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融貫東西與美學藝蘊,走進ANNA H U藝術珠寶春季全新頂級彩鑽寶石系列展覽
走進文華東方酒店6樓的 ANNA HU藝術珠寶鑑賞會所內,可發現整體空間以霧金、奶白與霧黑色調交織而成,呈現法式私人會所...
「寫實」的時態變化:《在車上》的內在演練與濱口竜介的亞洲舞台
我認為「召喚契訶夫」在片中的功能可能只是一項渠道,來藉此通往真正被隱藏的關鍵核心——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作為穿透「寫實」...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將展出數件未曾公開作品,拓延礦工形象外的完整光譜
洪瑞麟被習慣稱為「礦工畫家」,為使觀者對於藝術家展開更多的認識,臺北市立美術館3月即將開展的「掘光而行:洪瑞麟」希望能提...
當代科技藝術的歷史化與關係辯證:「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_幻我;它境」
科學提供了關於真理的事實,藝術卻提供了關於真理的意義。當前者被藝術家應用、轉化成藝術形式之後,重點已不在於工具化的功能想...
關於日常與異常的預言:李小鏡個展「洗」
個展「洗」的起源來自錄像作品《Shuffle》,李小鏡引用他2006年的「成果」系列的角色「Dancers」,讓兩隻穿著...
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文化治理釀出永續島嶼未來
今年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島嶼釀」為策展主題,於2月12日至4月10日盛大展開。適逢戰地解除30週年,透過藝術、建築...
時代是咬銜著時代:繪畫的痛覺,陳敬元「PAGES (2021–20)」
陳敬元繪畫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之一,是一種對於痛覺的無聲摹寫,如皮膜般的月球被掀撕、針扎的樹皮、如紙般被削皮開的後腦勺、蠟燭...
變成圖騰的作品,是創作的險局:「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許家維考古與現實的破口
他對於自己創作的宣言,其實可在展覽間所涉及的影像類型與元素,以及跨學科與歷史幅度,在撇除視覺慣常的風格分析,最具體的關聯...
反建築、反再現、反檔案的激進空間:黃奕捷、廖烜榛的「複本」
從「紙建築」到「複本」,兩人對於空間與政治的思索,縮窄至相對具體的「建築」、甚且凝聚在「318運動的主建築」(即立法院及...
圈外人可以談NFT藝術嗎?
問題不是NFT是不是藝術,而是生成藝術如何可以完全不像藝術,但是又具有一個藝術的邊緣屬性。只要完成這兩個條件,生成藝術就...
文章導覽
1
...
66
67
68
69
70
...
129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