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
【高森信男專欄】幻の首都圈:從華盛頓特區至中正紀念堂,論「華國」建築中的英美基因
散布於台灣各處的戰後中華式樣現代建築,其實更像是未竟的南京首都建設計劃的延展。這些用鋼筋水泥砌成的假斗拱和假裝飾,是已逝...
KAWS推出全新AR展覽計畫《Expanded Holiday》,再度現身中正紀念堂
KAWS於昨(12)日推出與英國Acute Art藝術工作室合作的AR作品《Expanded Holiday》,透過Ac...
遲至的雜音:短評中國六四事件三十周年特展
令人感嘆的是,在六四屠殺之後,所有的「雜音」終究在中國獨裁政體無情的輾壓下而被迫噤聲。而如今,每逢在異地紀念此一悲劇之時...
【小典藏|愛看展】幾可亂真:「真實」的新定義?
2019年不可錯過的大展!超寫實主義雕塑發展近十幾年,這次集結了24位國外藝術家、31件雕塑作品,在中正紀念堂開展啦!趁...
時間靜止,留下永恆:真假難辨的超寫實人體雕塑展
「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於今(28)日上午在中正紀念堂一展廳,正式開幕,吸引許多媒體與藝術界人士的參訪,穿梭在真假...
解構下的繪畫獨白──閱讀何肇衢的創作世界
有「台灣現代藝術導師」稱謂的李仲生曾所說:「沒有一個畫派能夠永遠的存在,但也沒有一個畫派的優點不被永遠保存下來。」《聯合...
【蕭文杰專欄】文化意義重於時間——台灣需要保存「年輕」文資的新觀念
在台灣,保存文化資產經常遭遇一些問題,其中一項是歷史時間是否足夠久遠?這個項目經常是被政治操作運用,也被民間拿來當成質疑...
專題|結語:台灣古蹟建築作為承載歷史、記憶與文化主體性的有形標的物
本專題「文資重構.議題再現」透過解讀中正紀念堂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兩處台灣重要場域的歷史脈絡與流變過程,並聚焦在空間轉型...
專題|陳擎耀的政治狂想:在「完美家庭」與「樣板笑點」之間
陳擎耀《完美家庭》這件充滿諷刺意味的作品,是在中正紀念堂轉型討論的前提之下,由藝術家與當下場域互動的有趣成果,亦是特別與...
專題|一樣的月光下如何瀟灑走一回?從「家庭備忘」展談起
「家庭備忘」一展並沒有試圖處理中正紀念堂的歷史問題,然而中正紀念堂豐富的歷史事件,諸如野百合學運、野草莓運動、自由廣場的...
文章導覽
1
2
3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