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
「平穩時期」不平靜:國美館館長陳貺怡的策略與願景
六月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接任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館長一職的消息公佈,便因其深...
【小典藏|新鮮事】兒童參與,臺灣不落人後: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兒童藝術基地」獲國際博物館協會教育與文化行動委員會年度最佳實踐獎
這次獲獎的臺灣兒童藝術基地,是策展團隊勇敢地在體制裡實驗「重視過程、變動無限的兒童參與」,我們可以很得意地說,臺灣是世界...
陳貺怡接任國美館館長,具專業藝術史與策展身分成開館首例
文化部今(12)日宣布,原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因屆齡將於7月1日歸建北藝大,並預計於七月底屆齡退休,所遺職缺將由國...
【小典藏|新鮮事】臺灣兒童藝術基地推出「實驗室」美感教育活動,親子一起體驗臺灣的色彩、線條、造型!
臺灣「色彩」實驗室 the NTMoFA “Color”Lab,即日起至5/31期間以臺灣美術史中的「地方色彩」、「摩登...
田園牧歌下的理想與現實:國美館「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中的水牛作品
五十年過去,國美館的〈水牛群像〉說明文中,不管是將「台灣意識」放置在殖民的對立面,抑或是以「田園牧歌」或「水牛=台灣人形...
資深畫家何肇衢辭世(1931-2023):耕耘戰後台灣美術普及化的關鍵土壤
台灣畫家何肇衢(1931-2023)於今(2日)晨辭世,享耆壽92歲。除了曾是最年輕加入臺陽畫會、並於一生中持續創作的油...
5G時代下藝術多元性的再探討:「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國際論壇
論壇主要分為兩大主軸──「速度與連結:5G世代下科技藝術展演及其可能性」與「科技藝術與光節的永續經營」,期待能與光影藝術...
歷史編撰方法的拓荒之旅:側記2022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
今年9/3、9/4於國美館舉辦的2022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由北藝大郭昭蘭教授策...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藝術跨域創作案」,即日起開放報名
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為鼓勵台灣數位藝術創作者,提出具創新及實驗性之藝術創作計畫,將於2022年12月1日至16...
【小典藏│新鮮事】在兒藝基地,Jump!臺灣兒童藝術基地「不可預期的預期展演」透過展演重新感受、創造出新的玩樂方法!
國美館兒藝基地第二場次展演將於11月正26日式演出,這次國美館將賦予兒童自主獨立創作的表意權,以實踐最深刻的「兒童參與」...
文章導覽
1
2
3
...
5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