究所。他曾與同學一起向...
認真的企業家最動人:吳東亮20年來「用藝術創造台灣新價值」
2日,台新金控集團董事長吳東亮於「第20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上,感性致詞。他朗讀了吳念真導演為台新30週年紀念影片所錄...
投入自然,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關於「生態藝術」
自從有「形式」來演示、來完善或來顛覆一個論述,就有藝術存在。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生態藝術存在?自從有「形式」來演示、完善或...
【藝術收藏新趨勢】味自慢:新世代收藏者的收藏觀
本次專題「藝術收藏新趨勢」將眼光投向近年來在藝術界逐漸擴張的千禧世代,除了梳理他們為藝術市場帶來的新現象及特性,編輯部也...
如貨品般的藝術
那些年電視商業頻道成就許多明星級銷售員,從低價的生活用品到昂貴的奢侈品,甚至是房地產,無所不賣,也成就了電視購物頻道在2...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