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站上人生的舞台 陳沛岑:那些關於青春與夢想的事

站上人生的舞台 陳沛岑:那些關於青春與夢想的事

從台北的典藏編輯室出發,陳沛岑執行、策畫的每一項工作成果,點點滴滴的涓滴成流,之後加入香港蘇富比,再進入香港嘉德,讓她成為中國最老牌的拍賣行嘉德,香江佈局的關鍵大將。向外擴展自身職涯的道路,陳沛岑是怎麼鋪出來的?
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暨當代藝術部總經理與資深專家陳沛岑。(嘉德提供)
陳沛岑小檔案
出生 1981
學歷 英國聖安德魯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
現任 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暨當代藝術部總經理與資深專家
經歷 《典藏投資》雜誌採訪編輯、主編
   蘇富比中國暨東南亞區執行董事暨亞洲二十世紀現代藝術部專家
   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暨當代藝術部總經理與資深專家
本篇看點
去年10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國嘉德(香港)第一次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拍賣會預展與拍賣。有一位女孩,站上了會展的舞台,主持自己人生的第一場拍賣。她是陳沛岑(Vita Chen),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暨當代藝術部總經理。她,一步步實踐自己的夢想。
「那些關於青春與夢想的事」。這是2008年6月號,《典藏投資》雜誌,由沛岑主寫的東京GEISAI#報導標題。GEISAI#是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發起的年輕藝術家作品博覽會,曾在東京、台北舉行,當時村上隆盡一己之力扶年輕藝術家一把。沛岑,曾經是藝術雜誌編輯,是的!沛岑就是我們《典藏.今藝術&投資》合刊前,近十年前的《典藏投資》雜誌主編。
從台北的典藏編輯室出發,沛岑執行、策畫的每一項工作成果,點點滴滴的涓滴成流,之後加入香港蘇富比,再進入香港嘉德,讓她成為中國最老牌的拍賣行嘉德,香江佈局的關鍵大將。向外擴展自身職涯的道路,沛岑是怎麼鋪出來的?或者是:別人,看見她的那些特質,為她準備舞台一展身手?
求學與工作
沛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典藏雜誌社擔任採訪編輯,她,其實最早的志願,是想成為藝術家。就讀新竹師範大學(現與清華大學合併)美術系,就是為了實現她青春的夢想記事,成為藝術家。在大學期間,教授藝術史的老師是石瑞仁,這位台灣藝壇知名的藝評家。而沛岑在竹師美術系時期,石瑞仁就帶著學生們往來台北、新竹看展,從美術館深入各家畫廊,透過展覽現場的實地走訪與課堂討論,拆解每一檔展覽與裡頭的作品,沛岑從中發覺過往不曾悠遊的藝術世界領域:透過文字,讓更多人進入藝術世界,打開看藝術的視角。加上陳媽媽一直擔心女兒成為藝術家的夢想很是不切實際,於是,沛岑結合本身興趣,一頭栽進藝術史的研究,計劃成為藝評人。竹師美術系畢業後,她赴英國聖安德魯大學取得藝術史系碩士學位,成為威廉王子的校友;而在明年元月舉辦首屆台北當代藝博會的任天晉(Magnus Renfrew),則是她的同校學長。
學成返國,沛岑即加入典藏雜誌社,是《典藏投資》雜誌創刊的編輯團隊成員,她實現了青春記事本裡的第二個夢想,透過文章,讓更多人看見藝術。沛岑走訪畫廊、美術館,採訪藝術家、收藏家、畫廊主、策展人,用文字的力量讓藝術品與背後的關鍵者躍然紙上。她出差杜拜藝博會見證中東當代藝術的崛起,赴北京、香港實地探究畫廊生態與拍賣現場,為讀者帶來第一手的市場情報與分析,很早就推薦了草間彌生、李希特(雖然當時也貴但現在超級貴)等西方藝術家,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積累自己藝術生涯的厚度。
2010年春,前台北佳士得總經理、亦是當時百藝畫廊主持人的陳秀玉,受蘇富比延攬重回拍賣行,陳秀玉需要一位好幫手,她鎖定了沛岑。「我很喜歡葉怡利這位藝術家,秀玉在百藝畫廊代理葉怡利,是當年推廣新媒體藝術不遺餘力的畫廊,曾經跟秀玉深入探討葉怡利,或許是當時的熱情,讓秀玉注意到我。」沛岑笑說,最開始與秀玉就是這樣的連結,也是因為採訪秀玉異動到蘇富比的新聞後一個禮拜,接到秀玉的電話:「要不要跟我一起到蘇富比?」
拍賣事業之於沛岑,在於能讓藝術品在每次的流轉中,遇見善待它的人。2009年,全球藝術市場還在08年金融海嘯後的餘波盪漾,巴黎佳士得推出了聖羅蘭世紀專拍,是聖羅蘭與其愛人同志皮耶.貝傑的共同私人收藏,撼動世人,拍賣結果穩住了藝術市場信心。
2009年的巴黎聖羅蘭與貝傑專拍,影響甚巨。沛岑當時撰寫《典藏投資》專輯主文:「在世紀拍賣的背後」。(本刊資料室)
為此,《典藏投資》推出聖羅蘭世紀專拍特輯。沛岑在專輯主文裡,寫道貝傑之所以願意放手與愛侶蒐羅半生的藝術珍藏原因:「在2007年4月,我知道聖羅蘭罹患了腦癌,在他生病到過世後的這段期間,我開始回想我們之間種種的一切,這也包括我們共同建立的藝術收藏,但我很快發覺,如果他不在世間了,這些作品對『我』的意義便不存在了,它們將變成一面什麼都映照不出來的鏡子…我並不是說這些作品會隨著聖羅蘭死去;藝術品並不會死,藝術品有它們自己的宿命,從上一代流傳到下一個世代,從這個藏家的手上到下個藏家的手上,藝術品最終的目的是要被人欣賞、珍愛,無論它的主人是誰。而在人生中,我們必須學著跟別人分享──分享金錢、文化、所有的事。我很開心我和聖羅蘭曾經共享、共同擁有這些耀人的藏品,然而在多年之後,或許在某個展覽場裡,人們將能看到某件作品在標示牌的出處部分寫著:『源自聖羅蘭與貝傑收藏』。我能想像或許在那時,人們會告訴他們的朋友:『你應該要認識他們兩人,他們住在20世紀的巴黎…』對此我將感到非常驕傲、欣喜;我不相信上帝,我只相信人、相信記憶,而這些記憶將會永存。」
沛岑的聖羅蘭專輯文章,是當時華人媒體唯一完整報導的文章,透過文章的力量,讓讀者感動聖羅蘭與貝傑之間的情誼、對待藝術品的態度;也讓更多藏家見到拍賣事業背後的價值。或許從那時起,在沛岑的青春記事本裡,拍賣,也成為重要的人生關鍵字。隔年在秀玉的邀約下,沛岑加入香港蘇富比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從此踏上拍賣專家之路。
拍賣行的歷練
在香港蘇富比的7年歷練,沛岑打下更紮實的拍賣事業基礎。她負責撰寫圖錄,之後協助徵件,主要負責台灣地區收藏家。在每季與不同的藝術品相遇、撰寫圖錄,是極度高壓的工作歷程,但沛岑不以為苦。相反的,她非常喜歡撰寫圖錄,透過研究每一件作品,探究藝術家的創作思維、世代背景。尤其,她負責的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那是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藝術家生於民初,崛起於西潮東進之際,許多人負笈留學,來到巴黎,來到東京,在艱困的物質條件裡尋覓自身的藝術實踐。沛岑非常敬佩這一代人,他們的創作非常純粹,沒有現在的藝術市場能為藝術家帶來的名與利。許多藝術家,而今都是身後才得享大名。研究前輩大師的作品,在他們的畫面裡解碼藝術家語言,發現時代故事裡的線索,對沛岑而言是最有趣的工作。也因為是自身下了苦功研究,對每件作品擁有真實的情感投入與理解,使得沛岑為藏家介紹作品時,往往信手拈來。
沛岑深獲藏家信任。她總是能站在藏家的角度,設身處地分析藏品優劣,不會一昧只說自家拍品好。「如果客人收到好作品,我也會很開心的。」而且,收藏有時候亦是大工程,從付款、取件、運輸、裝裱…,每個環節的處理,沛岑都全力做到最好,與藏家之間最初的信任關係,就這樣建立。7年的蘇富比專家養成,讓沛岑練就了深厚的功底,追求進步的她,在第7年感受到了停滯,決定辭去職務另思方向。
嘉德首次進駐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此為去年秋拍,二十世紀藝術暨當代藝術預展現場。(攝影/林亞偉)
在拍賣廳內競標台,與藏家討論的沛岑。(嘉德提供)
中國嘉德,這家1993年成立的中國最老牌拍賣行,決心真正深耕香江市場。尤其,在創辦人暨大股東陳東升,亦成為蘇富比的大股東之際,嘉德前進香港市場最佳的展覽、拍賣場地會展中心的阻力,可以說就此排除。而二十世紀暨當代藝術,更是一塊不容缺席的板塊。於是,嘉德總裁胡妍妍邀請沛岑出任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暨當代藝術部總經理。熟識胡妍妍的藏家都知道,她是中國書畫專家出身,嘉德的創始團隊之一,是一位既專業又謙和樸實的經理人,恰恰代表嘉德的文化。這,與沛岑的個性一拍即合。她,決定挑戰一個更大的舞台。
在沛岑加入前,香港嘉德二十世紀與當代藝術部專場,每季約2千多萬港元的成交額,在兩大國際拍賣行的夾殺下,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對沛岑而言,這項艱鉅的挑戰,在第一天上班就來到。2017年5月履新,被告知香港秋拍日程因為順利進入會展中心,得從11月底,提前到10月與香港蘇富比拍賣同期舉行,換句話說,徵件、撰寫圖錄、宣傳拍品、預展、尋覓買家的工作時程,整整少了一個月!沛岑二話不說捲起袖子上工,她心中的夢想記事本,其實已有藍圖:二十世紀藝術的前輩大師,推出「反叛之光」專題,因為他們一生,就是向傳統取經,亦是從傳統裡叛出革新;對於遭到低估的女性藝術家,推出「風華之音」專題,為前輩到當代女性藝術家之作,為藏家梳理推出。她的首秀,總成交額逾億港元,是過往成績的逾4倍!
沛岑擅長規畫主題式的拍賣,她也相信,藝術品透過有脈絡的主題式呈現,更能彰顯作品的價值。今秋的嘉德香港,規劃「狂飆年代—巴黎的世界藝術家」、「Pop Art」等專題,讓藏家拭目以待。
主掌中國嘉德(香港)二十世紀暨當代藝術部,沛岑深受藏家信任。她與清翫雅集理事長林木和(中)、中華文物學會副理事長陳筱君(左)合影。(攝影/林亞偉)
對每一件作品謹慎以待,仔細研究,盡心推廣,是沛岑最典型的行事風格。就像今年春拍,嘉德第一次推出西方油畫拍品,她細心考究出處、著錄等來源,其中的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66年作品《生命之泉》,估價120萬元以413萬港元成交,讓委託方深感鼓舞,也開啟了後續更密切的合作。她笑說,認識、敲門每一位新收藏家,就是要厚臉皮的堅持,讓藏家知道嘉德長期樹立的品牌優勢,建立可能的第一次與後續的合作。
從藝術雜誌主編、拍賣公司專家到部門總經理,沛岑的職涯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就是做好每一件事,涓滴成流。她的職場路,從台北來到了香港,主理的拍賣舞台,能引入優秀的亞洲現當代藝術家作品,包括台灣。現在,她的職場生涯不僅外擴,同樣反饋回故鄉,離鄉工作亦能造福鄉里。「那些關於青春與夢想的事」,沛岑沒有成為GEISAI#裡展場的年輕藝術家,她成了推薦藝術家的關鍵推手!
林亞偉 (Lin Ya-Wei)( 1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