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樺(Jing-Hua, Lee)
藝術研究與觀察者,現任典藏・今藝術&投資執行編輯。關注展覽策畫、當代圖像、視覺文化與其現象。來稿可洽:jing @artouch.com
永恆時光的凝結,輕啄稿紙而翩翩起舞之墨蝶:楊忠銘「無華」中的永恆與瞬間
翩綿蝶影輕落於輕薄透光的障子門上,宛若文學家落筆於稿紙上的斑斑墨彩。觀者輕柔地吐息時,蝴蝶也隨氣流振翅翻飛,似乎易碎飄零...
【藝術CSI】藝術鑑價師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藝術鑑價?專訪蔣惠亭與金振寧
藝術鑑價師所提供的「鑑價」,不同於藝廊或是拍賣行標價出深具潛力的價格,通常應用於法律文書或正式場合。不只是藏家、企業購藏...
以「物」作為亞洲雕塑視野的新探索: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
由朱銘美術館所舉辦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已於9月13日盛大開幕,展期將持續至2025年1月12日。本次展覽由臺灣策展...
雕刻刀下的生命尺度──專訪竹田光幸與竹田智美
今年八月底,臺藝大雕塑學系邀請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名譽教授竹田光幸與版畫家竹田智美共同舉辦「竹田光幸 × 竹田智美 雙人展」...
作為藝術在市場與學術之外的第三價值,如何為藝術進駐的影響力「估價」?側寫2024Res Artis臺北年會閉幕座談
作為藝術在市場價值、學術價值之外的第三價值,藝術進駐之於社會永續的價值與影響力評估,在臺灣的藝術進駐單位中大多還尚未成為...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奮力弭平社會與學院的裂縫:社會跟我想的不一樣該怎麼辦?
與社會接壤時產生的衝擊,是每位受訪者都面臨到的問題,儘管這並不限於藝術學院的學生,而是不分類組的剛離開校園學生皆會產生的...
【藝術CSI】偽造上癮──平庸「藝術家」的復仇
人們對於藝術的渴望,不僅局限於現有作品,更期待發現新的、更精緻且符合想像的藝術品。文章首先以「最後的達文西」為例,說明了...
生命經驗的凝結與提煉──專訪五位2024璞玉獎得主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透過繪畫比賽徵選潛力創作者,並支持其進入藝術產業。今年「璞玉獎」...
「亞洲『書』藝術:現代與當代的交匯」論壇側記
在東亞的歷史發展中,可以觀察到對於「書法」一詞的使用和翻譯,其實透露著各國對於書法的理解與脈絡。韓國古代稱書法為「書」,...
【童年的美術館】不只是年齡上的「兒童」,開放給所有藝術上的「兒童」作為藝術入口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中心
北美館兒藝中心展示的展覽,比起傾向於策劃「年齡上的兒童」的教育計畫,更不如說是提供「藝術上的兒童」進入藝術世界的通道。並...
文章導覽
1
2
3
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