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貯此芳香,漢芳齋15年罐藏時光:缶中之罐—明清紫砂藝術選粹

貯此芳香,漢芳齋15年罐藏時光:缶中之罐—明清紫砂藝術選粹

如此珍稀主題式的紫砂茶罐展覽,背後為漢芳齋主人李哲政窮盡15年時光,尋覓明、清二代間各式紫砂罐並歸納統整、去蕪存菁之功。「藏罐起始,確實是兼愛。在尋壺的過程中,兼容土胎優美的紫砂罐,畢竟賞玩藏茶兩不誤。以紫砂之始的明代壺器,經朝代更迭物換星移,時至今日尚能得見之17世紀精巧壺作已然鳳毛麟角,難以一窺明韻風采。在收藏歷程中偶然得見泥料精絕造工不凡的明代茶罐後,有感珍稀明砂可於罐器中覓得,即定下目標廣為收羅,歷十餘載小有所成。」

「泥沙貴重如珩璜,世間茶具稱為首。」宜興紫砂茶器早在明代已攫獲世人眼光,其中尤以壺最受矚目,至今收藏及研究討論最豐,卻也難免掩蓋了其他品類的光彩。

平藝術空間「缶中之罐—明清紫砂藝術選粹」有別於習見的紫砂展,聚焦於少人研究關注的茶葉罐,開啟了一道新的視野大門,展期從去年(2020)歲末12月25日跨越至今年年初1月16日,紫砂專家黃健亮譽為「此生必看的紫砂展之一」,展品皆為同類佳器,其中不乏存世孤品,並嘗試以「時間軸」為概念,「泥料」為核心,並輔以圖表背板,剖析紫砂罐種種箇中奧妙,試圖破除世俗對紫砂罐之刻板印象,藉此讓同好與新進者以嶄新的視野重新欣賞明、清兩代紫砂藝術之美。

平藝術空間「缶中之罐—明清紫砂藝術選粹」現場。攝影/藍玉琦。
展場背板「十面玲瓏」解讀古砂諸色。圖/漢芳齋。

如此珍稀主題式的紫砂茶罐展覽,背後為漢芳齋主人李哲政窮盡15年時光,尋覓明、清二代間各式紫砂罐並歸納統整、去蕪存菁之功。「藏罐起始,確實是兼愛。在尋壺的過程中,兼容土胎優美的紫砂罐,畢竟賞玩藏茶兩不誤。以紫砂之始的明代壺器,經朝代更迭物換星移,時至今日尚能得見之17世紀精巧壺作已然鳳毛麟角,難以一窺明韻風采。在收藏歷程中偶然得見泥料精絕造工不凡的明代茶罐後,有感珍稀明砂可於罐器中覓得,即定下目標廣為收羅,歷十餘載小有所成。」

漢芳齋主人李哲政分享多年鑑賞研究心得,強調實體上手的感官體驗。攝影/藍玉琦。

「小有所成」是謙虛,不囿於收藏賞玩,李哲政實深富研究心得。歸納整理出紫砂藝術演進時間軸,標記分為明代第一期(1520年以前)、明代第二期(1520-1580)、明代第三期(1580-1650),以南京博物館藏〈吳經提梁壺〉,江蘇泰州博物館藏〈「周氏俊造」款柿蒂紋紫砂缶〉及〈六方紫砂壺〉,江蘇無錫博物館藏〈「大彬」款柿蒂紋三足壺〉為分期參考基準,並結合收藏實物,以為驗證。明中期〈紫砂提梁殘壺〉為明代第一期的代表,「早期器物援用原始金屬工藝的『鏤孔塞泥』工序,是識別16世紀以前原始期紫砂器物之重要特徵,復觀本器之壺嘴、提把等處均為鏤孔塞泥工序,足以證明係同一時期的產物。壺內成型工藝盤築、堆塑法並用,尚未發展為後期紫砂器『拍泥片接身筒』的標準化工序。」此壺類〈吳經提梁壺〉,若去掉壺嘴即為罐型,或可視為原始罐器的雛型,李政哲以此作為展覽伊始,引導觀眾進入紫砂罐的世界,足見用心。

明中期〈紫砂 提梁殘壺〉,19×16.5×15公分,去掉壺嘴,或可視為原始罐器的雛型。圖/漢芳齋。

積累十餘年,李哲政對紫砂的理解,總結為「泥、工、型、款」四字真訣,謹摘錄「泥」字分享,「若要評估一件紫砂古器,得先從最根本的用料,也就是從泥料觀之;陶手製作一件作品在材料的選用上,即有別於一般大量製作的商品用泥。所謂作品,指的是用心製作的少量成品,包含陶手傾注一生修為的創作,或是文人、高端訂製用品,不求產量而是追求品質。此類器物質地純淨是基本要求,若要達到質感出眾的程度,端視陶手掌握的核心資源(泥料)而定,可統稱為『大家之作無凡胎,用心之器必好泥』。」其論述符合常理科學,破除以「底款」定位古紫砂器的迷思,十足精彩。此外,對於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名家篇徐友泉一文所記載:「泥色有海棠紅、硃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黃、閃色、梨皮諸名。」更以實物嘗試還原文獻,藉此告知後世晚明繽紛砂料的真實存在。其中最匪夷所思的當為「定窯白」,白色紫砂器且類定窯之「玉澤感、象牙色」,幾人見過?明末清初〈定窯白泥橄欖缶〉驚豔全場,其窯溫到達極限,產生玉質感,全器開片,具象牙色澤,且配以象牙罐蓋,相得益彰。

明末清初〈定窯白泥橄欖缶〉,10×10.5×11公分,體現了明代文獻所記之「定窯白」。圖/漢芳齋。

展覽會過去,《缶中之罐─明清紫砂藝術選粹》圖錄則可留存,反覆品賞研究。該書收錄有〈略覽各地出土與館藏明清紫砂罐〉、〈初話明代二三事〉、〈十面玲瓏〉、〈記南林罐〉數篇專文,增益學術研究;大量高倍數的清晰圖檔,將泥料顏色質感、罐身口沿、底款等特點細節,一一具現,甚至遠勝肉眼直觀,無所遁形。李哲政分享多年來的鑑賞經驗,結合文獻資料、實物以為驗證,讓此書不止於個人藏罐的美照集合,更成為推廣藏、玩、學三合一之老紫砂研究科普實用工具書。

清代中期〈段泥 喜上眉梢扁四方缶〉,15×7.5×19.5公分,紫砂罐器與文人合作之稀罕例證。圖/漢芳齋。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藍玉琦( 2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