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袁旃藝術世界書畫共融、中西兼併的魔幻意蘊

袁旃藝術世界書畫共融、中西兼併的魔幻意蘊

Yuan Jai’s Magical World of Art with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ymbiosis and Where East Meets West

袁旃的作品風格多樣,主題各異,因而每換至一個空間,在作品調性上就可以看到明顯的不同。但大體而言,袁旃的作品多大膽用色、大量使用與轉換古代書畫器物的圖樣與內容,從中展現出自己的樣貌。展覽名稱以「賦」反映本次展覽豐富的藝術層次,用於詮釋袁旃創作中不斷見到的詩、書、畫共生與交織的創作方法,線條、色彩、圖像交錯層疊,既賦形也賦予情懷和無限想像,將傳統文化的生養交融在日常萬物的呼吸中,將宏觀的歷史重量釋放在生活的自在與輕快間。

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賦:袁旃個展」於4月23日開展,並於29日辦理媒體專場導覽與策展人專訪。本次展覽由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資深策展人凱薩琳.大衛(Catherine David)擔任研究策展,共展出68件作品,其中又有1/3是首度展出,可以說是袁旃近年來極具代表性的回顧展。

「賦:袁旃個展」主視覺。(本刊資料室)

館長梁永斐提到,此次展覽為國美館所規劃資深藝術家展覽的一環,而袁旃為唯一一位女性藝術家。復因為2020年凱薩琳於龐畢度藝術中心策畫袁旃展覽的機緣,讓凱薩琳擔任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得以促成此次展覽。袁旃1941年生於四川重慶,1947年來台,其父袁守謙為軍政要員,也是書法家與收藏家。袁旃承繼家學,並於1958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就讀,後遠赴歐洲攻讀碩博士,並在大英博物館實習。回台之後,袁旃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從事修復工作逾20年,國外留學與博物館工作的經驗,成為她日後創作時重要的養分與基底。

「賦:袁旃個展」展覽一景。(本刊資料室)

本次展場由策展人劃分為七大區塊,每個區塊並不按照年代排序,而是透過策展人的擇選劃分主題。像是一進展間所見到的空間,以袁旃的山水作品為主,除了本次展出袁旃最早的創作,像是1958年在師大時期的《五牛圖》習作,帶出袁旃的藝術養成外,也看到袁旃從傳統逐漸轉換的過程。比如山水作品中,可以看到袁旃早期作品風格如何轉變,最後選擇以絹本設色的方式從事創作,開展出後來大家所習見的表現手法。其他如袁旃的抽象作品、女性觀照、書法與繪畫之間的關係等,以不同的展間陳列加以區隔。

「賦:袁旃個展」展出袁旃求學時期的《五牛圖》習作。(本刊資料室)

袁旃的作品風格多樣,主題各異,因而每換至一個空間,在作品調性上就可以看到明顯的不同。但大體而言,袁旃的作品多大膽用色、大量使用與轉換古代書畫器物的圖樣與內容,從中展現出自己的樣貌。展覽名稱以「賦」反映本次展覽豐富的藝術層次,用於詮釋袁旃創作中不斷見到的詩、書、畫共生與交織的創作方法,線條、色彩、圖像交錯層疊,既賦形也賦予情懷和無限想像,將傳統文化的生養交融在日常萬物的呼吸中,將宏觀的歷史重量釋放在生活的自在與輕快間。黃建宏對於袁旃這樣在古今語彙中不斷混雜、穿透、滲透的畫面表現,認為可以用「domestic」來形容,用以理解袁旃創作時包納各種古典語彙,卻展現出親和特性的畫面特質。

「賦:袁旃個展」展覽一景。(本刊資料室)

策展人凱薩琳則提到袁旃作品的當代性,雖然她延續傳統的作畫方式,在內容上也可以看到許多來自古代書畫器物的圖像與紋樣,但她所要表現的主題都是著眼當代的。而在悅目的作品表象下,藝術家其實蘊含自己想要訴說的真正意念,需要觀眾在畫面細節中感悟。凱薩琳認為這樣的作品,應該要讓亞洲以外的觀眾都可以看到,因而2020年即於龐畢度藝術中心規劃展覽。雖然袁旃年紀已屆80,但對策展人而言,她的創作仍展現出不同的可能性,值得深入挖掘。

策展人凱薩琳.大衛(Catherine David)於線上接受現場媒體採訪。(本刊資料室)

賦:袁旃個展

展期│2022.04.23 – 2022.07.24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1展覽室

ARTouch編輯部( 167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