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市長候選人2】專訪黃珊珊談藝文政策:打造專案辦公室,夢一場屬於台北的文藝復興
在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於今日文化政策記者會中提出「文化八策」之後,典藏ARTouch團隊進一步針對候選人提出「文藝復興專...
【請問市長候選人1】針對台北市藝文政見,陳時中提5點打造「文化培力大投資」
繼上週呼籲台北市三位市長候選人應盡速提出台北市文化政策後,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競選團隊率先回應本刊之呼籲,以「文化培力大...
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逝世,享年 75 歲
根據外媒報導,法國哲學家、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策展人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在稍早...
魏蔚快閃台北:在斐列茲首爾之後,心繫頂級藏家闖關成功繫前緣
睽違2年多的國際藝術界紅人魏蔚(Rebecca Wei),出現在台北。一個上午的會面,魏蔚從首爾聊到兩岸三地、從亞洲藝術...
黃國才的流亡日誌(台灣新番連載):「我在哪,香港就在哪。」
來到台灣的香港人,多數是白領階級,在外觀上他們看起來完全不像既定印象的「難民」,但黃國才表示,許多香港人的心裡都有著離鄉...
尼古拉斯.帕蒂: 藝術的本質,當詩意而開放
我覺得世界本身就是如此,存在各種各樣的元素,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這也是我通常會讓作品名保持相當程度開放性的原因。我希望...
創作者/經營者/協作者:彭奕軒與節點、土星,及其作品
本次專訪將沿著彭奕軒的創作脈絡討論起,連結他在經營「節點」與「土星」的歷程思考,梳理這位90後世代斜槓青年的藝術實踐,在...
剩餘物中的狂喜:李傑,這些年
要理解李傑的作品,從那些影像內容與文字間去解讀,是一種方法,但無法保證是否會徒勞無功;然而若從那些「無法控制」的過程去與...
斑斕中抹上一筆綠意,她始終在那裡!念我記得與重新憶起的蕭麗虹
來自香港,1976年舉家遷台定居,在90年代末期取得台灣身分證,遷徙與身分的轉變沒能影響和撼動她為「家園」認同的努力。雖...
前衛之後,當代之前: 身為藝術史反曲點的約翰.巴爾德薩里
從藝術歷史發展的轉折處來看,可以說1960至70年代的藝術運動,真正深刻地改變了「藝術」的樣貌,而身處在這風起雲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