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蘇州版畫的光芒:在國際化城市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

蘇州版畫的光芒:在國際化城市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

The Brilliance of Suzhou Prints: Popular Art that Blossomed in the Cosmopolitan City

明末清初至乾隆年間(1736-1795)在蘇州生產的「單張版畫」(日文稱「一枚摺」),一般習稱「蘇州版畫」。蘇州版畫是妝點生活中各種場景的印刷品,其多樣繁複的內容各具魅力。本次展覽從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約3000幅中國版畫收藏中,精選出300幅左右的優秀作品,呈現17世紀至20世紀以蘇州版畫為主的中國版畫豐饒世界的一隅。

明末清初至乾隆年間(1736-1795)在蘇州生產的「單張版畫」(日文稱「一枚摺」),一般習稱「蘇州版畫」。這是在轉型為國際化經濟城市的蘇州所製作出來的美麗版畫。大多數蘇州版畫注定在被消費不久後遭到丟棄,故在中國本土鮮少被保留下來。目前遺存的作品,主要是傳到當時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外國,在當地作為異國文物才得以珍重傳世。〈諸國進貢圖〉(圖1)以傳統華夷圖的格式描繪向北京紫禁城朝貢的各國:為首的「西洋國」,使用了讓人聯想到受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基督形象影響的母子圖(聖母子)樣式來描繪。其後緊接著日本、琉球、印度、越南等各國,這些大概都是清初時中國視為重要貿易夥伴的國家。這些國家中,蘇州版畫較多地傳入了西洋和日本。

圖1  清康熙(1662-1722)前期〈諸國進貢圖〉(展品編號003)。(青木隆幸提供)

蘇州自古即有使用版畫的傳統,至遲在宋代就已出現人稱「蘇州本」或「吳本」的出版品,到了明代則大量製作出在文本中安插圖繪的戲曲及小說圖書。然而,版書(即出版印刷之書籍)的主要受益者,大概僅限於能夠識字或有財力購書的文化人。蘇州版畫則是以蘇州歷代積累的版畫技術為基礎、用先進技術製成,以美麗圖繪為主體的簡易單張版畫。透過蘇州版畫,就算是低收入階層或不識字的平民百姓等廣大社會階層也能在自家享受繪畫、文學等多種文化。

蘇州版畫是妝點生活中各種場景的印刷品,其多樣繁複的內容各具魅力。本次展覽從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約3000幅中國版畫收藏中,精選出300幅左右的優秀作品,呈現17世紀至20世紀以蘇州版畫為主的中國版畫豐饒世界的一隅。

第一部分,展示了明末清初到近代各種與傳說、故事、物語有關的版畫。在這些作品中,除了如〈大宴銅雀臺〉(圖2)這類明代印刷書籍插圖所展現出的繪畫美感,各式各樣的表現手法也是一大看點。此外,蘇州版畫中存在著許多並未保留在繪畫或書籍裡,可能以口傳文學、彈詞或戲劇聞名於當時的故事。

圖2  明末清初17世紀〈大宴銅雀臺〉(展品編號001)。(青木隆幸提供)

第二部分則是神佛與聖人像。市井之間供奉著許多描繪道教或民間信仰諸神的版畫,像是慶祝壽誕時用作裝飾的老壽星或西王母賀壽圖(圖3),或是展現民間信仰之開放包容性、以多種組合描繪的福祿壽三星圖等,都可說是中國版畫特有的表現範疇。三國名將關羽原是人類,後被神化為「關帝」,並且在不知不覺間被描繪成如同佛教繪畫中的三尊像形式:關羽居中,兩旁隨侍周倉和關平,反映了關羽信仰中神像表現的變化。

圖3  清雍正(1723-1735)〈瑤池獻壽圖〉(展品編號087)。(青木隆幸提供)

第三部分,展示了描繪人物的作品。清初時,多以宮中高貴女性的優雅生活為主題(圖4,至清末則開始描繪宮廷之外人們的形象。這時期的人物版畫不僅造型美麗,其中多子多孫、出人頭地、富貴長壽等吉祥元素也受到人們的重視。

圖4  清雍正至乾隆前期〈美人鸚哥圖〉(展品編號093)。(青木隆幸提供)

第四部分,展示了花鳥畫。早在日本開始出現真正的浮世繪版畫前,中國就已製作出以套印(多色摺)或拱花(空摺)等技法的精美單張花鳥版畫。當中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雍正年間(1723-1735)至乾隆(1736-1795)初期由丁亮先(生卒年不詳)或丁應宗(生卒年不詳)(一說此二人為同一人)所製作的一批版畫。其不使用墨版,而僅用色版和拱花,便鮮明而立體地表現出花朵姿態(圖5)。

圖5  清雍正至乾隆前期 丁應宗〈玉蘭圖〉(展品編號128)。

這次展覽中也特別收集了一些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作品,像是解讀裝飾文字之主題意涵的作品,以及設計成謎團、不解開便無法得知文字閱讀順序的作品等。這些作品與詩歌相似,誦讀間方能咀嚼文字深義。

自康熙朝末期起,人們開始製作模仿西洋畫的版畫—運用線性透視法、明暗陰影法、以及見於銅版畫中的縱橫交錯線條等技法所製作出的木版畫。一些蘇州版畫中直接標有「倣大西洋筆法」(模仿西洋畫法)等字樣,顯見其與西洋畫的關聯。而17世紀以後流傳到日本的中國版畫及其影響。透過並排展示中國版畫及浮世繪版畫(圖6-8),或許更能直觀地感受到靈感來源以及它們彼此間的關聯吧。

圖6  清乾隆(1736-1795)後期〈萬事吉兆圖〉(展品編號228)。
圖7  江戶時代文政二年(1819)〈萬事吉兆圖〉(展品編號229)。
圖8  江戶時代文化八年(1811)菊川英山〈萬事吉兆圖〉(展品編號230)。

興起的蘇州版畫無遺影響了浮世繪版畫。相當於日本多色摺、空摺的木版技術,亦由蘇州版畫率先採用。只不過,自寬保年間(1741-1744)奧村政信受到蘇州版畫的刺激以來,浮世繪的誕生加速了日本木版技術的進步及繪畫表現的擴展,但蘇州版畫卻從同一時期的乾隆年間(1736-1795)開始衰退。兩者之間亦存在著使用技法(如手工上色)、題材、以及繪師等等差異,值得深入關注。

蘇州版畫興盛後,版畫製作技術傳遍了整個中國,甚至及於全國各地的農民。製作於20世紀的民間版畫,涵括多樣繁複的形式。除了蘇州版畫,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也收藏了許多清末至20世紀在中國各地製作的民間版畫。

行文至此,筆者想再一次重申蘇州版畫的稀有性和資料價值。中國的書籍自古就被當作珍本來保存,如今則收藏在世界各地的藏家、圖書館和博物館之手。此外,許多圖書版本中還記載了出版社、出版年份等書目資訊,成為中國版畫基礎研究的主軸。相比之下,注定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消費和丟棄的蘇州版畫,則幾乎未在中國留存下來。即便在日本、歐洲等與蘇州有貿易往來的外國,亦僅有少量的蘇州版畫被視為異國文物而被珍重保存下來,當中卻鮮有留下印刷資訊。然而,由於蘇州版畫包含了美術、文學、歷史、風俗等多方面的訊息,有關其今後研究的進展仍備受各領域期待。

(完整文圖請見《典藏.古美術》368期〈蘇州版畫的光芒──在國際化城市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作者:青木隆幸。)

蘇州版畫的光芒─在國際化城市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

地點|日本廣島 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
展期|前期 2023/3/11-5/6:後期 2023/6/3-8/13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博客來
蝦皮
UDN電子雜誌
讀墨電子雜誌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青木隆幸( 1篇 )

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學藝員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