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88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藝術.具精神療效.創造投資新價值 德鴻琢璞等八家畫廊.跨域參展寫佳績
藝術行銷的跨域跨界,已是時代趨勢,全臺最大的金融盛宴「2025臺北國際金融博覽會」即將登場。國內藝術畫廊首度順勢參與,希...
死者的臨場:「金礦、深淵、山神廟」的召靈及其重返現場行動
展覽「金礦、深淵、山神廟」(2025)可視為林彥翔自「靈山誌」(2021)以來,土地神信仰及調研計畫的深化與再拓展。他長...
破壞、重組—「玩具是用來玩的」 專訪Hide Toys主理人楊子健
在「正常化」之後,「酷兒」還能有什麼樣的身影?女影2025「破風景」
十月,彩虹旗再次佔領街頭,同志遊行展現了「可見性政治」的力量,使酷兒群體得以在公共空間被看見並被制度承認,推動了重要的社...
從科技探索的跨維弧線,北藝新媒系在林茲電子藝術節的三年策展路徑
北藝新媒系自2023至2025年連續三年受邀參與林茲電子藝術節,逐步建構出一條跨年度的策展與藝術創作敘事,從展覽強調臺灣...
當全球藝術市場趨緩,印尼會是新解方嗎?2025雅加達藝博釋放的新訊號
2025年雅加達藝術博覽會於10月3日至5日在雅加達國際展覽中心舉行,集結16國75家畫廊,成為東南亞的重要盛會。當全球...
自由自在就是女性的樣子:盧慧紋談「自由自在」如何補寫臺灣女性書藝史
「臺灣書法史上,女性在哪裡?」 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提問,更是「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策展人盧慧紋在訪談中反覆提...
芝加哥的公共藝術實踐:民眾參與如何建構關係
公共藝術不該只是物件的設置,更關乎人與人、人與地方之間關係的建構。當有了作品、有了話題,連結地方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創造...
【潛影之地】行走-在潛影之前:一份潛行雜記
這篇文章並不是一篇靈異故事,也不是為了談論鬼怪,我也不想將幽靈或鬼魂的形象與符號,直接與恐懼或不安的身體反應連結。我更關...
【潛影之地】失落的未來幽靈:「夢核」、「閾限空間」與「後室」在這個時代意味著什麼?
在21世紀的數位景觀中,一種奇特的集體情緒正在蔓延。它透過螢幕滲透而出,呈現為一種混合著懷舊、迷失方向感與詭異舒適感的奇...
文章導覽
1
2
3
...
9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