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

【張寶成專欄】收藏就是創造:生成數位生成藝術史的Le Random
在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藝術叢集中,今年三月才正式成立的Le Random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裡沒有作品上架和販售,大家看...
老都開新局—南美館新館長林秋芳的三支箭:以國際活化在地、以在地活化藝術
林秋芳遞了幾本南美館歷年出版的刊物,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刊物紀載了過往藝文界對南美館「藝術活化在地」的想像。然而,從南美...
陳貺怡接任國美館館長,具專業藝術史與策展身分成開館首例
文化部今(12)日宣布,原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因屆齡將於7月1日歸建北藝大,並預計於七月底屆齡退休,所遺職缺將由國...
「尊嚴」的符碼:英國加冕大典與皇家典藏
英國皇家典藏主要自17世紀英王查爾斯一世時開始累積,總共有超過100萬件的繪畫、家具、珠寶、武器、鐘錶、書籍等藏品,分布...
是新議題,還是舊政治:「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2023」加密藝術策展如何評論?
審視目前加密藝術的線上/下策展邏輯,經常更強化傳統藝術世界以殿堂級的藝術巨星(知名背後通常等於作品價格的高昂),來號召展...
【師大美術館系列探討】百年學府鏈接大時代的美麗與哀愁,師大美術館營運啓動元年
提起台灣師範大學(簡稱師大),許多人都會說,那是為台灣培養師資的大本營,貢獻卓著。但說到「師大美術館」,可能引來不同表情...
博物館能量價值:服務、觀眾參與、知識美學生產、典藏與文獻等
對社區化、資訊化的加強,促使博物館的角色從較傳統對「物」的保護,轉化為對「人」的關懷,這樣的新觀念與想法便在歷次AAM ...
20年獎項的品味、社會性與其再現:台新藝術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上)
台新藝術獎20年之際,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於北師美術館舉辦「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與系列論壇。首日開場安排...
讓紙說話,感受「方寸」間的寧靜:「崎 Heterogeneous」鳳嬌催化室品牌總監李依耘專訪
或許正如本次展名所寓示,「崎」歷經三次提案淬煉、籌備將近一年,找到「紙」之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迴廊空間最合適的展呈形式。以紙...
因地制宜才能改良:博物館金融化途徑及其策略選擇
私人與企業美術館的出現,不僅可以補充公立藝術機構的資源限制,更能藉靈活的財務和人力資源措施加深博物館專業技藝的發展。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