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大千堅若磐石三件億元,七席霸榜:2023近現代書畫高價精品回暖

張大千堅若磐石三件億元,七席霸榜:2023近現代書畫高價精品回暖

2023年是絕對的張大千之年,經過數年不論市場如何起伏,堅實屹立,已為必然的常勝軍「硬資產」,延續著2022年度的第一高價之勢頭,於2023近現代十大高價中奪得冠亞軍,並囊括三件億元,占有七席佳績,潑彩、仿古、荷花、山水、人物各類代表均入榜單,證見大千無限魅力,整體仍以潑彩為最受追捧之高價品類。

近現代書畫向來是古美術圈收藏群眾最大之版塊,隨著全球經濟及疫情影響之整體大環境,近年來進入價格修降調整期間,來源出處佳的超級生貨精品依舊獲得青睞,估價則成為買家拿捏入場競投意願的重要審慎指標。年度近現代十大高價相較於2022,整體成績拉升,四件億元拍品遠勝於一件億元拍品(2022年最高價為張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成交價3億7049萬5000港元),第十高價亦由人民幣3000萬元拉升至5000萬元門檻,精品持續受到關注、價格回春的態勢明顯。

2023年是絕對的張大千之年,經過數年不論市場如何起伏,堅實屹立,已為必然的常勝軍「硬資產」,延續著2022年度的第一高價之勢頭,於2023近現代十大高價中奪得冠亞軍,並囊括三件億元,占有七席佳績,潑彩、仿古、荷花、山水、人物各類代表均入榜單,證見大千無限魅力,整體仍以潑彩為最受追捧之高價品類。一線拍行穩立,香港蘇富比、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常年穩居近現代書畫高價版圖,齊白石、傅抱石以中國境內拍賣公司為主力,國際盤勢則尤以香港蘇富比可說是張大千潑彩專門戶,屢創佳績,華藝國際(廣州)亦以大千潑彩進榜。

1. 張大千1973年作〈花開十丈影參差〉雙摺屏風
香港蘇富比.2億5164萬8500港元

延續著2022春拍張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締造3億7049萬5000港元(位居大千第一高價)的勢頭與威力,香港蘇富比於2023春拍隆重推出張大千〈花開十丈影參差〉單件拍品專場,以此作為其50週年慶典揭開序幕──且該作繪於1973年,恰好是蘇富比落戶香港之年,意義非凡。自1億5000萬港元起拍,歷時15分鐘以2億1650萬港元落槌,加佣金成交價2億5164萬8500港元,為年度近現代書畫成交之冠,位列張大千第三高價,締造張大千荷花畫作價位紀錄。(此前紀錄為張大千1947年作〈嘉耦圖〉,201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交價1億9106萬港元。)

本件為潑彩金箋雙摺屏風。大千日本屏風之作屈指可數,目前僅知有六件,其中取金屏風且為潑彩風格,僅二件!其用料講究,金箔滿紙,珍貴非常,且別於尋常宣紙,控制色墨濃淡上更具難度。大千先以淡墨打底,復以濃墨積疊於上,大片荷葉頓現,復以礦物顏料石青、石綠潑灑,令色墨暈染一氣,入眼盡是一片氤氳淋漓。由畫上鈐「環蓽庵」印可知,大千此作完成於美國加州寓所,時屆七十五,然畫面仍張力滿盈,氣勢如虹;右下鈐「得心應手」印,自滿之情,不言而喻。本作源於陸菊森伉儷收藏,陸氏乃經李祖萊夫婦引介而直接向大千購得,後由陸氏家族遞藏,歷經半世紀神采依舊。

2. 張大千1967年作〈秋山夕照〉
香港蘇富比.1億9936萬9000港元

繼春季〈花開十丈影參差〉的磅礴氣勢,香港蘇富比於年末壓軸推出「梅雲堂藏張大千畫─不負古人告後人」專場,焦點拍品為張大千寫於1960年代潑彩創作鼎盛時期之巨製〈秋山夕照〉。本幅自1億港元起拍,歷8分鐘以1億7100萬港元落槌,加佣金為成交價1億9936萬9000港元,拿下年度近現代書畫亞軍佳績。

此作創作於1967年9月,當年夏天大千赴加州參加史丹福藝術博物館之張大千回顧展及加州克密爾的萊克美術館(Laky Gallery)展覽,並利用展期餘裕遊覽加州優勝美地,回到巴西隨即創作此畫,靈感或即源於優勝美地的半穹峰(Half Dome)或酋長巖(El Capitan)落日景象。畫成後,大千將此畫贈與高嶺梅夫人詹雲白,其子高美慶曾言:「雙親素來欣賞張大千傳統風格的作品,惟對這件抽象的潑彩作品異常著迷。」畫中以夕照中的巍峨高山為主題,捕捉住大自然雄偉壯麗之美與最戲劇性的時刻,描繪黃昏的色彩包羅萬有,施彩大膽,揮灑自如,色調由紅至橙,由藍到綠,明亮的藍、綠、白、紅、金色在流動中衝撞交融,尤爲亮眼的是天空薄施的金色,混合迷濛殷紅,漫天閃耀著落日中最後一抹餘暉。峽谷周邊蒸騰的雲靄,於白底中泛發清淺的粉藍色調,似非尋常礦物顔料,或乃大千為追求輕盈而真實的視覺效果所引入的西畫色彩。

3. 齊白石1931年作《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冊頁
中國嘉德.人民幣1億4490萬元

齊白石此套山水冊,作於1931年秋,題材大體源於其遠遊印象和家鄉記憶,畫家自署標題者八幅:〈朝陽〉、〈放牛圖〉、〈蒼海煙帆〉、〈陽羨山水〉、〈月明人靜時候〉、〈雨後〉、〈荒山殘雪、〈柳浦秋晴〉。未署標題的四幅,根據內容可名為〈古木寒鴉〉、〈荷塘遊魚〉、〈沙渚鸕鷀〉、〈山上人家〉。

1920、30年代,白石老人膽敢獨造的山水風格,多不被時人理解,然而也是在1920年代後期至1930年代此時期,為其山水畫最成熟的階段,出現極多精采作品。他在〈柳浦秋晴〉一開自題:「吾畫山水,時流誹之。故余幾絕筆,今有寅齋弟強余畫此,寅齋曰:此冊遠勝死於石濤畫冊堆中一流也,即乞余記之。白石。」1930年代中期後,齊白石畫山水越來越少,主力轉作花鳥,70歲後若非特別熟悉的人索畫,並不作山水。本冊上款人「寅齋仁弟」,為文素松(1889或1890-1941)。文氏為民國時期軍人,然以碑帖、文物收藏鑑賞知名藝林,特喜白石手筆,與白石投契,交誼深厚。

本套冊頁原為榮寶齋所藏,於1957年「齊白石遺作展覽會」中展出,後為辛冠潔珍藏近半個世紀,1994年於中國嘉德秋拍中現身市場,成交價人民幣517萬元,時創齊白石作品世界拍賣紀錄。睽違近30年,再次現身中國嘉德,以人民幣1億元起拍,1億2600萬元落槌,成交價人民幣1億4490萬元。

4. 張大千1944年作〈紅拂女〉
中國嘉德.人民幣1億1500萬元

本幅為大千至敦煌潛修後所作,堪其平生腕底工筆仕女之最,是大千稽古敦煌、遙望盛唐精麗畫風的典範巨製。紅拂女出於《虯髯客傳》,該小說以隋末唐初為背景,故大千亦取法同時代的敦煌壁畫表現之,畫中聚焦單一人物,由面容、服飾、花紋、設色等皆可以看到敦煌風格菩薩像、供養人像的影響。如斗篷中的鳳鳥紋,正出自其臨摹敦煌壁畫之作;而裝潢花邊由大千兩個兒子心德、心智所繪製,造型與配色亦與大千臨摹敦煌的作品一致;畫中輪廓線皆至少經過二次勾勒,如人物肌膚是先勾墨線再迭紅線,衣帶、斗篷的花紋則先勾墨線再勾泥金等,讓物象更加立體與凸出,亦使畫面更富高古氣氛。大千曾於1949年〈仿唐人仕女〉自題:「敦煌歸後,其運筆及衣飾並效唐人,非時賢所能夢見也。」此件〈紅拂女〉驚才絕豔,當為大千盛唐面目輝煌之作。

本幅為國民黨元老張群舊藏。自人民幣8000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人民幣1億1500萬元。此幅曾於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成交價人民幣7130萬元,10年後重回拍場,同場一次釋出兩件大千作品〈紅拂女〉及〈峨眉接引殿〉,分占年度近現代書畫第四及第十名。

5. 傅抱石1942年作〈雲臺山記圖卷〉
中國嘉德.人民幣9200萬元

〈畫雲臺山記〉為東晉顧愷之所作,經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著錄而得流傳於世的三篇畫論文章之一,傅抱石對此文深入研究,除進行學術發表並曾三次繪畫創作〈雲臺山記圖卷〉,本幅為創作於1942年之墨卷,傅抱石十分重視,並將郭沫若、沈尹默、胡小石、徐悲鴻等題跋裝幀合卷,蔚為大觀。傅抱石於1942年所舉辦的個人畫展撰寫序言中提到:「我搜羅題材的方法和主要的來源有數種,一種是美術史或畫史上最為重要的史料,如雲臺山圖卷,一種是古人(多為書畫家)最堪吟味或甚可紀念的故事和行為。」

目前所知傅氏三件雲臺山圖卷系列作品,分別為:1941年〈畫雲臺山記圖〉設色卷,1979年由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贈入藏南京博物院。1941年〈畫雲臺山記圖〉墨卷,於1960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所出版傅抱石《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研究》一書出現後便不知下落,直至2015年方與設計稿一同現身北京保利10週年秋拍夜場,以人民幣4255萬元成交;2023年再度現身北京保利秋拍,以人民幣3139萬5000元成交。至於本幅1942年〈雲臺山記圖〉墨卷一直由傅氏後人珍藏,21世紀初輾轉至香港,2023年方重現拍場,以人民幣9200萬元成交。

5. 張大千〈巨然晴峰圖〉
北京保利.人民幣9200萬元

張大千寓目過手的宋元古代名蹟不可勝數,追摹古代傳統成為其創作養分,善借古畫章法布局加以自出機杼,為50歲前創作的慣例,1946年作〈巨然晴峰圖〉可為明證,堪稱其1940年代進入藝術成熟期後之珍稀巨作。同年秋天大千在上海成都路470號中國畫苑舉辦畫展,共展出畫作81件,此作為第59號展品,標價400萬元,為上海畫展中第二高估價的畫作。

此畫實乃借元人〈萬山積雪圖〉(今藏無錫市博物館)之構圖章法。大千以圓筆中鋒易〈萬山積雪圖〉李郭派之側筆劈斫,運用巨然長披麻皴兼禿筆混點打苔的遺法,筆墨意韻卻繁密蒼茫,深具元季王蒙蒼莽渾厚之趣;勢若游絲的描水法則脫化自劉道士〈湖山清曉圖〉,並更顯靈動飄逸。大千為此畫題畫名,題詩,並再題:「此康熙內府花邊羅紋,下宋楮一等,紙墨相發,心手俱暢,亦鄉居數年不可多得之一樂也。」大千三題,可見其得意之情;鑑定大家謝稚柳1989年題識:「此故人張大千四十九歲之筆,臨巨然筆極少見,為其平生傑作,殊難得也。」

本作曾於2010年上海天衡春拍成交價人民幣7280萬元,2016年中國嘉德春拍成交價人民幣1億3500萬元,時創張大千傳統仿古類作品之第一高價。今次於北京保利2023春拍,自人民幣5800萬元起拍,8000萬元落槌,連佣金成交價為人民幣9200萬元。

6. 張大千1968年作〈夏山飛翠〉
香港蘇富比.8619萬2500港元

張大千1968年作潑彩巨製〈夏山飛翠〉,畫中大片石青、石綠肆意流淌,連綴成青山浮嵐,起伏跌宕,厚重而矚目,流光溢彩,視覺衝擊力强勁。籠罩於青綠之中的幽閣古寺、小橋流水,則為抽象的繪畫語言添加神祕的東方韻味。本作為美國國際保險集團創始人史帶(Cornelius Vander Starr,1892-1968)舊藏,後贈其下屬朱孔嘉。史帶不但為保險巨擘,經商之餘亦好收藏,涉獵甚廣,野獸派油畫、宗教藝術、中國工藝品、雕塑皆有之;而朱孔嘉亦熱心於文化與教育事業,並曾資助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購置藏品。

本幅作於1968年5月,史帶於同年年底離世,可知入藏於同年。又,是年10月至12月間,大千在紐約Frank Caro Gallery、芝加哥S.H Mori Gallery、波士頓Alberts Langdon Gallery舉行大型近作巡迴展覽,其中編號19之Landscape(山水),尺寸約與本幅同,惟圖錄未有刊圖,是否即為本幅仍待考。此次上拍香港蘇富比,以1600萬港元起拍,7250萬港元落槌,逾低估價四倍成交價8619萬2500港元。

7. 吳冠中〈豐收〉
中國嘉德.人民幣7820萬元

1999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1999吳冠中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出吳冠中1990年代新作84幅,為首次以官方名義為中國在世藝術家舉辦的個展,在中國美術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此件作於1998年元旦的丈二尺寸巨製〈豐收〉即為展品之一。

此作首度現身拍場,以高粱為主題,吳冠中曾於《吳冠中畫作誕生記》中解釋了高粱與自己在精神上的關聯性:「糧食是我的圖騰。南方的水稻和小麥個兒都矮,北國的高粱高高挺立,顯得風姿綽約,而且威武。下放勞動,種過各種莊稼,看高粱從幼苗而青春。滿身蒼翠,秋,通體豔妝。赤紅的腦袋在藍天搖曳,實是一種驕傲。」此件畫作寓抽象於具象中,穩定的垂線和躍動的曲線和諧交錯,殷紅和翠綠及墨線濃淡相映成趣,灰色在畫面中的分量縮小,色彩與黑滿屏交鋒,豔黑化身為肆意的墨蛇,與在畫面中的紅、黃、綠三原色形成既對立又統一的美感。

8. 傅抱石〈九老圖〉
北京保利.人民幣6325萬元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3月21日,致仕閒居洛陽的白居易(74歲)邀請胡臬(89歲)、吉旼(88歲)、鄭據(85歲)、劉真(87歲)、盧貞(83歲)、張渾(77歲)等六位老友舉行雅集。同年夏天,白居易又邀李元爽(100多歲)、釋如滿(95歲)加入,因他們於洛陽香山結社,故被譽為「香山九老」,並成為中國傳統繪繪畫雅集畫題之一。傅抱石曾於1941年11月,為祝賀郭沫若五秩壽辰第一次畫「九老圖」。1952年11月又作大幅,仍是為郭氏賀壽之圖。此幅雖無年款,但亦是同題精品。

傅抱石此畫以「頂天立地」式的構圖將參天古松貫穿於畫幅,將畫面分裁,使空間層次分明,九位老者或伏案作書,或展卷觀畫,或沈吟賦詩,或相互交談,四位童子服侍其中。在形象塑造上,該作亦為傅氏人物畫中常見的鶴眼修長、雙眉入鬢之態,貌傲岸而氣高古,九老高逸出塵之態躍然紙上。高松與老者相呼應,表達出「高夀」寓意。該畫為傅抱石家屬舊藏,著錄出版累累,首次現身於拍賣市場,自人民幣3200萬元起拍,5500萬元落槌,成交價人民幣6325萬元。

9. 張大千1970年作〈溪橋晚色〉
華藝國際(廣州).人民幣6210萬元

本幅作於1970年,以潑彩為主,大塊石青、石綠形成強烈視覺衝擊,煙雲繚繞,撲朔迷離,具有很強的抽象意味;然其中亦輔以筆墨點景,山谷幽深,溪橋橫斜,洲渚淡遠,屋舍林立,樹木蔥蘢,直透一股清冽之氣,亦是傳統與創新融於一體。

創作時間乃張大千居住北美加州之際,正是大千努力邁向國際的時期,他在潑墨潑彩藝術上不斷嘗試新技法和新媒介,〈溪橋晚色〉繪於絹本之上,因絹本吸收水墨速度較紙本慢,礦物顏料不會輕易滲入其中,而是附於表面,使各種色彩的效果達到最佳,色質更顯潤澤妍麗,從不同光線、折射角度,可見堆疊交錯間之厚薄肌理,層次尤為豐富。本幅絹本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廬山圖〉、1965年作〈瑞士雪山〉均為張大千在日本訂製的無接縫絹,實屬難得。

本幅曾於1984年於香港蘇富比拍出,而後2011年於北京保利春拍以人民幣3910萬元成交,2018年華藝國際(廣州)春拍以人民幣5934萬元成交。本次再度現身華藝國際(廣州)春拍拍場,拍前估價待詢,自人民幣4000萬元起拍,以人民幣5400萬元落槌,加佣金以人民幣6210萬元成交。

10. 張大千1948年作〈峨眉接引殿〉
中國嘉德.人民幣5750萬元

〈峨眉接引殿〉作於1948年春月。是年8月,為張大千第五次,亦是最後一次登臨峨眉山。大千首遊峨眉山乃於1939年6月應好友黃君璧之邀,攜子張心智與黃同遊。在山上,大千與君璧一行曾借住峨眉古刹接引殿。此後,大千深深為峨眉山風光吸引,於1944年9月、1945年4月、1946年8月、1948年8月數次壯遊,每在接引殿居住月餘,峨眉山給予了張大千極其豐富的創作靈感,日後他亦創作多幅以峨眉山為題之畫作。

本幅可看作是大千以北宋紀念碑式山水的氣魄繪製峨眉的巔峰巨構,屬大千細筆仿古一路山水。大千以小斧劈皴狀出山體形質,又用長短披麻、解索、牛毛諸皴法收拾局部細節,其筆秀潤,皴法繁密,似董源、王蒙。而近處松木、山間叢樹、山石之上的草木苔點,則令人想起石濤筆意。取北派山水之雄壯,而捨其粗獷霸悍;取南宗山水之秀潤,而捨其瑣碎壅塞,諸家成法和諧地融合於畫面,大千仿古功力可見一斑。設色以大青綠為主,使用石青、石綠、朱砂等重色,色彩豔雅。1948年5月,張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舉行盛大畫展,共展出作品百餘幅,大部分為工筆重彩,展覽第67號即是〈接引殿〉,售價1億4000萬元,乃展覽的重中之重。曾於中國嘉德2013年春拍成交價人民幣3220萬元,時隔10年再次現身,成交價人民幣5750萬元。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藍玉琦( 27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