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蕭文杰專欄】由空總文資案看促轉遺址的困境─今日藝文場域會不會再度淪為開發案

【蕭文杰專欄】由空總文資案看促轉遺址的困境─今日藝文場域會不會再度淪為開發案

From C-LAB’s Cultural Heritage Case to Conundrums with Transforming Historical Sites – Will Today’s Arts and Cultural Sites Become Development Projects Again?

空總舊址的文資保存區僅畫設一半,未來沒有畫入文資緩衝保存區的範圍,及沒有文資身分的單棟建築,會不會因為C-LAB預算未被行政院核定,而淪為開發區的可能呢?

今日的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以下簡稱C-LAB),在日治時期是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1945年政權改朝換代,由國民政府臺灣省政府接收,稱為「工業試驗所大安所」。1949年這個地方因應國防需求,移撥成為空軍營區,成為極高度機密軍事重地的空總司令部。

由於是軍事重地,一般人不得其門而入,因此內部之相關環境與歷史也鮮為人知,直到空總計畫搬到大直,這塊緊鄰帝寶豪宅的廣大土地,因各方勢力覬覦利益,內部狀況才粗略曝光。肉眼所見有的空總舊址有老樹成林及日治時期建築殘留,不過由於缺乏仔細的文化資產調查,當時的所知是非常有限。

最初舊空軍總部的再利用規劃幾乎是重開發輕保育,2010年臺北市長郝龍斌爭取連任時,拋出了興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小帝寶」 的構想,中央執政的馬英九以總統之名,指示掃除「蚊子國有地」,更將其列為國有地活化三大指標案件之一。在各方覬覦下,財團與政治人物喊出投資上看千億價值,2012年後,各種開發構想不斷被提出,甚至連立法院、司法院也搶著遷建到舊空軍總部。

立法院、司法院遷建計畫被否決後,又有臺北城中城及比照日本六本木、紐約時代廣場,集合觀光、商業等產業,並引進國際觀光飯店的想法。當然也有人認為既然老樹已經成林,當公園比較好。

淺藍色區域為2014年劃設的文資保存區,相較於整體面積而言其實不大。(圖片取自當代文化實驗場官網)

2014年以有限知識及所見審議的空總文資保存

2014年底,空總舊址在非常有限的文史資料下,進行文資審議,指定辦公大樓為古蹟,戰情大樓、兩處防空洞、兩處崗亭,兩座碉堡,門內哨,大門官兵房及當值長官室等9處登錄為歷史建築(共指定1棟市定古蹟、包含附屬建築在內9棟歷史建物),但整體園區尚未做出最後決議。就當年的決定可以看出,表面上文資的數量乍看增加很多,但文資區域的面積與總園區相比,實際上是非常有限。

而古蹟指定與歷史建築登錄理由受限於歷史資料的不足,只有短短介紹片面歷史,強調的是建築特性,例如針對古蹟辦公大樓的指定理由是:「廳舍立面外觀為水平幾何線條簡潔表現,加上因應臺灣特殊氣候條件而出現的45度折角開窗、垂直落水管柱,皆為日治時期臺灣建築史發展之重要例證。  

9處相關歷史建築登錄的理由有:

1. 戰情大樓為光復後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代表性建築,為歷任空軍司令、參謀辦公重要場所,與後方辦公大樓相輔相成,具重要歷史記憶地景特色。

 2. 仁愛路大門官兵房、當值長官室為空總大門重要軍事景觀元素,型式特殊,工法細緻,與濟南路口門內哨為同時期營造重要崗哨軍事設施。其他營區尚存的防空洞、碉堡及四周崗亭,皆為空軍總部重要附屬建物,極具軍事地景特色,亦為空軍總部軍事歷史發展之重要見證。

 2014年空總舊址保留一點點文化資產,顯然跟華光社區如出一轍,僅是應付公民,不過馬政府時期空總推行的「臺北六本木」並沒有持續下去,筆者並不知道詳細原因,推測可能與國有財產局規劃三個「臺北六本木」開發案有關。

同樣也是三個「臺北六本木」之一的華光社區在缺乏完整的襲產調查與規劃,就已經遭到強制騰空、破壞,僅選擇性的選擇不損及未來開發的邊緣地帶,選擇性保存少數建物及樹木,而華光社區拆遷後並沒有如預期帶來繁榮,筆者猜測或許是當時的行政院暫緩空總舊址開發的原因之一。

2015年行政院長毛治國在空總舊址的國土空間發展特展開幕典禮上致詞表示,空總舊址將全區保留,希望成為一個創新基地,同時保留選擇權,讓下一世代決定如何使用這塊有無窮想像空間的土地。不過毛治國宣稱的空總舊址將全區保留,並非依照《文資法》劃設文資緩衝保存區,因此只不過是暫時沒有開發。

2021年1月,臺北市文資會議,紅色實線為空總所謂的文資緩衝保存區,而紅藍色塊部分是具有文資身分,而即使是文資緩衝保存區,若建築體本身沒有法定文資身分,只要文資會仍同意仍是可以開發的區域,所以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預算未被核定,也引發未來是否會朝向開發的遐想。(攝影/蕭文杰)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重新檢討埋下諸多伏筆

空總舊址在民進黨成為執政黨後,在鄭麗君前部長任內,文化部將其規劃成為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預計花6年來建構。根據鄭麗君前部長說法是,避免過去OT、BOT的空間活化模式,其中主軸是: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創新實驗基地,對外推動臺灣與國際的對話鏈結,激發從臺灣和亞洲生活經驗出發的當代文化想像,對內作為創意育成的實體基地,期待能讓不同創意在此互動激盪,營造開放包容的文化生態和社會環境。

不過更換部長後,文化部表示C-LAB將重新檢討,至於空總基地定位,也必須尊重行政院立場與態度。

2021年1月,臺北市文化局再度啟動文資審議,表面上空總舊址文化資產的數量增加,整體的緩衝保存區也在此時被劃設。然根據文資會議,僅一半空間是屬於文化資產緩衝保留區,至於行政院態度目前則不詳。

曾經是白色恐怖地景的新大樓並未受到文資會青睞,沒有登錄為文化資產,雖畫入在文資保存緩衝區,仍有可能被拆除。(黃郁芬議員辦公室主任張建偉提供)

空總舊址文資新事證是白恐促轉遺址

近年來陸續有一些研究證實,空總舊址是過去白色恐怖時期的「促轉遺址」。

「促轉遺址」對國人來說是較為陌生的,在C-LAB的官網資料中亦不曾提及,所以連經常出入空總舊址的藝術家也多半不知情。

所謂的「促轉遺址」、「不義遺址」通常是指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侵害人權之下列場所。

根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2條,國家應「保存不義遺址」;第5條「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之發生地,應予保存或重建,並規劃為歷史遺址。」不過根據目前法令,促轉會並沒有實權指定任何「不義遺址」為法定文化資產,僅能跟地方文化局建議。

另一方面,文資委員大多建築背景出身,對於歷史認知有些侷限,例如六張犁白恐墓園就曾有文資委員反對保存,其意見是「墓碑很簡陋」,這也是空總舊址在文資審議的困境。

在近年研究的新資料中,空總舊址的軍務處、文電中心、新大樓都曾經是白色恐怖時期訊問、審理、關押的相關空間,其中軍務處、文電中心在2014年已經擁有文資身分。

空總內部仍保有白恐時期押房。(圖片取自人權博物館第三期史蹟點報告)

可惜是2021年1月的臺北市文資會,空總舊址的文資審議,臺北市文化局的簡報完全沒有提到將以「不義遺址」作為指定古蹟新事證的理由。這種看似為了畫設緩衝保存區域範圍的審議,其實缺乏文資保存該有的態度。而受邀出席的促轉會,即使極力說明新大樓的歷史背景,希望列入文資,文資會仍然是整體打包審議,而非針對個案單棟投票。其結論就是空總舊址的文資保存區僅畫設一半,未來沒有畫入文資緩衝保存區的範圍,及沒有文資身分的單棟建築,會不會因為C-LAB預算未被行政院核定,而淪為開發區的可能呢?

筆者認為空總沒有全區劃為文資保存區,是文化界空間的損失,對正在起步的促轉研究更是一大損失。

蕭文杰( 7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