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4 ART TAIPEI「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參展名單揭曉

2024 ART TAIPEI「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參展名單揭曉

文化部今日公布「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入選藝術家及媒合畫廊名單,共計有12位/組藝術家獲選,將於10月25日至28日在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精彩作品。

2024年「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臺北藝博)的「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入選藝術家及媒合畫廊名單於今日(9/20)公布,記者會上也率先展出入選的精彩作品。今年臺北藝博將於10月25日至28日(24日為貴賓預展)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

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入選藝術家與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專門委員李潔明(後排左4)、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後排左5)、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邱黃肇崇(後排左6)以及媒合畫廊代表一同合影。(ART TAIPEI提供)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今年度「MIT新人推薦特區」徵件辦法增加了藝術家創作補助、媒合畫廊經費以及後續發展支援等利多措施,使得投件創作者人數創下歷史新高,足見臺灣藝術人才蓬勃的創作力。同時也謝謝畫廊協會多年主辦臺北藝博的努力,讓年輕藝術家能夠在初出茅廬之際,擁有一個讓藝術創作得以進入產業與大眾視野的舞台。

由文化部與臺北藝博攜手合作的「MIT新人推薦特區」已邁入第17屆,16年來獲選藝術家已累積128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表示,今年畫廊協會不僅將以最高規格持續辦理臺北藝博,更首度籌備了第一屆「臺北藝術週」,期待能夠串聯臺北藝博與周邊藝文活動,吸引更多觀眾共襄盛舉,創造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收藏家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共有四位藝術家參展,包括魯碧.司瓦那Ruby_Swana(右2)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林安琪(Ciwas Tahos)、瑪籟.瑪卡卡如萬(Malay Makakazuwan),並由亞洲藝術中心擔任媒合畫廊。

在前幾年的積極辦理下,歷來「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參展藝術家們獲得多方矚目與重視,甚至獲邀參與沙迦雙年展、光州雙年展等等國際藝術盛事,持續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對此,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邱黃肇崇表示,今年「原住民族藝術特區」邀請到四位原住民藝術家參與展出,並邀請策展顧問林怡華協助規劃,相信蘊含原住民藝術家豐富情感與深刻思考的作品,也能獲得大眾的喜愛與關注。

為協助40歲以下具發展潛力的藝術家與藝術市場接軌,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入選藝術家除可獲得新臺幣10萬元補助、取得「藝術銀行」作品購置的初審資格外,也將藉由媒合經紀畫廊的合作機制於2024臺北藝博現場展出作品,期待讓更多人看見臺灣藝術新秀的才華。

「MIT新人推薦特區」獲選藝術家與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後排左三)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後排右三)合影。第一排由左至右依序為ENTER 貳進(莊恩齊)、蕭力綺、王怡婷;第二排由左至右依序為ENTER 貳進(劉吉榮)、寧文(寧偉程)、蔡亞克、廖昭豪。(ART TAIPEI提供)

本屆高達165位(組)藝術家報名,經過兩階段評選,最終由ENTER 貳進(莊恩齊、劉吉榮、邱傑義、陳政維)、王怡婷、唐禹婷、翁榛羚、廖昭豪、寧文(寧偉程)、蔡亞克、蕭力綺等八位(組)藝術家脫穎而出。於臺北藝博期間協助經紀的媒合畫廊則分別對應:尼頌詩畫廊、乙皮畫廊、琢璞藝術中心、異雲書屋、藝時代畫廊、東家畫廊、藤藝廊、加力畫廊。

ENTER 貳進(莊恩齊、劉吉榮、邱傑義、陳政維),《Data Verse U #日曆》,網路運算即時影像、壓克力、微型電腦、五金,30×30×5cm,2023。(ART TAIPEI提供)

2 ENTER 貳進(莊恩齊、劉吉榮、邱傑義、陳政維)為「MIT新人推薦特區」史上第一組以團體報名並獲獎的新人藝術團隊,主要以新媒體的方式呈現作品,含括影像裝置、動畫、網路資訊、遊戲引擎進行視覺藝術創作等等。《Data Verse U #日曆》將需要日復一日由人工手動更新的傳統日曆,轉換為數位載體形式,利用電子介面延展在當代逐漸被汰換、消失,卻承載了臺灣人時代記憶的日常物件之使用期限。

王怡婷,《海線8》,鋁板、UV印刷,80×28×6cm,2023。(ART TAIPEI提供)
唐禹婷,《無人之境》,陶瓷、土、木、複合媒材,38×36×20cm、41×94×62cm,2024。(ART TAIPEI提供)

王怡婷以「我們對海的距離」作為出發點,以開放性的想像與創作方式,運用繪畫、雕塑及複合媒材,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再現海線風景;唐禹婷以陶瓷雕塑的方式,寫實捏造自身人體造型,透過創作對於自我定義再重組;翁榛羚揉合西方銅板蝕刻與東方裝裱形式,在創作中融入田野調查、歷史以及非日常的景象。其作品也流露出藝術家對於「版畫」的思考與詮釋。

翁榛羚,《賣花的那位同學》,銅版腐蝕、凹版墨、線香燃燒、鳳梨宣,49.5×62.5cm,2024。(ART TAIPEI提供)
廖昭豪於記者會現場介紹他以臺灣廟宇中的不同珍禽、猛獸與植物等圖像作為對象進行臨摹的系列作品《百鳥朝鳳紙漿》。(ART TAIPEI提供)

廖昭豪透過寫生、記錄下出自全臺各地廟宇的壁畫圖像,透過寫生記錄的方式,或製成圖卷、或採用圖鑑式的展呈,反映傳統圖像保存的難處與困境,以及公眾集體意識對於公共藝術美學的影響;寧文(寧偉程)的影像裝置作品,結合AI生成式圖像技術,透過創作者與AI一來一往地接力創作,在區塊鏈上重組出一個個新的基因序列,創造出具有多元性別、身分階級的酷兒身體,以迷因短影音生命體之姿登入Web3.0的世界。

寧文(寧偉程),《思想安樂死》,影像裝置,1分57秒,2024。(ART TAIPEI提供)
蔡亞克,《貪》,壓克力顏料、噴漆、畫布,80×65×115cm,2024。(ART TAIPEI提供)

蔡亞克的創作偏離典型的繪畫形式,以詩為題,企圖模糊繪畫和雕塑之間的界線;蕭力綺的作品以微小生物為靈感,角落的生物們從磁磚的縫隙、門框的接縫、柏油的裂縫一一竄出,打造出互動式的作品。

蕭力綺,《My Tiny News》,機器學習、網頁、 報紙,尺寸可依場地調整,2018。(ART TAIPEI提供)

而自2020年起,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承襲文化部的模式、同步推動的「原住民族藝術特區」也正式邁入第五屆。今年依舊請到策展顧問林怡華協助,深入挖掘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林安琪(Ciwas Tahos)、瑪籟.瑪卡卡如萬(Malay Makakazuwan)、魯碧.司瓦那(Ruby Swana)等四位藝術家在不同關係和文化脈絡中的創作詮釋,與「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媒合畫廊亞洲藝術中心攜手合作。

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靈鳥的新詩篇(六)》,壓克力顏料、版畫顏料、木板,60×50cm,2023。(ART TAIPEI提供)

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以代表性的「紋砌刻畫」手法,在飽含詩意、感性的造型與線條中,銜接部落的傳統與當代。作品中的「靈鳥」象徵著與自然共融的傳統部落生活,凸顯屬於排灣族的文化主體性,也寄寓其對於人類社會及生態永續的關懷;泰雅族藝術家林安琪(Ciwas Tahos)的作品,以身體為媒介,探索文化和性別認同的位移經歷,展現出對自我解殖與身份認同的深刻探索。

林安琪(Ciwas Tahos),破印系列《生⇆熟⇆福》,行為表演紀錄照片、藝術微噴紙張、印章、 紅色印泥,2019-2023。(ART TAIPEI提供)
魯碧.司瓦那(Ruby Swana)於記者會現場介紹她以樹藤、花草、漂流木、深藍的海互相交織、堆疊創作的參展作品《漫遊紫深林》。(ART TAIPEI提供)

擅長以漂流木結合異材質進行創作的魯碧.司瓦那(Ruby Swana),以部落中常見的原始風景與自然元素為題材,深入阿美族部落文化中關於靈性與自然神性的連結,展現藝術家對於靈性世界與自然萬物的敬畏與思考;瑪籟.瑪卡卡如萬(Malay Makakazuwan)運用部落生活中常見的石頭、竹子與藤等自然素材搭建出裝置作品,並藉由傳統神話與族群文化的歷史脈絡,表達對於當代社會的省思與原住民身分的自我認同,同時也提供了另一個觀看卑南族文化的當代視角。

瑪籟.瑪卡卡如萬(Malay Makakazuwan),《創始的印記 Vetsik》,石、竹子、藤、羊毛氈、金屬,120×150×150cm,2016。(ART TAIPEI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639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