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忠泰美術館「場域・啟發—隈研吾展」:建築大師四大靈感工具與全新戶外創作《摺箱》亮相
忠泰美術館24日於「明日聚落」一樓空間展迎來五週年計畫第二檔展覽—2021奧夫塞計畫「場域・啟發—隈研吾展」,呈現隈研吾...
成為橋樑:立木畫廊香港總監田鎧如,談台北季節性空間
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於台北開設的季節性空間(pop-up space)將在近期開幕,該展覽空間位於台...
跨越半世紀的日本普普藝術進行曲:也趣藝廊攜手Nanzuka Gallery聯展「POP-ING, NANZUKA at AKI Gallery」
「POP-ING, NANZUKA at AKI Gallery」在9位藝術家在不同藝術實踐與創作媒材之間,作品與空間的...
她/他是本島來的駐村藝術家:「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的「藝術現場」辯證
相較於國內外其他進駐選項,登島進駐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在地連結之彰顯與人權議題之回應,更隱含著一股逃離的拉力,牽動著本外島過...
Gather虛擬空間讓線上展覽更有溫度,看國內、外展覽、博物館怎麼玩
「Gather.Town」是一款加入遊戲元素的視訊軟體,畫面風格以8位元像素構成,能夠建構自己想要展覽間,看進港浪製作、...
遨遊物外:國內博物館與美術館線上資源不錯過
第三級警戒使國內藝文場館配合閉館,不過因應此一狀態,許多館舍也推出相應的線上資源,民眾雖然無法親臨現場,但也可以透過網路...
科技和網路的烏托邦神話與敵托邦現實 ——瑪切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和佛羅里安・艾布納爾(Florian Ebner)談龐畢度中心黑特・史德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現年55歲的德國藝術家、導演、理論家暨作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在龐畢度中心的大型個展,在新冠疫情影...
是誰在壓抑臺灣紀錄片創作者的主體?從TIDF紀錄劇場《實驗067》試問之
為什麼我們在劇場中才終於見到紀錄者成為了他們於劇末集體宣示之「活生生的人」?過去在現實主義紀錄片的範式中,他們的主體為什...
一重簾幕,如隔蓬山:Para Site x 上海外灘美術館聯合群展「簾幕」
今年5月,香港Para Site 藝術空間與上海外灘美術館聯合呈獻名為「簾幕」的群展,展覽跨越Para Site的鰂魚涌...
當代館20周年重構品牌再造:以「歷史」與「當代」叩問的展覽編年史
台北當代藝術館(簡稱當代館)在今年邁入開館20周年,當代館也將紀念這個重要的里程,展開20周年系列的紀念展覽,首檔推出探...
文章導覽
1
...
68
69
70
71
72
...
120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