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超出建築」評論:展中央的伴舞藝術家,作者性的力比多壓抑
所以這七個藝術家的組成本身,若我們單就當代藝術經常理所當然的「多元而混種」作為媒介美學的論述,這樣談論「超出」自然是達到...
編織多層次交迭的台灣故事 「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展與新形態的館際合作
臺灣客家文化館開展,一檔名為「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的展覽將持續至今年五月底。與之相關的一條策展脈絡,可謂台灣館...
文心藝所台灣首個展:如水般流動,羅尼.霍恩作品中的詩意隱喻
1980年以來,雙重性的概念和隱喻經常在霍恩的作品中被提及,成對與並排呈現的雕塑裝置和攝影,皆傳達相同與差異性的感知。著...
【吳思鋒專欄】「戰後」的感覺,「空白」的再現《母親》
「極其普通的人會慢慢瘋掉。慢慢地瘋掉的人,才是普通人。」冰冷的關係結合熱郁的情感,在相互照顧與陪伴、混雜真實與虛構的「回...
重返線性觀展策略:踏上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的12段英雄旅程
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用光影探索歷史悠久的寶藏巖聚落,這次以「劇場劇目」為概念設計的展覽,彷彿回應位於高密度人口聚集地...
【曼谷藝術空間春季連線#2】100 Tonson Foundation的當代建築實驗場「FIELD COLLAPSE」
建築作為一個動詞比作為一個名詞也許更值得被討論。作為動詞的建築更含納一種有關協作的、社群主導的過程成果,我們可以想像在施...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從雕塑開始的探問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由33件雕塑和錄像構成,但雷澤自述幾乎每部錄像皆隱含雕塑的形貌。這樣從「雕塑」開始的敘事策略,其...
萌兔出沒中: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2023新年生肖展
可愛的兔子在韓國傳統文化中有著一席之地,關於「兔子」之文獻記載可溯及高麗時代《三國史記》。
睽違30年抵日,埃貢‧席勒眼眸底下的生、死、欲
睽違30年,埃貢・席勒大型回顧展再度抵達日本,於東京都立美術館開展。本次大展從維也納利奧波德博物館商借包含自畫像、風景畫...
梨園與山城:《千年之遇》裡的移住現代性
從戶外再到黑盒子演出的《千年之遇》,「序場」後段一席話巧妙地連結石岡媽媽的另一層懸念——亦即地方開發與環境保育之間的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