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故宮改制爭議
藝術策展力、創作力,如何打造國際級燈節活動?光之書寫國際論壇講座全紀錄
今年觀光局首度與國美館聯手企劃臺灣燈節,試圖以臺灣燈會翻轉城市形象,打造不僅是屬於在地人的燈節活動,更於2月15日在國美...
後網路連續劇中的數位「深情」機制
藝術家凱西爾.B.埃文斯(Cécile B. Evans)從2017年執行至今的計畫《阿莫斯的世界》(Amos’ Wor...
懷念柯比,弘揚曼巴精神:多位藝術家文以籃球創作
籃球和當代藝術之間似乎南轅北轍,然而近年卻甚多以籃球為作品主題。眾多與籃球相關的藝術創作當中,最受推崇的作品當然是講述追...
台灣當代藝術的「悍圖」二十年
台灣藝術市場,自90年代前輩畫家市場熱潮以降,便直接進入並面臨來自國際藝術市場的白熱化競爭。「悍圖社」作為自1990年代...
承亂.松棄:傳統水墨的現代性起源
1916年的歐洲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煙硝中,蘇黎世某咖啡館中一群藝術家開始了「達達」,這一場以禪宗與道家為基礎,推翻古典...
透納獎得主奧斯卡 · 穆里略、森美術館長片岡真實參與台北當代「新觀點共享平台」
「新觀點共享平台」是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亮點之一,本篇將精選其中兩場座談「2019年透納獎的四位聯合得主之一:奧斯...
選後文化政策觀察:何日「君」再來?期待恆久的明君或制度理性?
政治板塊的高流動性,讓文化部長鄭麗君的動向除受政壇和支持者的關注,對於期待鄭麗君能持續帶領文化部的藝文界人士,則是喜憂參...
啟蒙與復訪:從幻燈片的田野研究,投映席德進與林柏樑的建築踏查
本土藝術家的作品亦將因「投資預期」的不明朗與不樂觀而更加削弱了競爭力。而或許正是在這國際藝術資本流竄的年代,更值得我們提...
畫面之外:葉世強繪畫與葉偉立「製框」
即將在一月舉行的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裡,葉世強的繪畫與葉偉立近幾年在研究計畫中生產出的攝影作品將再次同步展出。除...
兒童策展測試中,從「為什麼」的問與答開始
展覽參觀,對親子觀眾來說是娛樂或知識、美學素養的提升,但仔細想想,似乎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參觀展覽」。為什麼在展場裡...
文章導覽
1
...
38
39
40
41
42
4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