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驚濤駭浪,友情不敗:清大文物館「駭浪中的橋梁」

驚濤駭浪,友情不敗:清大文物館「駭浪中的橋梁」

Enduring Friendship Through Trying Times: “A Bridge Amidst Tempestuous Waves” a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Museum

今年適逢清華大學在臺建校66週年,清華大學文物館推出「駭浪中的橋梁─近世旅日華裔文化人書畫展」,以書畫、信札追溯中日兩國來往的歷史,展品年代跨度由明末至民國,開啟解讀中日交流的新視角。

今年適逢清華大學在臺建校66週年,清華大學文物館推出「駭浪中的橋梁─近世旅日華裔文化人書畫展」,以書畫、信札追溯中日兩國來往的歷史,展覽單元分「東傳書畫家」、「史館交流」與「黃檗僧侶」,展品年代跨度由明末至民國,開啟解讀中日交流的新視角。

江戶幕府實施鎖國後,長崎成為外國人在日本唯一可居住的港口,唯宗教和商業尚受通融。1654年,福建黃檗山萬福寺住持隱元隆琦(1592-1673)東渡弘法,後在京都建立黃檗山萬福寺,促成日本「黃檗宗」形成,成為日本規模最大的禪宗教派之一,也將中國的書法、繪畫、建築、飲食文化傳入日本,深入江戶時代的社會。黃檗僧侶中,隱元禪師及其法嗣木庵性瑫(1611-1684)、即非如一(1616-1671)的墨蹟最受推崇,稱為「黃檗三筆」。據說隱元隆琦善寫大字,《「曇華會」橫披》可為印證,「曇華會」每個字約一尺,尺寸相當少見,中鋒行筆,圓勁流暢。此作原收藏在名古屋附近古寺,由於寺廟改建售出,由清大講座教授楊儒賓在古董店收得。

隱元隆琦,《「曇華會」橫披》,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藏。(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提供)

在嚴格的鎖國政策下,日本人民的國際視野受到框線,在東海往來的畫師、商人成了他們接觸中國文化的窗口。沈南蘋(1682-1762),原名沈銓,浙江德清人,擅長花鳥走獸,其畫風一方面模仿北宋以來的古法,一方面帶有西洋畫法的影響,描繪細緻、用色濃厚。沈南蘋在中國雖不是知名畫家,在日本畫壇卻占有一席之地,被譽為「舶來畫家第一人」。沈南蘋僑居長崎約1年10個月,許多日本畫人聚集至長崎學習南蘋畫風,形成「南蘋畫派」,對江戶中期畫壇有深遠影響。此次展出的《菊花雙兔圖》,款識「南蘋沈詮寫」,菊花賦色厚重,雙兔毫毛濃密,唯筆力稍弱,可能為南蘋畫派之作。

沈南蘋,《菊花雙兔圖》,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藏。(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提供)

江戶晚期,持續有清人在中國與長崎往返,將中國畫風帶入日本,江稼圃便是其中之一。江稼圃,名泰交,字大來,浙江省臨安縣人,善繪山水與蘭草,與伊孚九、張秋谷、費晴湖並稱「渡日四大家」。江稼圃傳世之作多為山水、蘭竹,本次展出的《羅漢圖》為少見的人物畫,繪舉缽羅漢與另一位拄杖羅漢,筆觸輕鬆,略施彩色,落款「時在嘉慶己巳春於長崎山館」,明確指出此畫作於長崎,非常難得。

江稼圃,《羅漢圖》,1809,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藏。(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提供)

江稼圃之弟江芸閣同為赴日清人,詩、書、畫皆能,與賴山陽、田能村竹、大槻磐溪等著名漢學家均有交遊。他所題跋的《唐美人圖並贊》,其畫者東曨的身分待考,由江芸閣題詞可知美人夜夢梅花而起,欲起筆書寫,卻吮著筆若有所思。美人衣著華麗,桌上硯台、香具、茶具、書籍俱備,一旁梅花、水仙暗香,襯托女子的優雅賢淑。有趣的是,此圖一方面仿明清仕女畫風格,女子卻有鳳眼與挺鼻,面白若雪,頗似浮世繪美人。據清代《吾妻鏡補》,江芸閣著有十餘首竹枝詞歌詠長崎名妓,詞風「麗情豔態,宛然溢於紙表」,芸閣流風逸韻、長崎名妓風華,此圖可見一二。

東曨,《唐美人圖並贊》,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藏。(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提供)

以上為節錄內容。完整全文請見:《典藏.古美術》2022年6月號〈驚濤駭浪,友情不敗─清大文物館「駭浪中的橋梁」〉,作者:江采蘋。

駭浪中的橋梁─近世旅日華裔文化人書畫展

展期|2022.04.23-2022.07.30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旺宏館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博客來
蝦皮
UDN電子雜誌
讀墨電子雜誌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江采蘋( 60篇 )

《典藏.古美術》編輯,古文明愛好者,關注書畫藝術活動,秉持幽默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