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ying

261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創作不須向誰證明:專訪日本藝術家Yoshi47,低谷重生的「Daily Motifs」
即使已卸下早年征戰街頭所贏得的榮耀與勳章,回歸鄉村生活,但Yoshi47從未停止「挑戰」。本次「Daily Motifs...
首屆台北藝術週蓄勢待發,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期待「讓藝術走入生活」
首屆台北藝術週(TAIPEI ART WEEK)將於10月19日揭幕,持續至10月31日,串連起臺北市多家畫廊、美術館以...
基隆美術館首個國際大展「第25小時」,集結17組國內外藝術家、法龐畢度中心共製
兩位策展人表示,藝術家們從個人產生異於原本時空尺度的感性面出發,無論是經歷過疫症、災害,或是新身分帶來的感情羈絆、遷旅的...
與希望同行,開拓科技藝術前沿:「2024林茲電子藝術節」的臺灣創作者
2024林茲電子藝術節於9月初落幕,今年以「希望——誰將扭轉局勢」為主題,匯集來自全球共1,260位藝術家、科學家與行動...
【薄荷薄荷】我們真的保有「數位隱私」嗎?密碼龐克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讓隱私成為弱者最後的武器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感覺:雖然科技公司的廣告常常主打隱私保護,但在使用上其實沒什麼受到保護的感覺,甚至在使用不同應用程式的...
2024 ART TAIPEI「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參展名單揭曉
文化部今日公布「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入選藝術家及媒合畫廊名單,共計有12位/組藝術家獲選,將於10...
萬年站的下一站?遁逃出的中間景觀——評李承亮「猩的展」裡的藝術創造
「猩的展」不僅僅是李承亮在非日常經驗的駐村、登山下所岔出的創作支線,也可以視為李承亮在不同框架逃離下衍伸出積極性的藝術創...
南美館二館「升格」之問:官方回應與未解之惑
行政法人南美館與國立美術館之間,性質截然不同,如此「變身」事出為何?是否有政治操作因素?是否經過公開透明的流程和充分溝通...
【張寶成專欄】時空擴延、展覽實況與分散式策展的可能——跨國生成藝術巡展「dialog()」東京站觀察(下)
有人或許會認為同一批/件作品在不同國家巡展並非新鮮事,藝術領域行之有年,何需如此強調?這是因為數位(原生)作品和實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